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已经摆脱了在纸张上,版面上的简单呈现模式,当下的数码产品中有着更为丰富的应用。
大家都知道,界面效果虽然日趋拟物化和平面化,但现在往往很多细节还是脱离不了文字的显示,手机终端屏幕的限制和用户的学习成本也更深一步的决定了文字的不可缺少。
只是在界面设计中,这些文字更加具有逻辑性,和类别性,看似与界面融为一体,实则有更多的考量标准,不单单是一个效果。自然界中任何一种景观奇迹也是有着他自己的科学规律。作为终端视觉设计师,也要对终端的文字规律作一定的梳理,这样才会从内涵上真正的提升设计品质,对用户更加体贴。
设计离不开生活,从生活中提炼总是浅显易懂,我们先看看生活中的文字:
1.几点?表盘数字
2.什么菜?菜谱
3.怎么走?路标
4.多少钱?价格
5.啥内容?报刊书籍
由上面我们便可以把生活中的文字划分四个类别
A指示性的:路标,表【对人的行为有明确的指导提示】
B名称性的:菜谱,文章标题【对你所需要的或了解的事物做一个名称】
C评价性的:价格,好,坏【物品的一种属性】
D内容性的:书籍,报刊【偏内容的记录】
虽然我们如此区分类别,但他们之间还是有交叉的,不同情境可能就不同。举个例子说,对一篇文章的评论,从自身角度讲它是内容性的,可针对文章它又是评价性的。由此可见,文字的相对性也是必须考虑。
以上说了那么多,其实终端界面中的文字同样可以这样划分【当屏幕空间有限,降低学习成本,文字是最好的应用】比如symbian v3的手机软件管理,之前制作就有较多这方面的考虑:
指示性的:确定,返回,安装,退出,类似于超链接的查看…
名称性的:软件名称,列表…
评价性的:文章评价,用户级别…
内容性的:软件详情,常见问题,评价正文…
可见,在一个客户端软件的生态系统里,这几个类别是必需的。
我们在设计中一定要注意文字是处在同一个视觉系统里,功能性的不一样,对颜色,字体,都会有着一定意义的区别。他自身的逻辑性要求不仅仅是好看。
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整体可得出这样一个逻辑关系:
指示性的要有一定的突出,一定要强于名称性和评价性的文字
名称性的往往采取常规正常浏览,明确适中,清晰即可
评价性的则是在清晰的基础上加一点对比
内容性的由于文字稍微偏多,所以在行距和背景搭配上要明了清晰。
可以得出整体逻辑强度:指示>名称>评价>内容
整体的表现通常是靠文字的密集度和稀疏程度来表达,虽然【确定】,【返回】这类的色彩可能并没有列表里的名称更厚重,但他一定是在宽松的环境,来形成他的视觉焦点.可以看出整体逻辑强度是通过交互排布来完成的,与人的使用密切相关。
那么视觉设计要做的是在整体逻辑强度下,去实现特指功能的强度区分,比如在内容页面里,文字行距的运用则更为重要,使得内容更易阅读,而弱化指示性的一些东西,使人可以专心的进行本页所呈现重点的操作与浏览。从视觉上讲,当下首要进行的总是最重要的。又比如在一个列表页里,显然列表的每一行的名称更加重要,视觉上要强于【确定】【返回】这类指示性的文字。
这里所说的视觉厚度,可以包括:色彩,文字大小,描粗与否,底部button或背景的强度等,都一定意义影响我们使用的心情。
以上两个方法,我觉得是在判断完成移动终端文字逻辑强度的情况下,设计者有效处理好文字之间关系的必要方法,用来提高设计的品质。字与界面能否在效果上融为一体,我个人认为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两点是否处理的恰当。
(原文:http://mxd.tencent.com/2010/12/words_in_design.html)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这么设计才好玩
已累计诞生 671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已发布1条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