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

非常真诚的一篇文章,作为一个设计师,我自己也面试过很多外包人员,几乎所有人都会在作品集里放很多设计原则、体验地图、运营分析之类的,然而都是花架子,跟实际的设计产出几乎没有任何关联,随便问一句都答不上来,真的很减分,还不如好好在设计效果上下功夫

想求职注意看!别在作品集里给自己挖坑

每个人都容易被故事吸引,包括你的面试官。这是人类的天性。

作为设计师,我们在求职时可以利用作品集来讲述一个完整的设计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你的设计成果,还包含你的设计过程、思维方式和所获取的洞察。让人们通过这个故事,了解你的设计技巧、思考方式及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

设计师在面试时借助作品集讲自己的故事,让自己的故事可以自圆其说,更有说服力。

但是,在我的面试经历中,作为面试官我经常会因为作品集中的一些问题而“出戏”,变得无法再相信对面这个人在讲的故事了。因为有些问题暴露了求职者身上令人无法接受的明显漏洞。

更多作品集设计干货:

把“不明觉厉”的东西硬塞进去

作品集里的很多内容,理应都是给自己挣分儿的。但实际情况是,有很多同学放到作品集里的东西是给自己减分儿的。

有些同学为了让自己的作品看上去更牛一点,就学着网络上的方法进行过度包装。用了一些自己没有理解的模型和概念,自己又没太搞懂,就给攒在了一起。

作品集里的所有内容,都得是自己能够解释通的东西。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抄来一些概念,堆上一些数据,作品集乍看不错,但这些不懂的内容搞不好就成了自己给自己下的套、挖的坑。在面试的不经意间,自己掉进了自己挖的坑里。

你是怎样做的,就完整的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呈现清楚就行,不用过度包装,也完全不用靠那些假把式来武装自己。不仅没用,搞不好还起到反作用。

下面我列举一些 UX 方向设计作品集中需要谨慎对待的几个内容,这些内容虽然会让你的作品集乍看上去还不错,但我还是建议,在你没有完全搞懂之前,还是宁缺毋滥。

1. 设计原理、设计原则

如果自己对这些原理和模型没有较为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那放到作品集里并不是明智之举。如果你的面试官也是个门外汉,那或许还可以蒙混过关。但万一你的面试官是个较真的人,那就不好办了。

比如有人说,我做这个设计的时候运用了格式塔原理和奥卡姆剃刀原则,那面试官有可能就会问,那你谈一下对格式塔原理和奥卡姆剃刀的理解吧,你具体是怎么应用的?你这个项目具体是怎么应用的?

阁下又将如何应对?

2. 业务指标及数据

没错,数据会说话,数据会让设计方案的呈现更有说服力,完成设计验证。数据可以帮你,前提是你真的可以搞懂它们。

有很多同学其实并不太懂业务数据和业务指标,但觉得有了数据支撑后,自己的设计作品就变得更有说服力了。所以就从产品经理或运营经理那里要了些数据,放在自己作品集单个项目的结尾。

这样的做法,其实是自己给自己埋了个雷。

面试时如果聊到这些数据的理解和分析,自己没办法讲通的话,那么这个数据放在作品集里的作用并不大。搞不好还会给自己减分。

因为设计项目总结中的那些验证数据,虽然提升了,但很多时候并没有说服力。因为只有结果数据,没有行为数据。行为数据与设计强相关,反应的是过程,能直接的证明设计的有效性。业务数据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说服力有限。

要想把数据讲清楚,那么行为数据也业务指标数据都需要讲。

3. 用户体验地图

十年前如果有人给你讲用户体验地图、客户旅程图之类的概念,你会饶有兴趣的洗耳恭听。现在如果有人还想用体验地图来“武装”自己,我们听者心态就完全不同。因为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整个行业都对这个概念有了实际的体感认知,用户体验地图对于很多产品来讲非常宏观,不容易产生真正的价值。

相辉在《用户体验地图正在变得令人厌烦》这篇文章里谈到:

“用户旅程地图正在变得令人厌烦,巨大、复杂、毫无效果”。一些团队只是简单地标注用户使用流程,而不去深入挖掘洞察。此外,体验地图缺乏与实际场景的衔接,缺乏对用户的真正理解,以及缺乏对机会点的准确把握。同时,体验地图往往无法与公司的数据系统整合,无法指导日常生产流程。

所以,如果你想要求职的岗位只是一个偏执行的设计师,那么需要非常谨慎的对待体验地图这个工具。如果你想要应聘的是设计管理岗位,那么在提到体验地图的时候,最好能谈一些自己的见解,以及实际使用的经验。

设计稿出现明显“硬伤”

作品集的核心还是设计稿。如果设计稿有问题,那也是在自己给自己挖坑。

有人花费 2-3 个月来整理的自己作品集,精力全部放在 PPT 的排版与美化、设计思路的推演、设计结果的论证等方面,却没有在设计稿(设计作品)本身进行二次优化。这是一种典型的本末倒置。

两三个月能做好几个项目了不是吗?有那些包装作品集的时间,为什么不首先把自己的设计打磨到最好呢?即便你的项目已经上线很长时间了,不妨碍你继续优化自己的设计稿。

设计稿的“硬伤”通常是指设计方案存在的明显问题,比如字号间距等设计基础问题,比如设计稿的呈现令人感觉“不规范”,或者交互流程上存在设计缺陷,类似这样的问题,在面试时很容易被“问住”。或者根本拿不到面试机会。

“这两个地方为什么没有对齐?”

“这两个页面的 CTA 按钮样式为什么不一样?”

“在这里,商品价格的字色为什么要把橙色改成黑色?”

“为什么”我的“页下面会有一个”猜你喜欢“模块?”

这些问题充满了质疑。

作品集是为了让你通过专业面试的,但如果面试官在浏览你的作品集的时候,产生两个以上类似这样的质疑性问题,那么挂掉面试的概率就很大了。

你的专业面试官往往是设计团队的 leader,他们的日常工作会经常参加设计稿的评审,所以看到设计稿就会习惯性的看到哪里存在设计问题。假如上面这些问题,面试官认为是不应该出现的低级错误,那么你的面试将会陷入僵局。

别给自己挖坑。对。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柴林的设计笔记」

想求职注意看!别在作品集里给自己挖坑

收藏 58
点赞 51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