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工作不久,我做了一个创新项目,给刚入驻天猫的 M·A·C 子弹头口红设计了一个新的选色交互。
上线后,商品销售数据非常好,我也非常高兴,在年度述职中着重讲了设计过程和心得,还申请了专利。
听完分享,当时的老板跟我说:「商品卖得好,跟你的设计可能没什么关系啊。」
我就很不解,我做的设计很创新,客户和用户都很满意,怎么就没关系呢?
老板说:「如果用很普通的设计方案,这个商品可能一样会卖这么好。」
为了这件事,我苦恼、迷茫了很久,怎么样才能证明一件事里,有设计的价值?
后来工作久了些,发现做设计师最直击灵魂的拷问不外乎两个:
- 如何证明业务成功里有设计助力的成分?
- 如何证明你做和别人做有所不同?
毕竟,大家都不想只做工具人,工具人要证明自己不是工具人。
第一个问题有时候是好解的,最优就是通过「控制变量」去论证,剥离和体验不相关的干扰项。
当我们对一个页面进行改版,并且这个改版是不涉及内容供给、价格变动的,是纯体验角度的改版。比如,我们优化了商品坑位的布局方式、精简了文案、突出了价格表达等等。
那进行 AB 测试,看改版前后两个页面(或模块)的关键数据变化,就可以证明你设计的价值。
但难就难在,很少有迭代单纯只优化体验,往往改版还伴随着业务逻辑的变化,就导致体验和商业混在了一起。而且,并不是所有项目都会给你 AB 测试的机会。
这个时候,我一般会去找类似项目去做对比。比如一个页面改版同时涉及了商品降价和体验升级,我就去找一个商品也降价了但是没做体验优化的页面做数据对比。
尽管不是同一个商品,降价幅度也不同,但如果我们尽量找类似的款、接近的价格区间和时间段、排除无关干扰因素,某种程度上还是能够对结果进行论证的。
我曾经做过一个页面的体验改版,通过 AB 测试证明转化率提升约 10%,放全量后我就可以大胆说双 11 期间 1000w 的成交额中,有约 100w 是设计带来的价值。相信这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第二个,你做的和别人做的有什么不同?我觉得这个问题更难。
因为几乎不会出现让两个比稿的场合,最多你是和前人的方案做对比。所以这个问题,约等于是问「你的方案是否普通?」
所以一般,我会例举需求的常规解法:可以是竞品的,也可以是前人的,还可以是不那么竞品但形式比较接近的。
他们的方案长什么样,我的方案长什么样,首先在主观体感上就能有个判断。惊艳的设计是一眼就能感受到的。
其次,如果能拿到数据,还可以对比普通方案的效果和你的效果。因为不是严格的 AB 测试,所以有些变量不那么一样,只要说得过去就还是有说服力的。
工作再久一些,我遇到了一个更深入灵魂的问题:如何拥有一个产品的话语权。
作为设计师,别说话语权,有时候参与权都非常有限。
太多项目,稿子都是我画的,但跟总裁的汇报会我连旁听的资格都没有。都是产品经理或者运营开完会回来说:「总裁说这里要再放大一点」。
更别提战报、庆功会设计师的名字可能都在最后面。设计师们能坐得住吗?久而久之肯定坐不住。
一个电商产品,选品 BD 商家的运营是内容的终极提供者、技术开发是产品实现必不可少的一环、设计师是定义用户体验的专家、产品经理则确保了资源投入与项目进度。在大协同的环境下,话语权到底是属于谁的?
通常来说,话语权集中在产品和运营手里。但设计师和技术,也都想要话语权。还是那句话,大家都不想做工具人。
怎么解?我个人这么思考。
第一:谁掌握的资源更多,谁掌握话语权。
为什么产品经理会有话语权?因为公司赋予了他们调度资源、评估优先级的权利。而且通常产品经理扮演着 PM 的角色,自带了管理属性,对接不同团队也就拥有了更多的信息量和资源。
由掌握完整信息的人做决策,是一个不坏的做法。因此,设计师想要有话语权,也必须参与到整个项目对接中。
有些项目是设计发起的,设计师去聊了技术团队、运营,那自然就不需要产品经理介入,自然话语权就在你手里。
第二:谁的贡献不可或缺,谁掌握话语权。
你给技术提了一个不靠谱的需求,他有没有权力拒绝?如果他拒绝了,你还有后备的技术资源吗?
如果没有,那他就拥有了这个项目的话语权。
很多时候,话语权是依靠组织保障的,比如很多技术、设计同学就被要求要无条件满足业务需求,甚至会考核业务对你的投诉。
但如果你掌握了某种特别的技术能力,比如 AR 开发,比如高级的算法,这些技术放眼全公司都很难找到替代方案,那你的意见就会变得非常重要。很好理解,你不干,这件事就做不成,你的能力就成为了必要的一环。
不幸的是,设计师很少有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你不画,换个人画可能差别不会那么大。再不行,还可以花钱找外包公司画,指不定比你画的更好。
第三:你的老板认,也行。
这个很微妙……毕竟发钱的是你老板,所以你要看上级对价值的判断标准。
谁先提出 idea 就代表了价值归属?那也就不要纠结后续工作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牢牢握住你是第一个提出并推动项目的人;
有独立闭环就代表了价值归属?那要想办法组建自己的产品、技术团队。比如设计团队自己申请预算招募开发、运营。让整个项目的全流程都在团队内部,大家的工资都是你申请来的预算,自然什么都是你说了算;
要求不可或缺的能力代表价值归属?那就需要培养特定的技术人才。比如在互联网公司招聘工业设计师、建筑设计师,亦或一个超牛逼的 3D 建模师,让你手中的能力变得稀缺,就是获得话语权的最好手段。
思考到最后,我觉得价值归属这事儿很像搭伙创业,大家股份怎么分。
《公司法》帮助解决了这个问题,但依然有大量创业过程中的利益纠纷。提出想法的 CEO、全程参与的 PM、技术开发、设计师,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价值。
想要在职场里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最终还是需要「组织力」来进行保障。
要么甘心做工具人,要么勇敢迈出自己的圈子,去获取更多的资源、信息和话语权吧。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王镇雷」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这么设计才好玩
已累计诞生 671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已发布6条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