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设K先生 :杉浦康平老爷子曾形容一个设计师的大脑,应该像一个「大坛子」一样,能够随时随地并且时时刻刻地将各种新鲜的感觉装进去。在他自己的「大坛子」里就装满了,众多的书籍,电影、音乐,以及各地的旅行风景。这些丰富的知识铺垫是他创意的源泉。同时老爷子也非常赞同跨领域的必要性,随着视野的拓展,以及对于其他门类的学习,将这些东西消化并最终形成创意的智慧。他说,评价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仅是他脑中能有容下知识的「大坛子」,而且能够在需要的时候随时拿出来。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杉浦老爷子的脑洞很大呢?不得不说在当时那个年代,就能有这般对于创意的理解,可以说是相当厉害了,这种跳跃性的思维,如今也是我们设计师最应该去学习的地方。
老爷子年轻时特别喜欢意大利的前卫艺术运动,他通过对未来派噪声音乐的研究,联想到了「宇宙中弥漫的电磁波」这种表现形态,也被他纳入到了自己的设计语言中。不仅如此,老爷子在几何学造型中的探索,足足撑起了那个时代里现代主义造型语言的半壁江山。在主流印刷文字的审美和气质表达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实验。将瑞士完善的网格体系运用在日文的竖排模式中,这也让他的作品几乎达到了完美无暇的程度。
杉浦老爷子的设计,和我们所熟悉的日式设计风格完全不同,可以说是自成一派。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他在用古典的风格去诠释另一种不同的亚洲文化。之所以能够被称为一代设计巨人,也不仅仅是依靠着那些精美的工艺和奇思妙想,更是因为一个个作品之后的深度思考在做支撑。从上世纪 50 年代至今,杉浦老爷子的作品不计其数,在亚洲各国积累了无数的仰慕者。这一切都源于老爷子对于学术思想的专研,当然还有他的人格魅力。他对于东方文化的酷爱,让他以汉字文化的大视野去学习与研究,最终形成独特的设计哲学。
△ 天圓地方
杉浦康平提到,圆与方的造型具有重要的象征性。在古代东方,圆形或球体表示为「天」的半球,而方形平面则表示「大地」。
在他的《造型的诞生》一书中,曾经提到,「在中国并不把阴阳的作用单纯看成将世界分为二、相互对立的独立之物,正如太极图所示,阳在不知不觉中被阴吸收,阴也被阳吞没。双方互相吸纳,产生永无止境的流动涡旋……形成生机盎然的流转生成,循环往复。」
△ 这是杉浦康平后半生的研究中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是构成他设计方法论的基础
杉浦老爷子观察事物的角度非常的特别,甚至可以用「混沌」「复杂」与「神秘」来形容他的作品。其设计理念与思想,甚至早就超越了设计的范围,到达了哲学的领域。他的「混沌与秩序」、「万物相对应」、「二即一」等设计命题,影响了日本众多的平面设计师,或许这些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太过晦涩难懂,可每当我们见到他的作品时,一切也就不言而喻了。
△ 位于东京涉谷的杉浦康平事务所,图为吕敬人与其学生、助手及部分设计师合影
杉浦康平位于东京的事务所名称是「Plus Eyes」,意思是「复眼」,这是他思想的精髓所在。可能你会想,这样超神的人一定会有什么超能力吧?别说,还真有,老爷子写出来的字,小到连正常视力的人们都看不清的地步。在一次访谈中老爷子曾这样形容:「举个极为简单的例子,在公交车站等车时,眼睛正常的人应该早早地看到远处开来的公交车,但实际上,我要比他们更早些看到公交车,这种事发生了好几回,于是,我对眼睛捕捉对象的机能开始有了奇思妙想。」
但上帝是公平的,既然被赋予了这样的能力,一定会从其他地方拿走点什么。杉浦老爷子从年轻时就患有严重的弱视,两眼视力均在 0.1 以下,还带有乱视和钝视。眯起眼睛看到的画面就像昆虫的复眼一样。可「缺陷」并没有阻碍杉浦康平的脚步,却成为了他进行创意设计的助推剂,因此,他开始倡导用多感官多视角来观察世界。
老爷子在书籍装帧设计上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他以独特的设计方式,为现代书籍设计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担当起了日本现代设计革新的主要角色。
在老爷子看来,书,就像打开未知却充满着「预感」的井盖,深井里面盛满了故事与思想、声音与影像、生命与地球历史......可以说是触及未知世界的载体。书与一粒种子一样,它能承载释放世间的万事万物。一张纸亦然,拿在手上自然产生天头地脚。从左到右画线,即呈现从过去到未来的时间流。一张纸既反映时间,又反映空间。白纸一张也应该是一个宇宙。纸张组合起来的书就是高深的容器或一口井,知识与智慧既能往里深入,亦能从中汲取。
书籍和井盖因为老爷子跳跃的思维被联系到了一块,浅显易懂地向我们阐释了,他对于书籍的态度与理解。
- 1955年获得日本宣传美术奖
- 1961年荣获每日报社设计奖
- 1968年获得国际出版文化大奖
- 1971年获第二届野间出版文化奖
- 1979年的装帧设计《传真言院两界曼茶罗》,获总理大臣奖、生活装帧、设计竞技等许多金奖
- 1982年文化厅艺术选拔新人奖和其他多项奖励
- 1982年获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金奖
- 1997年获每日艺术奖
- 1998年被授予日本国家紫绶勋章
尽管获奖无数,但是老爷子一生行事极为低调,他甚少公开在媒体上露面。在他看来「设计师的作品和社会关系密切,在与社会接触的那一瞬间,为媒介倾注自己的全部力量,并说服对方。因此需要珍视自己的作品与社会接触的那个瞬间。」
在杉浦康平的生命中,最为珍贵的也许只有他的艺术天地了,他不求任何虚幻的名誉和地位,不加入任何团体与组织,在设计领域默默耕耘了六十余年。
杉浦康平出生于 1932 年的东京,在他五岁时还经历了「卢沟桥事变」。在那个年代他所接受的主要就是日本军国主义教育。随着二战的结束,小学课堂随即转向了民主主义教育。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可以说他的童年过得非常艰苦了。
△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占领卢沟桥的日军
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人,自然会对身边的一切格外珍惜。杉浦老爷子以学霸的姿态一路过关斩将,考上了当时数一数二的重点高中(新宿高中)。
△ 东京艺术大学,日本国内公认的艺术类最高学府,日本国内历史最悠久的艺术类高校
由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老师们都认为他应该进入东京大学,因为当时的学校都是以考入东京大学的学生数量去衡量一个学校的优劣。但杉浦老爷子却选择了东京艺术大学的建筑系。没错是建筑系,和很多设计大师一样,杉浦老爷子也是后天才找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1955年,23 岁的他从东京艺术大学毕业了。如果按照这条道路发展下去,本可以按部就班地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但他却偏偏对平面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说他告别建筑事业的原因是,以毫米为精确单位的设计图与实际施工中工匠们的「现场尺寸」相差太远的缘故,这令他大失所望。
△ 《都市住宅》杂志的封面运用了建筑结构的透视图,这是他在没有电脑的时代里用鸭嘴笔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正统的学院派出身,为杉浦康平老爷子的平面设计生涯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他的设计中你能看到空间与立体的概念融入。欣赏他的作品就仿佛在浏览一栋建筑一样。衫浦康平老爷子曾经这样形容过自己的设计,「早年我在做建筑师时,不只是关注建筑的结构,甚至会设想房间墙纸的颜色。我体会到,音乐、建筑、绘画等等都只是设计的一个方面,只有把这些方面都掌握好,才能让自己的手能够握成一个拳头,让自己的设计具有力量。所以,我还在不断学习。」
△ 在乌尔姆造型艺术大学执教的帅哥杉浦
60 年代后期,老爷子受邀前往德国乌尔姆造型大学执教,担任客座讲师。这也成为了他设计生涯的转折点。在去乌尔姆之前,杉浦康平的设计方法侧重于「形式感」,而在这之后,逐渐转向对「内容」的探讨。他醒悟到自身的文化基因属于亚洲,从此,他开始试图将日本民族文化,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文化观融入到欧州的现代设计中。
△ 德国南部,建立丘陵上的乌尔姆艺术大学
1967年,35 岁的杉浦,结束了在乌尔姆学院的教学工作,并回到日本。1972年,40 岁的他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委托,开始对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的文字进行深入研究。并由此开始了他的书籍装帧设计的生涯。
1. LP JACKET 黑胶唱片外封套(1956)
这套黑胶唱片的封套设计作品,是杉浦康平老爷子的成名作,获得了日本宣传美术奖。从东京艺术大学毕业后,他曾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了当时极富盛名的高岛屋公司的宣传部。在获奖半年后,他离开了公司,成为了一名独立设计师。在设计创意上,这套唱片封套,前所未有地采用了以文字为中心的设计,不同的乐曲内容与不同的文字编排是相呼应的关系。海外作曲家的版面,西文横向排印,本土作曲家的封面则采用竖排构成,令人印象深刻。
2. 世界设计大会海报(1960)
1960年,在东京召开了长达六天的「世界设计大会」,大会提出了「视觉设计」「视觉语言」等新概念。老爷子不仅为这次大会设计了宣传海报(协助西谷岩),还作为新一代的旗手,在大会上讨论了有关「社会」这个议题。设计从此超越了「商业美术」这一狭隘的框架,向着更广阔的领域延伸。海报中抽象的几何图形构成了多个不断自我增殖的图案,随着组合不断的变化,图中这种手法,就能形成千上万种图案。
3. 弦乐的日冕Ⅱ(1962)
图中的作品是杉浦和武满彻共同创作的图形乐谱,画面中由十个同心圆和具有偶然造型的树脂胶片组合而成。通过胶片任意的重叠,形成了多个圆的透映。三张胶片以红、黄、蓝印成单色,通过这种分色重叠的方法,重现了印刷的彩色效果,这就是老爷子的创意。「合奏时可在任意点上开始,共三圈结束,速度自由。各个演奏者对色彩和形态会有不同的反应。」「独奏时,可一边参照说明一边自由地演奏。」这样的图形乐谱,将细腻的节奏用抽象的几何图形表现出来,这个作品曾经被权威设计评论家胜见胜赋予了高度评价:「让人联想到用音乐轮唱曲与对位的技法,将声音世界的无形之物赋予造型。」
4. 中井正一全集(1964)
1964年起出版的《中井正一全集》共四卷书函,杉浦老爷子用精妙的线条构成的几何图案令人印象深刻。白色的书函和哑黑色的封面,形成了鲜明的黑白对比。几何图案将推理小说的曲折与紧张、扣人心弦的内在,充分的表达了出来。
它巧妙地表现了美学家中井正一用他深邃、犀利、令人惊奇的目光审视着从古至今的历史空间,随着线条由密而疏的不断扩展,形成了「思考的几何学」。字体部分虽然所占面积不大,但也是经过细密的布局后的结果,整书轮廓反差鲜明,表现出丰富的中井美学的魅力。
5. 日本列岛地质构造发展史(1965)
在设计《日本列岛地质构造发展史》这本 422 页的书籍时,杉浦老爷子为其严格的设计了特定的版面格式,整体呈现出双栏的图版页,并在左右页面的订口处编排连续的文字说明部分,图片则被安排在切口侧。这样英文与图片之间就显得间隔分明了,至此图文两者产生了既协调又和谐的美。
这样的设计也赢得了甲方的高度赞同,据说高岛先生见了该书的设计样稿后问:「如此精巧的字体应用和编排组合,整体设计地很有意思,是谁搞的?」答道:「是杉浦康平君。」他觉得很满意,这本书也为老爷子获得了国际出版文化大奖。
6. 田村隆一诗集(1966)
田村隆一作为战后日本诗界领军人物,他选择了杉浦为其设计诗集。《田村隆一诗集》的形态设计,外侧是由类似通道形状的一个函盒,里面是左右掀开的盒状内函,放入另一两层套匣,诗集共三册,封面分别为简约的法式装。三册诗集内页采用不同的色纸,内文字编排组合也有不同的变化,这是按作品的体裁分门别类,作了富有远见的奇妙处理。
这本诗集的诗文版心离天头约 20 毫米,版心设定可排列 60 个字,但收入的诗每行最多字数只有 27 个字,诗文排列在内页的偏上部,下端留出最大的空白,由此给人一种独特的飘逸感,让人阅读时心情放松。
7. SD杂志(1966)
杉浦尚在乌尔姆执教时,参与设计了《SD》杂志。在版面中,杉浦开始尝试「封面即容颜」的设计实验,将东方的智慧与西方的思想相融合。在特辑的标题、简介以及说明上开始对铅字作点数大小做出不同的变化,同时宋体字与黑体并用,也让字体之间的韵律产生了变化,在排版上显现出了优美的节奏感。
例如 1966 年,由于精心的文字配置,带来的律动感让人过目不忘,而且,封题中间又配上与文字等高的彩色图片,引人注目。杂志题名旁,两个像似动物眼窝的暗点,由中心扩散的利用丙烯树脂实验拍摄成的照片,尤为精彩。
8. 都市住宅(1968)
《都市住宅》杂志,杉浦为设计这份杂志倾注了巨大精力。起初于 1968 年,杉浦和建筑家矶崎新共同策划了对世界重要住宅作品的空间分析。在第二年的《人·机械·共生系》的系列设计中,注入了犹如百科辞典般海量的概念词汇及信息;在 9 月刊登每月刊载的科幻小说中,用了每字为 15 毫米(6级)的极小号活字,而且还是两套色丝网印,当即技惊四座,成为独一无二的设计;1968 年的第 30 期《平面设计》中以《立体幻视》作为开端,尝试采用左眼为红色、右眼为蓝色的镜片观看立体透视图像。
9. 云根志(1969)
杉浦在 1960 年代末为筑地书馆设计了《云根志》,其中的「留白」在当时可以说是颤覆了常规的做法。
杉浦对意图以及留白问题做了以下的说明:「举个书法的例子,一张白纸虽只写一个字,留白之处却显得气势恢宏,而这些均是传统的审美习惯,遗憾的是眼下大多买书的日本读者则忘却了这一点。一些周刊杂志以及其他刊物,若不是每页印得满满的,留有一些余白,大家就感觉不舒服,甚至会提抗议。所以,我们必须逐步地关注设计中留白的要点,才能改变这一审美滞后的状况。」
10. 游杂志(1969)
这是杉浦老爷子设计的《游》杂志封面。当然作为艺术指导,他自己是不会亲自绘制插图的。而是依他的思路去指导、启发专业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封面上的插图在杉浦正确的指导下显得大胆又华丽。
值得一提的是,在书脊上他用极小的铅字印满了全书中所有作者的名字,封面上还印有全书的目录,7 到 8 级的文字群,每个字也许还不到 2 毫米。在封面这一方寸之地竟能缜密维系着全书,提供如此之多的信息量,显示出杉浦那种超越常人的设计功力。
创刊号的题目是「眼」,有关眼的图片和相片刊登了共 92 幅,还收录了有关眼睛的古今学者的格言、警句共48篇。令人吃惊的并不是超大信息量的罗列,而是杉浦老爷子通过序号及箭头所构成的「系统树」信息之间相互关联,同时也非常便于阅读。
11. 银花(1970)
1970 年创刊的《银花》至今仍在发行,杉浦从创刊号开始为其设计了三十多年。杉浦虽在欧洲生活过,却对中国诞生的汉字倍感亲切,创刊号尤为显著的特点是,将经过整理后的文字组分别以大小不同的秀英体、明朝体竖向排列,与版面融为一体,十分显眼。
△ 每年四期封面,呈现不同季节的变化
封面分为春、夏、秋、冬四册成一个系列,每年四册都面目一新,奏出了变幻无穷的移调、转调等旋律。这般鲜明的变化三十多年不间断地持续着,可谓是前所未有。
其刊题、文字组、图像的倾斜角度一致,封面的水平线构成 66.5 度角,因此与垂直线的角度成 23.5 度。这是我们所居的地球自转轴,它与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呈现的角度──黄道倾斜角出奇地一致。《银花》封面上原本应垂直水平排列却歪斜着排列的文字组,其实在暗示我们地轴及赤道面在太阳系宇宙内的倾斜,相位的错位。
凡经杉浦设计的杂志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书脊部分都疑聚着他的创意,《银花》也不例外。从两册特辑中可反映出他的编辑方针。一年间四册坚持不懈地变换着新的设计样式。
12. 黑暗中的黑马(1970)
《黑暗中的黑马》是老爷子确立「封面是容颜」这一观念的代表作。将书籍的本质反映到设计中去的手法、从文字内容编排到外部装帧进行书籍的整体设计,这种新的方法论已成了他独创的理论。他为书籍设计的异形开本,稍有宽裕的版面,在文章中用 12 磅的金属活字组成 36 字一组,行间充分撑开,并紧靠版面上方,下方留白,这留白的印象仿佛在向外有一种飘渺之感,预留出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设计者落款在哪里比较妥当?或是扉页后或目录之后?还是文章结束的那一页?杉浦事务所的铃木一志曾证实,杉浦曾就此问题向出版社提出自己的看法,要求把设计者的名字放在书的末页与著作者享有同等的待遇,杉浦的要求体现了设计者必须有署名权的使命感。
13. 照相植字NOW(1972)
这个作品是老爷子受到「写研社」的邀请,所设计的书籍封面。作为教科书的《照相植字NOW》系列从书于 1972 年出版第一辑,杉浦与中垣一起制作了样本集,该教材自身具有严谨缜密而优异的设计功能性,对照相版植字中文字组合系列的各种特性都罗列无遗。由于促成了从金属活字排版为中心的活字印刷版,即所谓的「热板型」时代向以照相排版为中心的平版胶印为主体的「冷板型」的转换,这本实用型导读书真正成了一本平面设计业、印刷业人土必不可少的入门读物。
14. 第八届东京国际版画展(1972)
杉浦在 1972 年设计的「第八届东京国际版画展」海报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话题。版面里没有值得特别来描述的符号,也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装饰画,用常规的设计术语可以说是「没有设计」。这种「无设计」手法据说来自于老爷子对于近视和散光的体验。令人吃惊的是看到这样信息量庞大的版面,与其说它是一张海报,倒不如说这是让人读的宣传单,或是杂志的编辑页面。这其中的文字信息是从奥迪隆·雷、杜尚、达·芬奇、乔治·巴塔耶等人的格言中摘录的。
15. 百科年鉴(1973)
1973 年创刊的《百科年鉴》成了杉浦在图表设计方面的舞台。在图表的制作中,编辑必须提供大量足够的数据,在那个没有电脑的年代,所有的图表设计其实都是手工做成的,可想而知那是怎样的工作量了。老爷子认为图表设计的基础是视觉的传达,在错综复杂的数据树中,只有通过深入的观察,才能梳理出线索和主要脉络。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才能做出完美的图解来。
16. 传真言院两界曼茶罗(1977)
接下来要和大家介绍的这个作品可就厉害了,这本《传真言院两界曼茶罗》在德国的莱比锡国际书籍设计大展上,曾为老爷子收获了「世界最美的书」的金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一部鸿帙巨著。
在外观设计上一个共六分册并聚合成一大册。他将金、银两色的书函分别收入了一对西式装帧的书,而另一对是经折本,还有两幅挂轴。西式装帧本与日式装裱本交织成多层的结构,既像一座壮观的寺院,又好似多篇乐章汇成一部壮丽的交响曲。采用东西方交错的装帧方式其实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主要象征了两界曼茶罗(「胎藏界曼茶罗」与「金刚界曼茶罗」)之间相对应的结构特征。
在封面正中浮现出的八瓣红莲花上的是大日如来,供着向四周放射状发散出十二个区域的是胎藏界,有九个整齐分成的格子状区域,分别向中心聚合的是大日如来端坐的金刚界,在大殿东墙上挂着与太阳相连的胎藏界,在西墙上挂着月光映照的金刚界。
△ 「禅定印」与「智拳印」
胎藏界大日如来的手势是「禅定印」,与此相对,金刚界大日如来的手势是「智拳印」,前者的表现出了「静寂」的姿势,而后者的则在表现无限循环的旋涡。这样将对立的宇宙论合而为一是缘于大日如来的法力,显示出了密教「二而不二的原旨」。《传真言院两界曼茶罗》的双重结构将两界曼茶罗内在的戏剧性用图像巧妙地陈述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17. 全宇宙志(1979)
《全宇宙志》包含了宇宙学最新的知识和图像资料。在封面的设计上,可以说书本身就是个模拟宇宙空间的天体。他采用了无光黑的底色,上面由金银油墨印压出精细的星辰符号,就好像在宇宙中演奏的优美的旋律。文字与图像在黑色页面中呈现出显眼的白色,浮游在无垠的星空中,并贯穿渗透于全书的每一页,这是一本具有真正实验意义的设计。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本书的书口上呈现出的图像,随着读者左右翻卷书口,方向不同的侧面即会显露不同的图形。一面是仙女座星云图,另一面则是英国天文学家约输·弗兰斯蒂德的星座表。
你手里要是有这本书,可能要发财了。1979 年的初版定价为 5000 日元,就一本书而言,在当时算是十分昂贵的价格了。而如今,这本书已经绝版,且古书市场上也相当罕见,偶尔出现的也多品相不佳。价格却几乎上涨了 8-10 倍,初版更是无迹可寻,实可谓「一纸千金」。
通过对杉浦康平老爷子的作品解析,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亚洲的设计巨人,我们能深刻的体会到他对于知识的探究和求索。「为什么」几乎是杉浦老爷子的口头禅,他鼓励大家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探寻。他从不以掌握各类学问自居,而是享受追求真理的过程。
欢迎关注研习社的微信公众号:「Yanxishe2017」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AI绘画创意与实战
已累计诞生 655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已发布5条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