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有很多童鞋关心如何从UI进阶到UX的问题。那么我以一个非科班出身的UI到大厂资深UX的经历,不带黑话用4k字作文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两者之间如何无缝进阶。

寻求转变的背景与缘由

在分析进阶方法之前,先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理清3个问题:

  • 定义两者差距
  • 弄清两者的生存环境
  • 找到进阶的理由

1. 从UI到UX的距离

之前写过一篇UI和UX到底有何异同的文章,里面详细的描述了UI和UX在国内外环境下的真实差异。偏专业的解释2者的差别就是设计思考侧重的不同,一个偏感性的视觉层面,另一个偏理性的调研和数据层面,在国外2者并不存在进化关系,只是侧重不同而已。

但在国内为何UX变成了UI的进阶呢?并不是像一些平台所言的表现层已经没有更多的探索空间亦或可以被人工取缔了,而是因为国内大厂的UX在全链路设计师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更多商业使命。他们既不能疏忽视觉、易用度上的UI基础表现(画个界面吧);还要定期review用研的报告定制对应设计决策(来搞个竞对设计分析吧);及产品的埋点数据看看有没可以做体验优化的点(来个梳理各路径做体验优化吧);还需要手动接受各种一线业务战略信息以此定制各种短期和长期目标(给你负责的业务线设计做个目标规划吧)。

从个人的亲身经历感受来谈转变前后的感受就是,尽管我还只是个小饼干,但被黑话包裹着的我,要操的心老多了。

2. UX是哪里的产物

之前有一些尝试转型的童鞋和我说:「啊,我们小公司的设计师根本没有时间做UX的那些优化推进,每天就是被画界面的产品需求挤压着。」好像我们就发现一个现象,资源越少、业务线产品生命周期越靠前的公司业务对于设计师的定位就越偏向视觉执行层。

所以所谓UX是大厂的产物吗?

其实这也不是一个绝对值,虽然大厂的人力财力资源相对丰富,对于设计师的要求更注重全链路与业务思维,但大厂的业务线繁杂,并不是所有业务线都有成熟的UED团队负责。所以在一些大厂也仍然会在边缘业务线或者新孵化的小项目组出现大量的纯UI向定位,通常去了这样业务线的同学就会发现每日仍然还是沉浸在各种画图中无法自拔,甚至连做系统搭建和项目沉淀的时间都没有。

3. 进阶后你能获得怎样的有效职场收获

其实从普通UI转变为大厂的UX是个挺心累的过程,时常在各种操心与压力中怀念当初当一个快乐UI小美工的日子,安安静静的追逐每个图标1像素的精致。但是为何还是要转变,想起之前有个读者聊天时说的话,「要说开心呢还是小时候最开心,毕竟开心和挣钱是很难兼得的」。

进阶为大厂UX之后,虽然你要做的事情变多了,但是你做的事情的含金量却是显著提升的。这里我们举例说明,一般大厂成熟业务线对UX的日常业务型需求都不会太多,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好好思考业务诉求,进行发散和沉淀,甚至还能挤出时间是不是搞个自驱项目。这对于你之后再选择你的职业道路都有着跳板一般的作用,拿到大厂UX背书之后,你既可以退而求其次,也可以更轻松的追逐更高更有「利」的平台与职级,也就是说,进阶就意味着选择权把握在自己手里。

专业技能层的转变

1. 认知要素模型

从UI到UX最基础的转变应该是从认知要素模型(即设计时从上至下的思考层面),用户体验要素在纯UI的基础上多加了2-3层,完整的5层如下图所示:

从非科班到大厂资深设计师,我是如何快速进阶的?

要进阶大厂UX要学会利用这5层模型覆盖到设计方案中,让你的整个方案从单纯自嗨的视觉交互上升到具有业务说服力的维度。

这里我们在简要列举一下这5层要素都涵盖了哪些子内容:

  • 战略层:商业价值/目标用户/市场现状与预期/项目挑战与风险/项目规划
  • 范围层:项目背景和目标/产品功能概述/非功能性需求(例如风格诉求)
  • 结构层:产品结构/信息架构/页面结构/交互流程
  • 框架层:信息设计/布局设计/交互设计
  • 表现层:视觉设计

以上内容并不要求每个同学都一一列举,深入了解,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精力由浅入深的逐步加深了解与应用。从高级UX到UX设计专家的未来之路很大一部分也是依赖着这5要素的应用深度而走的。(PS:篇幅有限就不一一举例给大家,可以自行搜索学习,或者等我以后一一码给你们)

2. 设计方法论

在我们还当着快乐小UI的时候,常常也会关注一些交互理论定律,比如什么神奇数字 7±2 法则、菲茨定律、接近法则等等。但基本不太会接触体验设计的方法论,而这恰恰好正是非常重要的进阶之钥。

以下同样给大家列举平时我们比较实用的体验设计方法论(之前有同学要求出个合集,这就来了):

  • SWOT模型-优劣势分析法
  • 双钻模型-结构化设计方法
  • Kano模型-用户需求分类优先级模型
  • GSM指标-Google体验团队提出的指标体系
  • 五度模型-Google heart模型本土化版,常与GSM合并使用分析活动各数据指标
  • GUCDR模型-设计推导模型
  • ...

从非科班到大厂资深设计师,我是如何快速进阶的?

△ 双钻模型

体验设计的方法论远不止以上我列举的这些,大家可以在职业生涯慢慢沉淀,把他们一一应用起来。当有一天你发现你的作品集不再是仅仅用几张界面图就可以表达的了,就说明你已经基本进阶成功了。(这里同样篇幅原因,以后有机会再结合案例给大家一一分享。)

设计法则合集:https://www.uisdc.com/zt/design-rules

设计方法论:

3. 工作流

上文也提及过UX的工作覆盖度非常大,这个大的边界与范围非常的模糊,可以用蝙蝠侠里面的一句台词概括就是:「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能力最大,责任越大)」虽然不保证钱也越多,但是你的竞争力一定会越强。

从UI进阶到UX之后我们需要接触哪些新的工作流呢?

  • 用户调研:定量调研/定性调研
  • 市场调研:竞品分析(市场/功能/设计等维度)
  • 设计决策:焦点小组/用户体验地图
  • 体验评估:可用性测试
  • 体验优化:用户体验路径/流程漏斗
  • 效果验证:A、B测试/埋点数据

从非科班到大厂资深设计师,我是如何快速进阶的?

以上基本就是一个基础完整的UX工作流了,中间的步骤依然会根据团队的资源配比以及业务的推进速度来做有效的跳过与投入比调整,能完整走一遍的团队业务其实微乎其微,但是复盘的时候我们又一定会把这些流程补上,因为这些工作还是有利于我们下一个版本的改进与优化的。

思维意识层的转变

1. 从整体到局部

初来某Di的时候常常被老板教育要有大局观,那么到底啥样才是有大局观呢?其实无论是UI还是UX在工作和跳槽中都需要遇到设计决策和设计方案说明的时候,两者思考执行的路径以及表述的逻辑,区别就在于思考的维度。

拥有大局观的开始从脱离细节的沉浸式表达开始,尝试先了解整体大局(大到战略业务目标,小也到本次项目的产品目标),再落地设计细节。

再通俗一点来说就是陈诉方案时避免从icon粗细、卡片圆角多少px、配色多少种等执行细节开始描述,先给出项目的背景与业务目标,通过竞品比对等分析后得出对应设计策略,再细节表述每个设计策略对应的落地视觉和交互方式是什么,这样就会慢慢靠近一个有大局观的UX思维。

2. 如何不知不觉的说出黑话

大家估计也都发现了,很多大厂都有自己各自的特色黑话系统(就是生怕别人听懂了就不高端了的各种专业方言),比如某Di的「抓手」、「用户心智」、「夯实」等。刚开始的时候非常努力的只是入乡随俗也开始用这些词汇,但在之后的述职、面试中突然发现这些词汇的好用之处,就是它们确实能以简短的词汇很精准的表达出业务目的,且使得你的整个表述过程都非常的专业以及「不明觉厉」。

对于黑话的建议大家适度了解即可,它只是个调味剂,如果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多看大厂的复盘类文章或找在大厂的同学聊聊天。

大厂复盘案例:https://www.uisdc.com/zt/redesign

加送2条快速升级的锦囊

虽然我们都不喜欢贩卖焦虑,但是你明明可以提前「富起来」为啥不呢?下文冒着得罪各位前辈的风险给大家分享职场真相:

1. 不是所有项目对你都有意义

在做互联网设计工作的起始,几乎无一例外的老板们都会要求你深度沉浸在业务线中,无限投入精力做该业务赛道上的需求。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业务线上项目都对你的职业成长起到加速作用,完全沉浸在业务线中的你也许是个好学生,但不一定是个聪明的学生。

继承老板们的意志,你会获得暂时的晋升、暂时的无敌年终奖成绩。但这并不代表你就真的变的很强,强到离开这条业务线离开这个老板,也可以在任何地方都所向披靡。所以我觉得就如同学生时代一样,老板就如同老师,尊重且学习,但不代表全盘接受与无脑跟随,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学会安排事情的优先级与投入比例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说说什么样的项目对转型或升级更高职级的体验设计师的职业生涯而言是有加速帮助的:

  • 可被量化的项目(即可获得正向数据反馈的项目)
  • 大型设计系统0-1搭建类项目
  • 线上组件库搭建项目
  • 落地后可能横向影响其他部门或业务的项目
  • 自驱创新类设计项目

如果你是个想要快速进阶大厂UX的初中高级设计师,发现你的工作中没有覆盖以上5点其中2点的项目,建议思考是否被高强度业务线基础需求挤压了自己的成长沉淀空间。

2. 不要依赖培训班给你加速

不建议大家盲目依赖培训班来提升自己的原因主要是2个,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

现在市面上的培训良莠不齐,为了商业利益没有实在可靠帮助的占多数,大家单依靠自己有时候不容易判断。很多时候是听的时候不明觉厉,但是事后才发现好像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任何转变帮助,白白浪费了金钱和时间。

尝试自己梳理知识体系虽然刚开始不知从何下手,但你会获得除专业外额外的能力值:整合、归纳、自驱的能力。也许专业上涉及的知识点有所不同,但互联网设计师乃至大多数职业都需要这3个能力去支撑你在职业生涯里走的比别人更快更好。

如果还有童鞋不知该从何开始梳理,这里推荐大家从看几个平台的推文开始(我自己平时看的):

优设(每日更新精选设计类文章)

从非科班到大厂资深设计师,我是如何快速进阶的?

各大厂的官方公号

从非科班到大厂资深设计师,我是如何快速进阶的?

看多了之后你就会顿悟出哪些类型的知识可以进行划分归纳,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再把他们都应用到实际工作案例中。前期开始会蓝瘦香菇,但慢慢摸索出自己的学习方法论之后你就不用再氪金去冒险寻求加速了,因为凭借一己之力可以在同等性价比下更快更强hiahia~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Nana的设计锦囊」

从非科班到大厂资深设计师,我是如何快速进阶的?

收藏 315
点赞 55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