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晋升密码!那些“摸鱼”却高薪的设计师做对了哪些事?

我相信在职场中,很多设计师都曾有过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有些同事明明作图速度没你快,技能也没你炫,每天看上去不像在埋头苦干,反而总在“摸鱼”或做些无关紧要的事,却总能拿到更高的认可?绩效更优,甚至晋升更快?

我刚入行时,也常被这个问题困扰。那会儿我单纯地认为,设计就是“画得好看”“效率高”,只要画面达到一定的审美标准,又能快速满足需求方的要求,就会觉得自己已经是棒棒的设计师了。

后来,我在鹅厂摸爬滚打多年,当时我还是团队里的初级视觉设计师,埋头苦干,参与设计过很多项目:从动漫 IP 的广告图、运营活动页面,到主题 KV 和插画等等,觉得自己效率无人能敌,牛逼轰轰。可当我开始和不同类型的设计师合作,参与更复杂的大项目时,才逐渐发现:原来自己评估设计师是否厉害的角度,只是那冰山一角。设计师之间的差距,本质是冰山模型的认知差距。

更多晋升技巧:

一、冰山模型

有个心理学理论叫“冰山模型”,最早源于系统思考理论,用来描述现象表象与深层原因的关系。就像一座漂浮的冰山,水面上那 30%的尖端是我们能轻易看到的技能和行为,比如工具熟练度、审美能力、创意输出速度等等,这些是设计师入职的“敲门砖”。而水面下那 70%,才是真正决定你高度的东西:思维方式、价值观、驱动力,以及对用户、市场、协作的深刻理解。

职场晋升密码!那些“摸鱼”却高薪的设计师做对了哪些事?

在设计领域,水面上的部分是你日常能炫耀的“硬实力”:各种设计软件用得出神入化,一天能出五张 KV 等。而水面下的部分却更复杂:

  1. 事件层(Events):你设计的 KV 转化率如何?用户点击率高不高?
  2. 模式层(Patterns):有没有发现用户对某种风格的偏好趋势?你的设计是否总能踩中这些规律?
  3. 结构层(Structures):你是否理解市场背后的逻辑?跨部门协作时能否推动需求优化?
  4. 心理模型(Mental Models):你对用户的认知有多深?你是不是真的相信设计是为“人”服务的?

二、自我认知故事

有一年我要参与负责平台周年庆活动设计。需求很简单:设计一套新 KV、配套运营活动和相关广告图和社交平台的传播素材。我信心满满,凭着多年经验,4 天就把初稿交了上去。画面精美,细节拉满,IP 角色的表情、场景的光影都让我觉得处理得无可挑剔。我自认这套设计能过稿上线吧。

可结果呢?领导反馈“差点意思”,让我再改改。当时我很不服气,心想:这还不够好看吗?同期,一个入行比我晚的同事也在做类似的任务。他的稿子 1 周后才交,画面简洁得甚至有点“平平无奇”,没有太多复杂的特效,构图也中规中矩。我暗自嘀咕:这水平也能交差?

职场晋升密码!那些“摸鱼”却高薪的设计师做对了哪些事?

然而,活动结束后的复盘会上,他的设计被点名表扬,转化率比我的高了 30%。我彻底懵了。后来我才知道,他在“摸鱼”的时间里,其实干了这些事:他拉了运营和数据组开了个小会,分析了目标用户(主要是 95 后二次元粉)的喜好趋势,发现他们更喜欢简洁风和“梗文化”元素;他还提前跑去跟投放组确认了广告位尺寸和文案要求,根据不同的场景都做了细微优化调整,避免了后期返工。这一切,我都没做。我只顾着埋头“画得好看”,却没想过“画得对不对”。

这一次直观感受到设计师之间的差距时,我才惊觉:原以为凭借出色的技能和高效的工作节奏就能脱颖而出,却忽略了那些潜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厚积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对协作流程的卓越把控,这些才是助力业务突破困境的核心要素,而设计作品的美观程度,仅仅是众多影响因素之一。

三、设计新人须知

对于刚踏入职场的设计新人而言,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设计绝非只是简单的 “画画”。初入行业时,大家往往将精力集中在提升那些显而易见的能力上,比如熟练运用各类设计工具、培养良好的审美品味、保持高效的工作效率。然而,随着职业生涯的推进,那些隐藏在深处的能力,正逐渐成为决定职业高度的关键因素。

你会发现,有些看似平凡的同事,却在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地方默默深耕:

  1. 他们聚焦业务核心,投入大量时间研究用户需求,而不只是执着于画面的极致完美。
  2. 他们善于总结经验规律,将每一次设计实践中的得与失转化为宝贵的经验,传承下去。
  3. 他们主动与各方沟通交流,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设计需求,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任务分配。

总结

设计职业生涯就像一场漫长的冰山积累之旅。在持续提升表面技能的同时,随着接触的业务越来越复杂,若想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攀得更高,冰山下的积累是否深厚,将成为决定职业上限的关键因素。越早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越早着手弥补这些潜藏的短板,我们的职业生命力就能越持久。

设计绝非孤立的审美游戏。当我们运用冰山模型来审视自己的职业发展时,就会深刻理解:优秀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把水面下的暗流,转化为推动业务的洋流。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张彭彭设计笔记」

职场晋升密码!那些“摸鱼”却高薪的设计师做对了哪些事?

收藏 6
点赞 17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