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入局AI助手产品,直接打出王炸!

更多AI好文:

首先声明这是一个预测贴,是偶然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发现了微信极有可能要搞个大的!并非官方公布的信息。

核心观点:

  1. 微信将改变 AI 助手产品竞争格局。
  2. 微信最适合做 AI 助手,没有之一。
  3. 微信不久之后将会开放新形态的产品。

以下为详细经历与论证过程:

起因是在某天看到一篇关于“元宝红包封面助手”的笔记,里面的截图是这样的:

微信入局AI助手产品,直接打出王炸!

本来是一篇和作者关注领域没什么关系的内容,但是注意!!!

这个个元宝红包封面的助手明显是一个类似公众号/小程序的服务类产品,但是它的用户界面居然和微信聊天窗口一模一样!

这事情就大了!

其实重要的不是这款产品,而是这款产品的形态,在微信中找到元宝红包封面助手之后是这样的:就像添加了一个普通的微信好友一样。

微信入局AI助手产品,直接打出王炸!

但实际上这不是一个微信个人号,并非以前那种走了微信的漏洞把大模型 API 接入到个人微信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方式。

而是微信官方正在灰度的一种全新产品形态,其实敏感的朋友应该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形态的区别。

以往在微信生态是通过公众号和小程序来提供服务的,但公众号的入口非常深,如下图,需要先找到公众号总的入口再进入内部找到需要的公众号,并且内部屏效还很低都是显示每个公众号的大卡片,作者就经常下滑半天也没找到目标。

微信入局AI助手产品,直接打出王炸!

内部是这样的:当关注的公众号比较多的时候真的很难找

微信入局AI助手产品,直接打出王炸!

而今天分享的微信内部全新的产品形态则完全不同,首先是入口方面,当我们添加了上述的「元宝红包封面助手」之后,它是直接显示在会话列表里面的就像这样:

微信入局AI助手产品,直接打出王炸!

从图上可以看出,我们还可以把它置顶在对话列表中,这样使用的时候就非常容易找了。打开微信直接就能看到服务入口,这个含金量真是前所未有。

目前已经无法通过搜索找到这产品了,文末有访问方式

在大模型出现之初,OpenAI 就选择了使用 Chatbot 作为面向用户的产品形态,就是因为对话式交互的门槛足够低,不会受到 GUI 时代使用图形化界面连接产品与用户这种形式受到的局限。

想象一下什么样的交互才是最自然的?或者不应该用“交互”这个偏专业的词而应该用“交流”。

自从人类进化出声音语言开始,对话就是人类最自然最熟练的交流(交互)方式,其他的文字、手势、动作等等只是辅助(或是为了满足其他需求场景)。

而作者今天分享的案例,最重点之处就是其产品形态,几乎是连接用户与 AI 大模型最契合的方式。

现在我们在使用 AI 助手时,一般还需要打开特定的网站或者 APP,然后在对话框中输入信息与 AI 助手进行交流。那么大家也没有想过对于用户(至少是中国用户)来说,最熟悉的对话空间是哪里?

是微信,这一点应该没有任何疑问,虽然现在也有一些流行的其他社交产品,但作者相信用户进行对话最多的产品一定是微信。

这种用户熟悉的环境带来的结果是使用门槛超级低,可能一些老年人不会使用购物网站,但大概率会使用微信和朋友聊天。换句话说只要用户具备使用微信和朋友聊天的能力,就具备在微信中使用 AI 产品的能力。这才是微信使用对话式产品形态直接把 AI 助手融入会话列表的最重要意义。

最近两年 AI 虽然很火爆,但其实在努力接触、使用 AI 的用户依然是偏互联网这一群体,至今为止还没有出现杀手级应用。整个 2024 年出现的最接近杀手级应用的品类是 AI 搜索和 AI 编程。

但前者受搜索引擎产品商业模式的限制很大,无法完全转变形态,后者虽然目标用户基数达到了千万级,但还是局限在程序员群体,上限较高但也清晰的有限。

而微信把 AI 助手融入到会话列表里面,则完全有可能突破 AI 助手的用户规模天花板。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微信支付春晚偷袭支付宝事件?

在 2014 年之前,支付宝在移动支付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用户的支付习惯主要集中在支付宝平台,微信支付当时还是一个相对新兴的支付方式。用户量和支付量都远小于支付宝。

当年的春晚微信突然推出微信红包功能,利用春节期间人们拜年送礼的传统习俗通过社交裂变的方式快速传播,仅用七天时间就获得了超过 800 万用户开通了微信支付并完成了银行卡绑定,实现了用户快速增长。据说当年马云连夜开会研究如何应对。

当年的微信支付之所以能够偷袭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把支付能力融入到了微信 APP 首页的+中,其层级深度其实比今天所说的 AI 助手还要更深一层。

因此作者认为微信本次正在灰度的新形态 AI 助手潜力巨大,或许将直接改变 AI 助手品类竞争格局。

渠道方面:

现在很多 AI 公司已经开始建立自家的 agent 平台,希望能把握住 AI 时代的应用分发渠道。包括 OpenAI 也做了 GPT store,都是同样的目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分发渠道之争还历历在目,从已经消失的豌豆荚和今天地位下降不少的应用宝,从第三方的应用商店到手机厂商自营的应用商,其利润之大可能没关注过数据的朋友无法想象。

作者这里以游戏 APP 为例,一个游戏想上架第三方应用商店,需要付出的渠道费甚至能达到 50%。24 年腾讯发布的 DNF 手游就曾经以为需要付出的分成比例过高而宣布不再上架部分安卓应用平台。

微信入局AI助手产品,直接打出王炸!

这里面的故事大家感兴趣可以自行搜索,我们回到主题。Agent 被认为是在 AI 时代的 APP,所以 Agent 渠道之争也是各个大厂都在布局的地方。

苹果的 AppStore 也会利用自身的生态优势向开发者们收取 30%的分成,2024 年 App Store 的预计收入将达到约 1154 亿美元。

对于 Agent 商店,扣子也把商店放到了首页的重要位置:

微信入局AI助手产品,直接打出王炸!

kimi 也是如此:

微信入局AI助手产品,直接打出王炸!

其他常见的 AI 企业也几乎都是如此,就不一一放图。

但是今天微信的更新之后,在作者看来几乎已经打破了各家希望在 Agent 分发渠道领域的竞争梦想。

作为“应用商店”(Agent 商店),这样典型的双边平台,用户越多,对开发者的吸引力越大,应用越丰富,用户就越多;用户越多,开发者就越积极,而微信恰好是全世界用户量最多的几个产品之一。

就像当年腾讯希望入股京东时,京东的条件之一就是在微信里增加京东商城的入口,也正是基于微信的特殊地位。

而当微信参与到 AI 时代的应用商店之争时,结果只有 4 个字:降维打击。现在任何一款巨头产品,无不是用高频需求占据用户心智中的入口,再丰富与核心使用场景相关的较低频使用场景扩展业务范围。

而社交类产品则是人类所有行为中需求最高频的产品没有之一。

另一个微信入场 AI 助手的优势则是:把服务放在微信中是用户获取服务的最短路径。

对于软件产品来说,需求产生的地方与需求被解决的地方之间距离越短则用户体验越好,而需求产生的时机有非常是出现在交流之中。

举个例子,当作者的在微信中和家人聊天:

微信入局AI助手产品,直接打出王炸!

通过这两句对话就产生了“交电费”这个需求,在以前我们当然退出聊天页面,去搜索打开某个缴费小程序解决这个需求。这个体验已经比十年前只能在线下缴费好很多了。

但是当微信真正入场做 AI 助手之后,如果经过用户的隐私授权(比如免密支付授权和电表户号授权),那么完全可以在用户这两句对话产生之后,通过一句话解决这个需求。就像这样:

微信入局AI助手产品,直接打出王炸!

当然现在的“元宝红包封面助手”并不支持这个功能,但如果微信想做,其实没有任何技术难度。

对比一下当微信入局 AI 助手之后的用户体验就会发现,以前需要搜索、打开、输入账号密码、在图形化界面中进行一系列操作、输入密码确认支持等等流程,现在可以被一句话解决了。(当然理想情况下是一句话,实际上可以需要两三句)

甚至用户都无需担心安全问题,在微信环境内就是极有力的安全保障(指常用的设备环境、微信账号、以及微信提供的安全保障)。

作者在曾经的文章中写过对话式交互和图形化界面交互的优缺点,其中有一点是说图形化界面由于预置了很多功能,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通过只点击一次就完成需要复杂自然语言描述才能说清楚的操作。

例如把网页导出为 pdf 文件,使用图形化界面只需要点击按钮,但用自然语言描述就得打字说:把网页导出为 pdf 文件。此时对话式交互完全不占优势。

但是当对话式交互具备了用户数据之后,同样可以变得极为高效,就像上面说到的交电费场景,当 AI 助手获取了足够多的用户数据,那么这些数据就可以做到一次获取、永久记忆、直接使用。

就可以做到只需要用户说一句:交 100 元电费,就能解决用户的需求。

而当 AI 助手掌握的用户数据到达一个数量级之后,这种体验与传统图形化界面产品的差距还会进一步增加。

作者这篇内容有一个核心观点是:微信是中国最适合做 AI 助手产品的,没有之一。

除了以上所说的微信在用户规模和用户使用路径等方面的优势之外,还有其他原因:

第一点是 AI 助手注定是顶级大厂才有机会做成,只有顶级大厂才有对模型底层的控制调教能力,另一方面是顶级大厂具备的营销推广能力,这一点上能与微信竞争的并存在胜出机会的也只有字节不惜资源的使用抖音了。

第二点是微信中很多能力可以与 AI 助手无缝衔接、基于用户已经非常熟悉的操作进行使用。例如这个元宝红包封面助手,除了像上方截图的那样打字交流之外,完全可以给他发送语音,如下图:

微信入局AI助手产品,直接打出王炸!

用户完全可以利用微信中成熟的发送语音能力来和 AI 助手交流,这能力要是放在其他 AI 助手产品中多少得是一个重要更新,但在微信里就非常自然。

用户也可以像分享微信内部内容那样把这个 AI 助手分享给朋友。完成产品的完整传播链,作者实测分享给微信好友和微信群都是可以的。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AI 助手在微信里更像人了,大部分中国用户都有多年的微信使用历史,我们已经几乎默认了我们的微信中每一个聊天界面都对应一个真实的好友(人)。

这一点用户心理上的熟悉感迁移对 AI 助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可以更习惯的把一些问题和 AI 助手进行交流,把一些需求找 AI 助手寻求解决。

以上基本是文章开发两个核心观点的论证过程,虽然本文中是以元宝红包助手举例,但其实这还并非微信自身发布的产品,微信只是提供了一种产品形态,未来这种形态大概率是开放的,那么可以说:哪家 AI 公司能够抓住微信中这个新形态产品的机会,就有机会在 AI 助手产品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让我们拭目以待。

该产品的体验方式目前只能通过已经已有用户的分享进行访问,想体验的朋友可以在下方关注公众号之后添加作者微信,我来分享给你。

其实本来还想再写一点“如果微信做 AI 助手,唯二的竞争对手是谁”相关的内容,想了想还是单独作为一次更新吧,阅读体验会好一些。对 AI 产品类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关注下方,我的微信公众号:AI 与用户体验。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AI与用户体验」

微信入局AI助手产品,直接打出王炸!

收藏 1
点赞 12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