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火了。
关于青年,关于时代,关于责任与要求,关于理想和现实,我们听到了太多面红耳赤的争吵,当然也有过平心静气的探讨。
我们今天的状态,是对是错,是好是坏?也许在前辈身上找找印证,是个不错的思路。
1914年,保罗·兰德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个犹太家庭,原名为 Peretz Rosenbaum。
这位近乎塑造了美国现代商业艺术的平面设计师,是美国本土第一个拥抱现代主义设计的设计师,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平面设计师之一。
保罗·兰德 15岁到20岁这5年时间内,辗转从纽约普拉特学院、帕森斯设计学院一路到纽约艺术学生联盟进修设计,在最后阶段还师从德国设计师 乔治·格罗兹,接触到欧洲的现代设计运动。
毕业之后,保罗·兰德画过插画,做过设计助理,经常会将自己绘制的插画卖给杂志和报纸作为配图。当他开始需要在作品上给自己署名的时候,正式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 Paul Rand——在世界大战的背景之下,避免自己的犹太血统从名字当中被认出来。而这个简约而易于识别的名字,也为他个人品牌奠定了基础。
1937年,23岁的保罗·兰德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平面设计生涯——他开始给 《Apparel Arts》(后来更名为GQ)和《Esquire》两份杂志做艺术总监,也给《Direction》杂志绘制封面。为了保证自己创作的自由,在给《Direction》绘制封面的时候,他分文不取,但是要保证设计作品完全按照他的意图来。
1939年,25岁的保罗·兰德除了要继续给杂志绘制封面、做艺术总监,还回到纽约实验学校做了讲师,为纽约世博会制作了宣传手册,开始给《PM Magazine》绘制插画,并且在《PM Magazine》上发表了自己第一篇文章。
保罗·兰德一直是忙碌的。整个40年代,他辗转于广告公司、品牌公司、会展和学校之间,在设计师、讲师、撰稿人之间灵活地切换身份。他的职业生涯真正发生质的飞跃,是在 50 年代——成为耶鲁大学教授,开始为最顶尖的企业设计LOGO,制定品牌策略,各种奖项和荣誉加身,蜚声国内外。
而我们在网络、文章和图书当中所听闻的保罗兰德,基本都是他50年代之后的作品和经历。他最忙碌、最拼的那个阶段,只能在一些展览和收藏中窥见一二。
25岁的保罗·兰德小有成就,但身兼多职,很拼很忙碌。
迪特·拉姆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工业设计师之一,是「设计十诫」的提出者,是讨论现代主义运动和包豪斯的时候,绕不过的那个人。
1932年,迪特·拉姆斯 出生于德国黑森州,威斯巴登。他是一个木匠的孙子,从小就对精细、质朴的木工活儿着迷。
怀着对家族技艺传承的情怀,二战后他前往威斯巴登大学,进入了建筑系,并且在21岁的时候,跟随建筑设计师 Otto Apel 工作了2年,随后,凭借机缘巧合进入了著名的(Braun)博朗公司,此时是1955年,他23岁。
拉姆斯进入博朗的时候,是以室内设计师的身份加入的,而这家以小家电而闻名的德国公司,正处在扩张的阶段。此时博朗公司已经搜罗了一众有着现代主义思潮的设计师,并且和乌尔姆设计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1956年,博朗建立了第一个企业内的设计部门,他们的目标是将德国的现代技术和现代设计精神,注入到产品当中。而原本身为室内设计师的拉姆斯,也在他24岁这一年,开始转型,尝试做工业设计,他的首个作品,是和他在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导师,合作设计的 SK4收音机和电唱机。
1957年,25岁的拉姆斯独立设计的一个产品是RZ57 橱柜,是给 Otto Zapf 所设计的。
他很快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设计语言和模式,并且在次年完成了 SK4 收音机的继任者SK5:
此时的拉姆斯处于职业的嬗变期,每一个产品,每一次设计,每一次思考,都是在为后面的成长做准备。
他很快得到了博朗管理层的赏识, 1961年成为了设计部门的主管。而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设计大奖,德国工业大学文化奖,也在此前一年(1960年)获得。
迪特·拉姆斯一生获奖无数,享誉世界。他所获得的盛赞和认可,大多来自于他30岁之后,而他的「设计十诫」更是全世界设计师的设计准则与信条。
25岁的迪特·拉姆斯正在转变职业的过程中,在现代主义发展演变的大潮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1930 年出生于奈良的田中一光,被誉为「无印良品之父」。
从京都市立美术专门学校图案科毕业的时候,田中一光刚刚满20岁,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钟渊纺织公司,做一名纺织设计师。
2年后,他失去了这份工作。此时,他选择了加入桑泽设计学校任讲师,并于次年加入了日本宣传美术会(日宣美)成为会员。
1955年,田中一光25岁,在日宣美第一次展览会上提交了自己的设计作品,但是因为「过于模仿早川良雄的风格」而落选。
早川良雄是日本战后最具影响力的平面设计师之一,也是国际平面设计师联合会的第一名日本籍会员。他的风格抽象,富有张力,用色大胆,拙稚协调,这种独特的气质,能够吸引田中一光一点都不令人意外。
早川良雄作品
不过,因为过于痴迷早川良雄而落选这件事情,对于田中一光而言,既是挫败也是警醒。
四年之后,也就是1959年,田中一光如愿拿到了日选美的会员赏大奖。而他自己最终也在1963年开设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开始了独立之路。
至于后面的事情,大家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轻松了解到。
1980年田中一光以「最适合的形态展现产品本质」为指导思想提出「无印良品」的构想,创立「无印良品」品牌,这件事情在田中一光身上,打下了最为深重的烙印。
25岁的田中一光在挫败中反省和摸索,仍在寻找自己的方向。
1958年出生于冈山县的原研哉,25岁时正师从向井周太郎,在武藏野美术大学造型部攻读硕士学位。
此时的原研哉,正处于焦虑当中。
1983年,原研哉一边为攻读学位而努力,还一边在日本著名美术设计师石冈瑛子的工作室做助手。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名设计研究者的原研哉喜欢看书,而当时他也正处于一个相对基础的状态,需要通过看书来汲取大量知识。
但是原研哉的状态和讲究现实主义和实操的石冈瑛子格格不入,曾依靠《惊情四百年》荣获过奥斯卡奖的石冈瑛子,喜欢在各种各样的设计实操当中打磨和构思,原研哉从想法到状态被石冈瑛子全盘否认了。
强硬的石冈瑛子让原研哉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甚至一度思考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设计。临到毕业前的一年多时间里面,原研哉自己的想法,对于未来的期望,设计的方法,都被一一打破。
不过,毕业之后的原研哉还是顺利进入了日本设计中心就职。刚入职不久,原研哉在报纸上看到一个设计大赛就参加了,并且获得了大奖。
和石冈瑛子在思想上的碰撞,给了原研哉成长的契机,而毕业之后的获得这个奖项,坚定了原研哉坚定了做设计的决心。
此后十几年原研哉披襟斩棘自是不必说,但是彻底进入大众视野,一路封神,是在2002年加入无印良品之后。
25岁的原研哉在彷徨犹豫,在冲突和反思中前进,在尝试中等待一个首肯。
此刻我们所仰望的大师,在他们25岁的时候,时代给他们的评价,应该也是褒贬不一的。他们也是当时的后浪。
只不过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多年以后,这些青年最终可以站到怎样的位置,属于他们的浪头有多高。
参考来源:
https://www.grapheine.com/en/history-of-graphic-design/paul-rand-everything-is-design
http://des509majorprojects.blogspot.com/2011/02/paul-rand-timeline.html
https://www.famousgraphicdesigners.org/paul-rand
https://designmuseum.org/designers/dieter-rams
https://www.wright20.com/dieter_rams_timeline
https://readymag.com/shuffle/dieter-rams/products/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7%94%B0%E4%B8%AD%E4%B8%80%E5%85%89
https://www.sohu.com/a/132512794_659926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8E%9F%E7%A0%94%E5%93%89
https://www.sohu.com/a/270671069_558509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8527907/
相关文章: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AI绘画创意与实战
已累计诞生 655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已发布7条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