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求职经验、简历优化思考方面的总结,希望对曾遇到过类似问题的设计师朋友们有一定帮助。

2019 已经过去,2020 已然来到。广大互联网从业者们都在忙些什么呢?是踌躇满志开始制定「2020 年的小目标」了?是争先恐后、马不停蹄地在社交圈晒自己所在公司的年会盛况?是心心念念盼着年终奖能早一点发下来,「衣锦还乡」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还是波澜不惊地接受公司的裁员安排,高高兴兴地拿着补偿,不用赶春运抢票,提早回老家,继承家业了?亦或是猝不及防地收到裁员通知,不得不(在招聘淡季)四处求人推荐机会,在焦虑和煎熬中等待着一次次渺茫的面试机会?还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呢。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你,失业了吗?

无论你是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职场新人;还是拥有 5 年+、10 年+的职场老人。无论你是设计小白;还是能力强悍的「设计大佬」。只要你置身于互联网行业,你就很难保证有一天你不会因为一些客观或主观因素,暂时面临失业的情况。只不过是几率大小、顺序先后,早一点或晚一点的差别罢了。毕竟互联网发展得太快了,同时充满着各种未知的变数。我们永远不可能在一家公司一直待下去。

这里我们暂不讨论主动离职的情况,我们就谈谈非主观因素造成的失业:被裁。被裁,不一定就是你个人能力不行。裁员,让许多人突然抽离原来的职业规划,不得不进入新的轨道。但,很多事都具有两面性。这或许是一次「机遇」。让你有一次机会可以好好审视和思考很多问题: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能够做什么?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与「信念感」是否真的正确、适合自己?自己的职业天花板在哪里?是否需要考虑转行、去创业?是否该未雨绸缪,开始思考 3 年、5 年之后自己还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毕竟每一份工作的选择、工作的成长与收获对下一次跳槽或找工作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你的「起点」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高度」;你的学习能力、收获和成长、你的综合能力决定了你能(在下一段工作中)走多远。但同时也充满了「挑战」与「不确定性」。因为,并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有机会」做什么。(注:这里指的是工作类型、业务类型。)

你在网上向中意的企业投简历,人家瞧不上,你的简历犹如石沉大海,你又有什么办法?你幻想能够入职大佬所在的公司,跟大佬(们)做同事,可人家公司暂时没有招募需求呀,或许只开放专家级别的招募需求呢。我常常会认为自己的工作经验、喜好、能力等决定了我们适合什么岗位、能够进入什么样的公司;但往往是我们选择某个岗位、某家公司,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去做什么、必须要去学习什么新的东西。适者生存,需要一直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暂时失业的你,需要做些啥?

怎么办呢?生活还是要继续呀,总不能坐吃山空吧?各种地方都要花钱:社保公积金不能断、房贷要交、房租要付、生活费、还信用卡花呗、水电物业费、话费、交通费、学习开销、恋爱经费、孝敬父母、社交预算、shopping……卧槽,各种必须的支出、非必须的支出,一算下来,怎么也要几 W 了!看看自己的账单、再看看自己那点微薄的收入,流下了贫穷的眼泪。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在一线城市挣扎的、没有「家业」可以继承的贫穷苦逼设计打工者们是不可以待业太久的,没有资格享受「一时的短暂安逸」。必须赶紧找到一份新工作。

但也需要清醒、冷静、慎重,不能「病急乱投医」,不是所有向你投来橄榄枝你都能够接受的。一份工作的「选择」,对你的个人成长、今后的职业规划、发展,包括跳槽等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那在竞争激烈、行业寒冬、僧多粥少的环境下,如何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如何增加获得你渴望的「更好平台」青睐的几率?首先,你需要一份「用心设计过的简历」。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制作、优化自己的简历?

我们在做项目、做产品设计的时候,一直在强调「用户体验」,究竟什么是「用户体验」?

1.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E / UX)

即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或系统之前、使用期间和使用之后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信仰、喜好、认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应、行为和成就等各个方面。

该影响用户体验的三个因素: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那我们为何不将「体验设计」的理论运用在制作、优化自己的简历(作品集)上?

作为一个成熟的设计师,尤其是用户体验设计师,你的简历不仅反映了你的态度,更体现了你的专业素养。是你区别于非设计专业人士、初级设计师的重要体现。更是获得工作机会的敲门砖。

设计师的简历通常包含两个部分:简历 + 作品集(当然也可以在一个 PFD 把履历、作品都涵盖了~)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简历

就是你的个人信息概况。向别人阐述:你是谁、你能干啥、你竞争的是什么岗位。文件格式,最好选用 PDF 或 Word 文档,不太建议使用 PPT。(PPT有时会因为版本问题,出现打不开的情况,不便于预览、也不便于打印。)内容方面,最好是挑重点,言简意赅,浓缩在 1~2 页 A4 纸上。一方面,方便用人部门在查看你的简历时能够快速获取你的基本信息、初步了解你这个人;另一方面,方便 HR 约你面试的时候打印出来。

简历中需要重点展示哪些信息,哪些信息可以不用放?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1. 需要重点突出的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学历、求职意向、联系方式(手机、邮箱、微信)、求职意向、工作履历等。

  • 学历——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学历、你有出国留学经历……这些是可以突出一下的,这是你的优势,一些企业对学历是有硬性要求的。但如果你的学历不高,你也要写出来,简历讲究真实性。这样一来,那其他方面的内容你就得加强了。对于不太看重学历的公司,作品(的质量、成熟度)才是关键。
  • 求职意向——你投递的是什么岗位:UI 设计师、视觉设计师还是交互设计师?你对自己的定位是偏执行层面的普通设计师、高级设计师;还是偏管理向的高级设计经理、设计总监?你需要言明,方便 HR 在筛选简历的时候较为准确、高效的推给用人部门,在考核你的时候采用不同的评判标准和角度。
  • 联系方式——尽量展示全面一点,手机号、邮箱、微信号、QQ 号等。方便 HR 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你。
  • 工作履历——倒叙来写,以最近的工作经历优先展示,重点阐述你的工作职责、项目成果等。早年的工作经历可以一带而过,在不知名的小公司、小工作室的实习经历不用写。(注:这里是针对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设计师来谈,刚毕业步入社会的职场新人,实习经历 = 工作经验)

2. 可酌情突出、强调的信息

比如:获得站酷、UI 中国推荐设计师头衔;优设网、致设计专访设计师经历;微博加 V 知名美学博主身份;拥有 10W+ 粉丝的抖音网红设计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人气写手;个人微信公众号拥有多少人气;曾经在某些比较有权威性的比赛中获得过名次等。

这些身份或经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优秀、你的「行业认可度」。流量至上的时代,有流量你就更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参考某锦鲤人设女 idol、快手抖音网红。所以,设计师千万不要把目光仅仅局限在工作内容、自己的专业领域,工作之余,很有必要好好运营自己,提升自己的行业认可度、影响力。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3. 该弱化的、可有可无的信息

自我简评、兴趣爱好、掌握哪些设计软件、在校担任学生会干部、拿了多少次奖学金……(注:校园经历对于出来实习或刚毕业出来找工作的人可以写,3年+工作经验的人就没必要写了~)

4. 简历中是否有必要附上个人照片?

我认为没有必要呢。因为你无论放什么样的照片,都有可能是一抹「败笔」。你放一寸证件照,会给感觉古板、呆头呆脑的;你放 P 过的自拍照,人家也觉得你不真实、自恋。难道你希望人家在查看你的简历时,被你的形象照喧宾夺主地「吸引」,几个人凑在一起七嘴八舌地对你(的照片)评头论足?「哇,这男的面相有点凶呢,看起来不是很好相处的样子……」「这个男生长得好像 XXX 的前任,还有他穿的什么啊,也太土了吧……」「这女生照片 P 得有点过了吧,两只眼睛一大一小,下巴都歪了……」

5. 不同类型的个人形象照,会给人带来哪些不同感官印象?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 证件照——如果一定要在简历中附照片,那就首选证件照吧,显得比较正式、严谨,但同时给人一些古板、呆滞的感觉。
  • 生活照——也许你只是想向人展示「最真实的自己」,但却依然逃不过被评价:拍照的 pose 扩张点,会给人感觉中二;衣着打扮艳丽花哨一点会被人说土气,一身名牌傍身,又会被柠檬君们暗搓搓地 diss 你浮夸、炫富。
  • 自拍照——会让人感觉你很自恋、幼稚,很在乎一些外在的、比较肤浅的东西。妆画浓了、P 多了会被吐槽「不真实」;不施粉黛、不 P 又丑,你说能怎么办?
  • 漫画、卡通形象——也许你为自己设计了一个漫画形象,目的是为了秀一把手绘能力,可是别人不知道呀,以为这就是在网上随便找的一张画,还放在简历中,会让人感觉你很「随性、任性、不重视」。还会给人留下你是一个「既自恋又缺乏自信」的矛盾印象。

Tips:

虽然「长得好看、外形气质佳」的人在一群履历、能力差别不大的人中,确实比较占优势,但是,这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设计师毕竟不是靠脸吃饭的工种。

如果你的作品集有足够的亮点、履历足够精彩、你的工作经验与招聘需求的契合度较高,用人方会委托 HR 约你面试的,到时候你再一展庐山真面目,岂不是能给人带来更多的期待值?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作品集

我想从作品链接、作品集 PDF 两块分别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1. 作品链接

这里从「快速响应、高效便捷、实用性」的维度,针对国内本土(设计)用户群众,对几个大众比较熟知的设计师发布作品、展示自我的平台进行比较分析:(以下内容仅仅代表本人的个人观点)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站酷网——中国当下最综合、最有人气的设计师交流展示平台之一。在站酷发作品的优势在于:发布展示的时候,没有篇幅限制,可以将你做过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展示:从项目背景、前期思考、过程推导、执行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又是如何去解决的,上线效果,项目反思等等。

这些「较为全面的展示」,不仅可以让部分浏览者学到东西,同时也能吸引一些比较有经验的人点评指教,助力你的成长提升。更重要的是向想要考察你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总结能力」的人从你的作品总结中得到一部分他们想要的答案。

UI 中国——在 UI 中国发布作品的优势与站酷类似,侧重于 UI、UE 领域。

花瓣网——花瓣的定位更像一个综合性素材收集网站、(部分)设计师的灵感来源。花瓣不适合作为作品展示的主要舞台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它不稳定,时不时地要「优化升级」,而恰好这段时间你要找工作,需要发作品链接怎么办?另一方面,它以瀑布流的形式展示各位花瓣用户采集的各类图片,即使你在你的花瓣主页很用心做了各种分类:哪些是采集的素材、哪部分是原创画板,但是还是会有一些「鱼龙混杂」的感觉,并且单个的画板(单张图)是缺乏说服力的。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Dribbble——招聘方跟你要作品链接,你发过去一个追波链接,若是人家电脑打不开怎么办?即使能打开,人家英文没那么好,看不太懂那些使用英文的设计稿以及英文的描述,你说怎么办?

并且追波每次只能发一张图,是碎片化的。也许你上传的这张自己绘制的插画是好看的、配色不错;那张图里的几个界面概念稿也做得比较时尚,但是这些好看的图只能片面的显示你具备一定的视觉表现能力,无法全面的展示你其他方面的能力,这是 dribbble 的局限性。

所以不太适合作为「主要的作品展示平台」,更适合作为一个社交舞台。但坚持更新的话,说不定还有机会与外国人合作呢?

(不过一些外资企业,倒是挺鼓励他们的设计师在 dribbble、behance 等国外设计交流平台保持活跃度的。)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behance——比 dribbble 好的是可以「在一个展示里发多张图」,可以较为全面的展示「一个系列的作品」。但同样需要梯子,对英文不好的人来说有一定门槛。

behance 在全球范围内算是比较有权威性的设计展示平台,如果在这个平台发布的作品获得了推荐,是不是说明你已经接近「顶级设计师」的 level 了?

对于广大普通的职场搬砖设计师而言,还是先考虑怎么令自己的作品在国内的设计展示平台获得推荐和公众的认可吧。

个人网站、博客——只属于你个人的主页,听起来就很 cool,有木有?用于作品展示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局限性也明显,可能因为比较小众,你的主页没多少浏览量,缺少数据,不能客观反映你的作品的大众认可度。当然如果网站的交互体验做得不错、展示内容的质量较高那也是亮点。

不过,有一部分人群在自己个人网站上传作品的动机和心理,与学生时代我们在 QQ 空间发一些沙雕照片有异曲同工之处,颇有些「自娱自乐、自我欣赏」的意味。

Tips:

我们常说要扬长避短。招聘方让你发作品链接,前提是你的主页展示的作品相对来说还比较精彩、丰富、成熟,能够相对比较客观的展现你的综合设计能力、项目经验;如果你的主页门可罗雀,展示的作品以概念作品、临摹作品、手绘练习之类为主,连一个普通推荐都没有的话,还不如不发。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了,主要还是看你的个人自我认知程度、所投递公司的定位以及招聘要求。

为什么在线发送了作品链接,还需要一份单独的作品集PDF?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1. 发作品链接

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对方快速查阅,比较简单粗暴、快捷高效。另一方面,比较全面的展示自己的项目经验。

比如,站酷(链接)由于在站酷发作品,不限篇幅以及激励机制,你发布作品之前,可以优化一下自己的作品集,花些心思设计展示的封面、展示的形式。去粗取精、选择性的上传比较优质的内容。拥有「质」与「量」的双重保障,才可能有机会获得平台的推荐展示。有了平台的推荐,不仅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你的「作品的成熟度和市场接受度」、你的用心程度;还能吸引更多的点击量,有了一定的人气、曝光量,才能够为自己赢来过来更多的「机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 发作品集PDF

一方面,方便对方在电脑上查看、预览。另一方面,体现你归纳总结、排版的能力。作品集由于篇幅有限,图多了,文件很容易变得很大,虽然图片可以压小一点。Anway,展示的内容还是尽量精炼一些吧,挑选一些比较满意的项目中的几张图展示。图不一定越多越好

打个比方:你发一个几百兆的作品集给招聘方,对方下载都要好半天,好不容易下载下来了还打不开,真是急死人了!这个体验是糟糕的,你很有可能因为这样而失去一次难得的机会。毕竟没有人会乐意自己宝贵的时间因别人的问题而被耽搁、浪费。不要试图考验别人的耐心

在编辑、优化自己的作品集时需要注意哪些点?

1. 文件格式建议使用PDF,文件大小控制在50M左右。

2. 反复仔细检查,不要出现错别字、多字漏字、没对齐之类的问题。

谁也说不准,若是查看你的简历的人是一位「像素眼」呢,任何细微的小错误都逃不过他的法眼。低级错误会让专业考核人员对你的印象打折扣。

3. 不要在简历里show你的英文水平了,如果你不是投递外资企业(给外国人看)的话。

英文可以作为局部修饰,不要用来作为大段的内容展示。我们始终要考虑简历是给谁看、在什么场景下看。多换位思考,与人方便更是与己方便。

4. 作品集内容以图为主。

可酌情附带一些简短的文字描述,但不要出现大段的文字(冗长的项目背景介绍、项目复盘思考之类)。

5. 排版要干净、清爽、易读,切忌过度设计。

展示背景尽量使用视觉友好、不刺眼的纯色,不要过多的加一些花里花哨的底纹、装饰性元素了。不要使用一些另类的排版:竖排、横排、倾斜排版混搭,让人看得很费劲,极易视觉疲劳,看几页就想关掉。不要使用长图。把所有的内容都堆在一张长图上。

6. 展示内容以成熟的商业作品、近期工作项目作品为主。

项目作品体现的是你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为了方便面试官考察你的项目经验对于招聘的岗位是否较为契合。2~3 年前的作品,设计风格放在今天来看,可能已经过时了,没有什么参考价值、缺乏说服力。练习作品、概念作品少放,就算要放也要放到最后。

7. 不要画蛇添足。

不能给你增色添彩的内容就不必放了。自己都觉得不太好的东西放在作品集里反而是减分项。打个比方,简历中你自称「熟练掌握 C4D」,可你的作品集中体现这项技能优势的,却只是几张使用最基础命令做的立体字海报、用基础几何模型合成的 banner。这也太没有说服力了吧?

8. 内容的真实性。

有多大的胃吃多少饭,不要冒领别人的功劳。比如,如果你的作品集里展示的某个项目是团队协作完成的,你只是负责设计某个功能的页面,你应该特别说明这是团队作品,而你却声称自己主导这个项目的设计把控,甚至把别人做的 part 也一起放在自己的作品集里。在面试的时候,遇到稍微精明一点的面试官,你很容易露馅的,这会让面试官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即便你在面试的时候花言巧语骗过了所有人,入职之后,实际项目中你也会很快原形毕露。工作履历描述要实事求是,切忌过度包装自己。虽然我们的简历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美化」的成分,但不要太过分。

比如,你一段工作经历仅 2 个月不到,离职原因是试用期没通过被劝退。而你却在履历描述中声称自己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半年有余,参与主导哪些项目的从 0~1 的过程、某某产品的改版迭代,由于「你的个人功劳」,为产品新增了多少流量……

(注:这里奉劝大家切勿投机取巧,作品集注水、冒领他人功劳、剽窃他人作品,自欺欺人终是玩火自焚。)

9. 别指望「靠一份(一个版本的)简历走天下」。

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作品集整理一个版本就可以走遍天下、广撒网(海投)了,这是不对的。

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司投递简历,作品集里展示的内容需要相对有所调整,展示的侧重点要有所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里主要是针对做的事情比较杂的「普通多面手型设计师」。这类设计师的特点和通病:平面、视觉、UI、交互、动效、三维……或许都有涉猎。但都是基于表面的浅尝辄止,做得都不精。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缺乏明确的目标,对自己没有太高的要求,得过且过,随便找个工作能有一份收入就满足了。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投递简历应该注意什么?

1. 仔细阅读网上的招聘需求、岗位描述

这点很重要啊,我们不能看到是某个「大厂」发出的招聘需求,头脑一热就按下「投递」,不管不顾系统提示的「职位匹配度不高」。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我们只有在仔细阅读岗位描述后,才能知道这个岗位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是否有自己能够「发光发热」的地方。自己的过往从业经历,对于竞争这个岗位是否有足够的说服力。特别要注意描述中,哪些要求属于「硬性要求」,那些属于「额外加分项」。

比如,职业技能方面:「熟练掌握 C4D、擅长动效、具备较强的手绘功底、具备产品思维……」工作经验方面:「3 年以上工作经验、有 ToB 类商业产品设计经验、有管理团队经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工作职能的区别。

比如,你是一个「运营视觉设计师」、「4A 公司出来平面设计师」,你过往工作经历并没有(太多)UI 设计的经验,你去投递「高级 UI 设计师」的岗位,你的简历自然会被 pass 掉。你是一个完全没有一点美术功底的「交互设计师」,去投递「资深 UI 设计」的岗位,那也是「文不对题」呀。毕竟 UI 和交互的岗位职责有明显的区分。交互偏前期的需求梳理、沟通协调;UI 偏后期执行、视觉呈现。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2. 去了解这家公司

对于我们想投递简历的公司,我们有必要花时间去了解这家企业的企业文化。之前听过一个线上分享,主办方请了几位来自阿里、腾讯、百度的设计师分别谈谈各自所在企业对设计师的一些「要求」。这里我就不赘述了。总之,不同公司的企业文化影响着对人才的挑选。你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个人气质如果与这家公司的气质不太相符的话,你就要慎重考虑了。是选择适应环境,改变、调整、提升自我?还是我行我素、眼高于顶、自命不凡、四处碰壁?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3. 去了解这家公司的业务、体验这家公司的产品

只有花时间去深入了解一家公司的业务范畴和产品,你才你能够发现是否其中有「适合」自己的坑位。打个比方,一家做区块链业务的公司招募 UI 设计师,你连「区块链」你都没听说过,你凭什么向这家公司投递简历?之前一位交互设计师朋友去面试一家知名的做旅游产品(业务)的公司,虽然 TA 并没有旅游产品的设计经验,但 TA 深入体验了这家公司的移动端产品,在面试的时候侃侃而谈,说了一堆(TA 认为的)这个 APP 存在的问题,并有所保留的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结果就是他通过了面试、顺利拿到了 offer。

举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明,对于我们投简历的公司,花时间去体验、去熟悉这家公司的产品的必要性、重要性。

编者注:更深入的技巧可以看这篇: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4. 如何正确的理解「内推」的意义

情况1:

有的同学想要进大厂,想着「走捷径」。带着目的性的去「结交」某些在大厂就职的大佬,把简历发给对方,求对方帮忙内推,认为内部人员帮忙推荐了,就有极大可能入职大厂,对帮你内推的人抱有极大的期待……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内推」只是把你的简历放在招聘需求池里,你的简历可能比其他自己投递的优先被招聘方看到而已,仅此而已。你自身情况如果与招聘需求匹配度不高也是没有用的。不必对任何人有太高期待

还有一点,别人凭什么要帮你内推呀?前提是你自身要足够优秀,能够引起对方的兴趣和重视。成年人的社交里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不过是资源互换

情况2:

对于一些比较殷勤、积极主动来搭讪你,给你介绍机会,愿意帮你「内推」的人,你也不是来者不拒的吧?也需要保持清醒,仔细评估一下对方给介绍的工作机会(各方面),结合自己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是否真的「适合」自己,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或许对方仅仅是为了拿到公司的内推奖励,并不是真正的想要「帮」你。又或者对方可能只是在诱导你入「坑」。你头脑一热、不假思索,草率投简历,入职后才发现你每天需要做 100 张图,做不完不能下班……不要太过于相信任何人

对方通过一些渠道搭讪你,同时也在搭讪别人,不要因此就有了「优越感」,觉得自己是「特别的」。自己是骡子?是马?自个儿心里没点数么?认清自己,你只是一个普通人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面试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能进入面试阶段,说明你的简历、作品用人部门已经大概看过了,对你有了大致的了解,认为你与岗位需求有一定契合度。那这个阶段,招聘方主要考核哪些方面呢?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1. 「软性技能」与「硬性技能」

硬性技能

通常具有可见的,可计量的,可客观比较的三大特征。硬性技能主要集中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方面。

软性技能

则具有无形的、感性的、不确定性等特征。主要通过和候选人的面谈,针对候选人过往的工作经历和成功例子,由面试者做出的主观综合判断。

诸如一个人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团队合作能力,还有一些可开发的潜质和能力。一个人在工作过程中是偏感性思维、还是偏理性思维,这也是企业在选拔人才时非常在意的点。

就设计师而言,偏感性的设计师可能思维比较跳脱、天马行空,比较容易情绪化,对工作的目的、工作内容的选择是基于个人偏好。看待问题的角度相对比较片面,设计的目标往往停留在较为粗浅的视觉表现层。

偏理性的设计师工作目标是基于解决问题、提升效率。对产品和需求会有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对产出结果以「合不合适」、是否达到需求目标为准,以结果为导向,不掺杂太多「个人喜好」。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2. 参加面试的时候,注意哪些点?

按约定时间面试,切勿迟到、随便放人家鸽子

面试迟到,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很没有时间观念的人。放鸽子,约好的时间点面试,你却在临面试前 1 个小时说「有突发状况不能来了」。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会给人留下一个「不守信用、自由散漫」的印象。每个人都很忙的好吗,约好的面试说不来就不来,打乱招聘方的工作计划。

2. 注意个人仪表。

男生,虽然不一定非要西装革履小领结,打扮得像个房屋中介,但至少也要正式一点,干净整洁、大方得体。不要头也不洗、脸也不洗,穿着拖鞋,吊儿郎当的就跑来了。也不要打扮得过于浮夸,不要穿得过于低龄化。

女生,大方得体为上,符合自己的年龄和气质,体现自身的品味。最好不要画浓妆、使用气味过于浓烈的香水。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3. 人要谦虚、有礼貌,谈吐优雅得体。

尊重,往往是相互。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很好理解,不必我多言。即便是遇到比较强势、刁钻的面试官,你也要姿态放低一点。毕竟你是「求职者」身份,理论上,你就是在「求人」,求别人给你机会,何必摆出一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姿态?姿态虽然需要放低一点,但也要不卑不亢,自信优雅、从容大方,这样也能让面试官更重视你一些。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4. 应变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逻辑思考能力。

与面试官交流,要看对方的眼睛(但不是一直盯着看),眼神要有交流。切忌心不在焉,走神,面试官提出问题了,你停顿半天没反应过来,还要求对方再说一遍。面试官跟你提了一些相对严肃、敏感一点的问题,你可以停顿几秒,迅速组织语言,有条不紊的作答,吐字清晰、声音能够让对方听得见。切忌吞吞吐吐、慌慌张张、眼神游离、答非所问。「嗯……这个……然后……然后就是……大概就是这样。」这会让面试官对你说的内容产生质疑,认为你在「粉饰」自己,不然怎么会这般紧张。

在职场环境中,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往往是多维度的。就设计师,尤其是产品设计师,不光需要过硬的业务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模式……也是很重要的职业素养。因为设计师上游需要对接产品经理、项目经理,下游需要对接开发。如果你沟通能力不强、执行力不强,很可能会时常发生因为「沟通的断层」而影响项目进度的情况。#一定要避免因为你的自身原因而影响团队的情况

毕竟,很少有招聘方甘愿冒风险招来一个「会画一些好看的图」,但在工作中与之沟通对接非常累。总是 get 不到点、总是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还不懂装懂、闷声不吭气,都不知道 TA 在想什么。总是做不出能满足产品需求、效率低下的设计师。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5. 与面试官面对面交流时,不要「小动作」过多。

如何从体验设计的维度优化简历?这篇干货超全面!

有的人,自小养成的一些不太好的习惯。比如,手握着笔,就忍不住开始「转笔」;一坐下,就自然而然的翘起二郎腿;与人说话下意识的埋着头,不看对方的脸、不关注对方微表情的变化。这些不太好的习惯、不经意间的小动作往往暴露了你的个人修养,以及不自信、紧张、不安。在面试的时候,都要注意有所收敛,最好去掉。

人们往往都说「性格」和「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掉,但是只有我们有「想要变成更好的自己」的意识,刻意的去避免、收敛,自然会有成效。

最后,祝愿广大普通设计师朋友,通过有意识的优化自己的作品、优化自己的简历、掌握一些面试的小技巧,能够提升拿到 offer 的几率。奥利给!

收藏 241
点赞 42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