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为什么你的同事,总能把观点一二三四清晰地表达出来;为什么你的领导遇到问题, 总能快速找到关键的要害。作为一个曾经非常 I 的 I 人,在走入社会、公司之后,不会表达的问题开始慢慢被放大,时常感到阵痛。好在有身边优秀的同事推荐,我接触到了一本书《金字塔原理》,学习如何提升表达逻辑,并将学习总结分享给大家。
提高说服力的方法:
芭芭拉明托是麦肯锡咨询公司第一位女顾问,金字塔原理是她在提高员工写作能力发现的,也就意味着金字塔原理的知识,更适合用于写作。「成为美团四大名著的重要原因」
提前叠个甲:金字塔原理没有什么多高大上的原理,都是一些实践总结下来的知识点。是结构化思维的工具。书里面的一些知识原则、框架,可以提高思考的效率,也卷不死同事哈哈哈,优秀的同事其实已经在用这些东西了
我选了三章的最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分享,分别是 表达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框架。每一章我都会先给大家看一个反面案例与修改,然后再进行知识点的分享。最后内容总结一下,再按照我自己的理解,进行优缺点的分享。
第一个部分的内容是:表达的逻辑,是这本书最核心的内容。
可以试着代入一下,加入要要定一个会议,我这样和你说:1.2.3.4.5.,是不是很晕!!
这样表达是不是就很清楚了,先讲结论,后讲论点,一下听懂了要表达什么内容。
先后对比一下:
左边是之前的表达顺序:先乱七八糟的给你一堆论点,然后最后再说结论。这种表达方式需要听众,自己思考,然后再猜结论是什么,是很低效的。
我们看右边,先结论先行,自上而下,论点按逻辑先后表达开,这就是很金字塔原理的表达结构。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原则有四条,结论先行、自上而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我们一点一点来看看每条原则
1. 结论先行:
俗称“先讲重点”,核心中心思想放在最前面,最好是有具体行动指导的结论。
2. 自上而下:
上层的思想,必须是下一层思想的总结。先主要,后次要,先抽象总结,后具体表述。
3. 归类分组:
俗称“合并同类项”,每一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个逻辑范畴,比如图片里都是会议有冲突的 分为了一组,归类分组是金字塔的基石。
4. 逻辑递进:
每一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比如案例中的排序是, 先今天的,后明天的,这就是按照时间先后进行了排序。这种排序方式。叫做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有三种主要类型。
逻辑顺序一共有三种类型: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度顺序。
- 比如需要讲的是,因果也是时间顺序,因为人类观察世界的时候,没同时观察到两个先后时空的东西,所以因果也是时间顺序,是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
- 空间顺序最简单,部门组织架构,空间结构,并列关系,都是空间顺序
- 程序顺序:是我们最需要学习的,是成为大佬要刻在基因的顺序
是不是,使用了金字塔这几条原则进行表达就够了吗??
当然不够。这几条原则是用来表达结论的。
听众不一定上来就对你的结论感兴趣?
因此,为了让观众对结论感兴趣,需要增加序言,用来提高观众与结论的相关性,从而吸引观众。
序言包括:背景、冲突、疑问与回答
- 背景:通常是关于主题的内容,要是听众认可的 公认事实
- 冲突:推动内容发展,引发疑问的核心
- 疑问:主要作用就是 引导用户产生疑问
- 回答:就是你的核心结论,后面就按照金字塔结构进行表达。
序言结构非常适合写文档,比如先写背景,我们要完成什么产品目标,然后达到这个目标遇到了什么阻碍,怎么解决这个阻碍呢??接下来就可以讲设计方案了。
这个序言结构的顺序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顺序,如果你要突出焦虑,就可以把冲突放在最前面。
常见的一些种草账号,就是利用了序言结构+金字塔结构,先和你讲背景,然后给你制造焦虑,接着引导你疑问,最后再推出自己的产品。先用序言结构卸下你的防备,最后用金字塔结构讲产品故事。
小结一下:金字塔原理的表达逻辑分为两个部分,序言结构和金字塔塔结构,序言负责吸引观众,金字塔结构用来表达结论。那它要怎么构建呢??
方法 1:自上而下,这种适合你想好自己大概要讲什么的场景
比如说,你先确定好你的主题,就是要卖小米除螨仪,
你给观众的主题就是,小米除螨仪能有效的去除螨虫
然后你再在观众的视角猜想,观众其实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方法去除螨虫最有效
当然你的答案肯定是选择小米除螨仪,然后有些什么优点
确定你的答案之后,背景就根据主题补充,注意要是公认的事实
最后冲突,就是怎么让观众焦虑,引起观众注意力就怎么来
方法 2: 自下而上,这种适合你没想自己要讲什么的场景
自下而上就是你先列出你所有的相关信息,这个时候信息是很多很乱的。
然后找出逻辑关系,按照逻辑排序,提炼出关键需要的内容
接着梳理出核心的答案。
有了核心答案之后,根据答案,设计背景、冲突、疑问
这部分属于序言,注意观众视角就行。
第一部分表达的逻辑分享完了,我们来看看第二部分的内容“思考的逻辑”
先还是看一个反面的例子:
帽子男说:大雄可以.....
白发大哥说:很难的
请问 这段对话有什么问题吗
首先第一句话:
「大雄可以介绍给静香认识那」为什么呢??这里缺少一句总结的话
接着后面的论点表达上,信息零碎分散
这样也导致,白发大哥回应起来,是单点信息回应的,不容易抓到重点
那怎么修改呢?
我们来看一下修改过后的表达
先来一个思想总结,结论先行
然后讲分论点,
- 兴趣爱好相同 三观相似
- 知识水平解决
- 饮食习惯都相似
这样是不是就清晰很多?沟通效率也很高
这背后 思考的框架 其实就是 自下而上 构建金字塔结构
先将最下层凌乱的信息,按照三观、知识、饮食的逻辑顺序排列
然后通过归纳推理,得出大雄和静香都是同类型的人的结论。
思考的逻辑框架用图表示就是这样的,可以理解为自下而上构建金字塔的基础部分。
将零碎的信息,按照 “逻辑顺序排列”, 就会变成有逻辑的信息
就会很方便 通过逻辑关系推理出最后的结论,形成有用的思想。
主要的逻辑顺序有: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程度顺序
主要的逻辑关系有:归纳推理 和 演绎推理
三种逻辑关系 前面已经接触过了
这本书在这部分进行了再次强调,有且只有这三种逻辑顺序
没有经过「逻辑顺序」排列组合的信息无法形成思想
无论哪种逻辑顺序,都要遵循 MECE 法则(ME 相互独立,CE 完全穷尽,即不重复不遗漏)
MECE 法则的重点在“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取决于信息获取的全面程度,毕竟一个人的知识全面程度是有限的
然后如何保证 MECE 原则的“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有以上 5 个方法
过程法:按照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拆解,拆解到最终出现结果
比如说 阶段 A、 阶段 B、 阶段 C 步骤 1、 步骤 2、步骤 3
其实做交互 这些是用的多的,像用户旅程图,就是利用了这个方法进行辅助思考。
二分法:主要是非彼即此的反义词或者对应词吗,比如白天、黑夜、国内、国外
矩阵法:就是二分法的升级,二分法用两次,交叉形成 4 个象限
像这种 重要性 紧急性 矩阵图、波士顿矩阵、SWOT 分析图 就是典型的矩阵法
这个相对还是比较好用的
要素法:主要看核心对象是由什么要素构成,重点在于分类一定要在一个纬度上
比如说 描述同一个群体,按照不同的要素,都能进行不同的分类,
这个,在发调研问卷的时候用的最多
最后就是“公式法”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按照现成的数学公式进行拆分,数学公式本身就有足够严谨的特征、
所以直接用就行,重点在于你懂的公式够不够专业。
我们来看一下逻辑关系,书里也说,有且仅有两种逻辑关系,分别是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演绎推荐就是从普遍性的理论知识推导出个别、特殊的现象,比如说标准式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归纳推理就是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概念、原则或方法,说人话就是:从一堆事物里,归纳一些共性出来
看上面的例子结论就是归纳推理出:亚洲人在一些行业里占据主导地位。
演绎推理重点在于 推理的 前提规则,它是根据规则 来分析情况 最后得出结论的,一旦规则错则全错。比如右边的例子,鸟都是会飞的,这个前提规则错了,根据这个规则 推理出来的 鸵鸟也会飞的结果就是错的,演绎推理必然成立,要求逻辑天然成立且唯一。
这其实是比归纳推理更难的。
归纳推理重点在于提取共性,结果不一定成立,就比如右边的案例,经过一定范围观察,所有的乌鸦都是黑色的,因此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结论肯定是不成立的,但可以被认可,本身我们就无法穷尽天下一切乌鸦,因此足够的样本下,推导出的样本一致性,可以被一定程度的认可。
我们小结一下思考的逻辑框架,可以理解为自下而上构建金字塔的基础部分,将零散的信息。经过“逻辑顺序”组织 “逻辑关系”推理,就会形成有用的思想。
那有用的思想就够了吗
假如我经过调研总结了一下结论(思想)
得出来以下三个思想,
- XX 上升,XX 上升,可知数字人市场巨大,并且增长迅速。
- 经过满意度调研,数字人 NPS 为 XX 分,可用性较低
- 用户反馈最多的是技术问题 数字人最多的是功能缺失
假如你是领导,这三个思想 抛给你,你觉得有用吗?
你会问,是的,是个三个问题,然后呢??
缺少具体行动的思想,不是真正的思想的精华,需要添加行动完善思考深度。
我们在思想里加入行动看看,经过调研,数字人市场巨大,并且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XX 数字人应该加入投入”....
加入行动之后,是不是就清晰很多,知道了问题在哪,问题应该怎么修改。
这样的思考其实才是一个完整的,有行动之后的思想才算“洞见”,
然后像我们做 “体验地图”也是这样的,先把所有的用户流程与要素列出来,然后按照 MECE 的流程法,梳理成时间的逻辑顺序,然后对各个部分的数据进行逻辑推理,梳理出下一步有行动的思想结论。
对思考的逻辑总结一下,思考的逻辑其实就是自下而上构建金字塔的基础,重点在于 逻辑顺序 和 逻辑关系,还有就是 思想要和行动进行结合「洞见」,然后表达的顺序就是逆向进行,要先讲结论。
最后的篇章就是解决问题的框架。
解决问题的框架分为三个部分,最重要的部分在于界定问题,以及结构化分析问题。
我们先看一下如何界定问题
我们先看一个反面案例,假如我在进行汇报
我这样说 问题 1… 问题2… 问题3…
请问你什么感受,是不是会问我:倒是哪个才是真的问题
换一种表达方式,对问题的认知是不是清晰了很多。原来目标没有达成的原因是 问题 A,A 是主要问题 所以接下来要优先解决 A 问题,这段表达背后就是界定问题的框架。
界定问题的框架就是:目标与现状的差距,这才是真正问题的关键所在。
如何找到当前关键的问题,先需要看你的目标,有目标了,才能定位到问题所在,现状其实是很好感知到的。
一个合理有效的目标,能高效的发现目标与现状的差距,从而更准确的找到问题。
好的目标制定要遵循 SMART 原则,
S 是 具体的 目标制定要和清晰,意味所有人对这件事是有同样的认知与评价标准。就比如说
MAU 提升多少多少,这是一个可以被明确的结果。
M 是 可衡量的。意味着一个结果是可以被量化的,就比如满意的提升多少分数。
A 是 可达到的。意味着一个结果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不是不切实际或者遥不可及
R 是 有相关性的 是要求一个目标或者结果的设定要与整体方向一致,不能无关紧要或者毫无相干。
T 是 有截止期限的 是要求一个目标或者结果的设定要给出完成时间,就比如我们在设定 OKR 的时候,会限定一个前提,这是季度 OKR 还是年度 OKR。
当我们有好的目标,通过与现状对比差距,找到问题之后,其实还只是锁定问题范围,我们还需要收集信息,可以从 过往的历史中收集信息,也可以 从竞品的对比中收集信息,收集好信息之后,需要进行结构化分析问题,这本书里提供了三种分析方法。
第一种方法就是 呈现有形的结构,简单来说就是 把结构或者流程,图形化画出来,辅助分析。任何一个公司或者领域具体的问题都会有清晰的结构,像零售经营结构示意图、还有我们的用户旅途图。
图形化之后,可以更好的进行分析。
第二种方法就是 寻找因果关系分析问题
表现出来的方式其实还是画思维导图,只是结构上,更注重寻找因果关系,比如财务结构图
第三种方法就是 归类分组
这个方法,就是把将产生的问题的可能原因例举出来,通过归类分组后,通过逻辑进行问题分析,比如图中案例,就是把所有的影响利润问题列出来,然后进行了归类分组,从而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解决问题的框架,其实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界定问题和结构化分析问题,先通过 SMART 原则制定有效目标,然后通过对比目标与现状的框架准确界定问题,再通过三种结构化分析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具体执行,书里没有讲多少,这里的内容我的理解就是按照问题程度的优先级进行具体解决,具体问题具体执行。
然后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框架的全部内容。
首先是表达的逻辑,表达的逻辑分为两个部分 序言结构 和 金字塔结构,序言结构负责吸引观众 金字塔结构负责表达结论,表达结论要注意金字塔原则:
结论先行、自上而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金字塔结构的构建方法有两种。
方法 1:自上而下,这种适合你想好自己大概要讲什么的场景,比如说,你先确定好你的主题,然后你再在观众的视角猜想,设计疑问,然后确定你的答案
确定你的答案之后,背景就根据主题补充,注意要是公认的事,最后冲突,就是怎么让观众焦虑,引起观众注意力就怎么来。
方法 2: 自下而上,这种适合你没想自己要讲什么的场景
自下而上就是你先列出你所有的相关信息,这个时候信息是很多很乱的,然后找出逻辑关系,按照逻辑排序,提炼出关键需要的内容,接着梳理出核心的答案。
有了核心答案之后,根据答案,设计背景、冲突、疑问,这部分属于序言,注意观众视角就行。
然后是思考的逻辑,思考的逻辑其实就是自下而上构建金字塔的基础,将零碎的信息整理成思想,重点在于逻辑顺序 和 逻辑关系,还有就是 思想要和行动进行结合
最后就是 解决问题的框架
分三步,界定问题——结构化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最后按照俺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下优缺点的分享~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設計文庫」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这么设计才好玩
已累计诞生 671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已发布5条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