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接触新人感触最大的问题就是,新人越来越不清楚做 UI 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哪些,想要入行应该做什么准备。
这对新手阶段是很致命的,因为现在大环境不好,互联网行业越发成熟对相关职业新人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新人不清楚现职业的要求,缺乏准确的定位和实践,只能离职业门槛越来越远。
且虽然我们都知道找工作不容易,但在大、小厂负责招聘的朋友和学员依然吐槽初级岗位难招。即使岗位投递数量非常高,但符合实际要求的比例很低,就算入职了也往往发现基础非常差,甚至难以完成日常的工作任务。
为了基于现实的考虑,我要做一篇完整的作品集分享,来统一回复新人的相关疑问。
作品集是任何设计师在职业生涯初期入行、求职最关键的一环,因为它可以直观反映设计师本身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是判断一个初级设计师水平的唯一指标。
虽然在现实世界里招聘可能会加上其它门槛,如项目、经验、学历、专业、口语等,但它们只是辅助条件,多数是企业对员工设置的基础招聘标准,但不是专业能力的考量,不是我们可以短期内努力能改变的东西。
所以对于设计师来说,前期可以左右的就是作品集输出的质量。
但做好作品集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作品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设计对象,而是在不同设计技能产出的作品基础上再做成合集,是先有作品,才有作品集。
虽然多数新手会觉得前期学习阶段不就是在积累作品,之后把这些作品整合一下不就是作品集了?这是多数新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法,也是最严重的误区之一。
首先,就是新人学习的内容,并不一定都符合招聘的主要需求,尤其是在 3D、插画、AI 这几个领域,所以展示出来的作品集往往主次很模糊。
第二点,就是只把平时的作品整理出来,得到的结果都是碎片化的,他们没办法组成一个有结构性的作品集,叠加上一点的问题,就会让作品集看起来更混乱。
第三点,就是水平的问题,作品集不是只要塞内容拼凑得完整一点就行,而是作品先要满足招聘的专业要求,才有放进作品集的“资格”。
包含这三个问题的作品集肯定是不及格的,无法达到专业一点的公司的招聘标准,必然缺少面试的机会。
如果还按一般的学习方式,指望每个技能“按部就班”学过去,最后再规划做作品集,大概率也是做不好的。因为学习的内容不一定满足最后输出的需要,或者做到作品集时才发现欠缺非常多作品内容需要补充,那么作品集的工作量就会过于庞大,直接从规划到放弃。
所以再回到对作品集的认识上,它是招聘过程中评价设计师的主要工具,是获得面试的关键,也是新人要跨过的第一道槛。
再换个角度来理解它,既然它如此重要,那我们就没必要干巴巴的考虑应该学什么的问题,而是在学习前期直接建立以 “输出专业作品集” 为目标的学习路径。
这种目的性强的学习方式看起来很功利,但真按这个目标实践,能学到和掌握的内容会远远超出你们的预期。
要以输出作品集为目标,首先就要先确定作品集里应该放什么,而放什么不能凭我们自己的喜好,而是根据市场的需要来决定。
这里还有个麻烦的地方,就是市场的需求怎么确定。如果我们直接从网上、社交平台里搜,你会发现一堆五花八门的要求,从平面到 3D,插画到 AI,拍摄到剪辑应有尽有。
所以一定要辩证的看待这种现象,那就是不同的公司对 UI 设计师的技能需求是不一样的。除了游戏、B 端、C 端这种行业跨度比较大的场景以外,还包括公司的规模和专业度。
规模越大、越专业的公司(如大厂),对 UI 设计师的要求通常就越具体,越集中在和 UI 设计师相关的内容里。因为这类企业对产品的专业性通常有较高的要求,且不同的设计需求往往有专职的设计师负责,所以需要 UI 设计师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做项目产出。
而规模越小、越不专业的公司,则对 UI 设计师的要求就越松散,因为这类公司主营业务往往并不集中,要求也不高,其它各类产品、企业运营的设计需求不会单招设计师,自然都交给 UI 来做,所以需要设计师“全面”。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方式,实际情况自然比这个复杂得多。但是,我们要做的不是达到市面上所有要求的合集,而是要选择一个具体的方向放弃其它选项。
而我始终坚定的想法都是在前期放弃 “全面” 这个选项,因为全面对于新手是个不可能达到的成就,不是随便看几个软件教学、案例练习就叫掌握一项技能。全面的陷阱就是让新人把本来就不多的精力分配给若干庞大的领域,最后每个领域都只是浅尝辄止,甚至皮毛都没学到。
最符合新人利益和效率的,只能是面向职业专精的方向,即使求职的公司也应该往这个方向对齐,而不是一开始的决策就决定了你只适配不专业的小公司,那后面出现任何奇怪的工作需求都不让人意外。
那作品集里应该放什么内容?
首先包含两个大的部分:
项目必然是 UI 设计师作品集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 UI 设计本来就是为了设计成套的产品/功能界面,而不像平面、插画这样会经常聚焦在一些独立的设计对象上。
一个完整的作品集内包含的项目不能低于两套,只有一套项目的作品集属于非常 “敷衍”的做法,不管后面加了什么都扭转不了这种印象,所以坚决反对大家只放一套。
而项目太多也不好,篇幅过长没有人有耐心看下去,还浪费自己时间。所以最理想的做法,就是控制在 3-4 套之间,包含至少两个核心项目,以及 1-2 个次要项目。
在项目的类型中,也需要有一定的拓展,可以主移动端的增加一个网页或 B 端项目,或者主 B 端的增加一个小程序或网页项目。在项目类型上做文章,能带让作品的多样性最大化,而不是通过次要的设计技能来实现。
虽然我们要展示项目,但并不代表项目要完整做完,因为一个项目动辄几百页,而作品集展示根本没办法承载这个数量。所以每个项目只挑关键的 16-24 个页面进行设计,能对整体设计有个传达即可。
确定完要展示项目数量和类型以后,还要决定项目要用什么模式去展示,也就是应该用什么包装的框架。
相信不少人看过那种洋洋洒洒写了几万字的项目展示,从项目分析到用户研究、体验分析、交互定义、界面视觉无穷无尽。
这种做法可以直接放弃,因为这种项目包装公式化严重,企业和招聘者越来越反感这种做法,尤其当里面写的内容毫无营养时,负面情绪会更重,它们早就已经被淘汰。
而好的作品包装,是要建立在优秀的设计基础上,对它进行简单、清晰的设计思路诠释:
也就是说要满足这个需求,你需要掌握设计出可以解释背后思路的、视觉效果优异的成套项目方案。
然后就是其它设计技能的展示上,这个部分是最不好分配和选择的地方,但它也是权重最低的部分。如果项目权重占了九成,它顶多占一层。
在前期求职中,一个作品集如果能放三套完整、专业的项目就足以找到工作了,换句话说,就是如果项目相关的技能和输出没搞清楚,那根本就不应该分心去学别的技能和软件。
其它设计技能展示只是 “锦上添花” 的加分项,无法左右生死局。而搞不清楚应该放什么内容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浪费时间去乱学,比如看几个教程放几个烂大街的图标、建模,这些东西是纯扣分项。
如果没有已经具备的成熟的技能,那就把目光集中在 “运营设计”。
就从前面的项目来说,设计它们的过程中必然会牵扯到大量运营模块,比如 Banner、启动页、H5 页面等等。展示项目以外的能力,就围绕在项目中的这些运营场景做拓展,全部做和项目强相关的内容,并以成套的形式输出。
不管插画、3D、AI 说到底是为了运营设计服务的,新手要关注得是运营设计做出来的成品结果,而不是使用哪种方法,否则再怎么折腾也没办法输出能发挥价值的成果出来,反而碎片的展示全都在拖项目的后腿。
运营部分的技能展示是能靠你们凭自己兴趣和积累做选择了,后面会另外做一篇分享。
真正的招聘环节里还有这么个陷阱,就是很多 JD 上写的技能要求,权重压根就不高,比如动效的掌握,IP 形象的绘制,不在作品集里放完全没有问题,仅仅会在面试的过程里问你会不会就没了(不管会不会先回答会了也不是不可以……)。
说点更具现实一点的结论,就是招聘 UI 设计师还要求一系列其它技能,那对这些技能要求只会很低。即使从面试结束拿到 Offer 开始,也可以在入职前后恶补,有实践的机会往往还能感受到真正的新手红利,在前期突飞猛进。
关注主次是新手阶段面对最重要的难题,而作品集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思考技能权重,校正学习的路径,最高效的入行或是实现前期的晋级。
作品集就是一个职业筛选过程,那些学生气重的,既要又要还要且要的想法是没有出路的。了解自己做不到短时间内掌握好多项技能,比你们踌躇满志什么都想学更“成熟”一点。
我们下篇再贱~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超人的电话亭」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MJ版AIGC绘画原理
已累计诞生 644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已发布4条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