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我是竹子。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求职季节,2022 年的金三银四貌似特别的冷,每年的春天,是公司发展做计划的时节,所以有旺盛的招聘需求,但现在随着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各行业整体招聘趋于保守,所以设计相关的岗位流动性也在进一步减弱。在整体需求走低的情况下,设计师的求职难度也进一步提升。那么如何通过品集是全面展示自己的个人能力了。今天分享的关于设计师作品集,这篇文章非常长,竹子写了 1 个星期。整篇文章分为 6 个部分论述,需要花一些时间理解。
1. 设计价值
一般意义上认为设计师的作品集会就是工作或者学习作品的集合呈现,网上有非常丰富的话术和模板去教授作品集如何排版整理。但我认为作品集,如果只是从各种排版形式作为切入点去考虑,是非常直白的,或者更多容易陷入模板化设计中,这种粘贴复制的作品集是缺乏灵魂的。
设计师更多应该考虑如何通过作品集去展示个人价值和商业价值。商业社会中,公司的招聘是需要一位有专业度的设计师以专业能力去满足岗位需求。所以我们除了作品专业度的表达,还需要思考在整个岗位上下游中,我的专业度体现在哪里,我在整个公司的岗位流程中可以提供的设计价值在哪里。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个人价值分为两大块,基础的价值和提升价值。基础价值就是解决公司产品的美学体验问题。例如 UI 设计师的基础价值就是日常工作任务,完成具体的界面设计。在作品集呈现的作品静态图片展示就是证明设计师的基础价值的高低。
而设计师的提升价值更多的是自发性创造的价值。提升价值体现在设计思考的层面,例如整个产品项目的设计的复盘,设计组件的整理,或者团队的设计沉淀分享。这些价值需要更深度的思考,也是企业看重的价值。设计师通过个人价值设计赋能让公司的产品更有商业竞争力,或者是降低了设计成本。所以作品集以价值体现来整理打造,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2. 价值呈现
作品集是一个想面试公司呈现你个人价值的窗口,最基础的方式就是罗列以往你做过的项目和作品,让面试官从作品中的视觉内容和文字设计说明中去了解你。面试的本质就是公司去观察你的价值是否符合公司的预期,而作品集就是让这一预期提前得到呈现。通过筛选进入面试的环节。
如果是有工作经验的设计师,可以在整理作品集的时候,整理项目设计说明中详细说下项目的情况,你在这个项目中承担的角色,以及做了什么具体的工作。基础员工可以谈下项目执行中一些具体的界面思考。中高级员工可以去谈下诸如界面规范的整理递进,工作的协同中你发挥的作用。而资深设计师更应该深度思考你在公司内的角色作用。是否有在完成设计基础工作的同时,有一些跨岗位提升项目商业价值,或者推动整个设计上下游工作的思考建议。
3. 自我管理成长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个性和成长路径,对于公司来说希望得到的不只是一个设计师,更是一个在一段时间内有更多成长可能性的设计师。所以在准备作品集的时候,自我的深度总结可以让面试官印象更加深刻。我在设计生涯的成长中有哪些值得表达的特质。
例如在设计行业的参与度,除了完成公司的设计工作外,有没有参与各种设计的比赛,取得了一些什么成绩。在知识的积累沉淀上有没有成功,比如写了多少设计总结,或者在一些网站上有没有分享。在一些设计媒体上有没有自己的主页,发表了多少作品。
在我的十几年的设计生涯中,我见过无数的设计师的成长过程。那么我觉得成为一个优秀设计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对设计的热爱,因为热爱会在生活中点点滴滴去关注设计美学,去在工作以外去反复思考揣摩技法。相反如果仅仅把设计只是做为单一的谋生的手段,工作以外就不会再去思考钻研,那么成长的高度始终有限。
1. 作品集的定位
UI 设计是一个高度依附于产品的设计,所以这个岗位大多集中在国内少数一二线城市,而其他三四线城市则岗位需求少很多。例如北京深圳会有更多的产品类型,也就会有更加多样的 C 端 APP 的 UI 需求,而其他新一线城市如南京武汉成都则 B 端的偏后台数据处理类型的 UI 设计需求就更多一些。
而国内其他三四线城市,几乎没有太成型的产品研发团队,所以自然也不会有太多 UI 设计机会,更多的可能是承接一线城市下发的外包设计需求。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三四线城市,面试的公司的外包公司居多。
另外不同的城市具有显著的城市产业特征,例如杭州因为有阿里巴巴,所以电商相关的上下游或者电商生态链内的公司更多。而深圳各种电子产业更加发达,所以智能家居,机器人行业相关的 UI 需要会更多。所以你需要了解清楚所在的城市相关 UI 产品需求,作品集有针对性的准备作品。
所以假如你在一线城市有着丰富的互联网设计经验,准备的作品集类也很有可能在一个二线城市找不到合适工作,这也是作品集作品定位的重要性。
2. 作品集的构成
作品集是全面展示个人能力的舞台,所以展示作品也应该有选择的展示,常见的误区就是作品越多越好,不停往作品集堆积各种类型的或者各种时期的设计作品。这种无序的堆积作品会降低整个作品集的可看性,同时也显得不够专业。
互联网设计方向的作品集一般有三个大的设计体系,UI 用户体验设计体系,运营视觉体系,品牌视觉体系。每个设计师都应该针对自己具体的情况有选择的准备相应类型的作品集,或者作品集控制好相应作品的比例。
如果在一线城市求职,去中大型公司的机会更多,那么 UI 的作品集准备类型就纯粹一些,整个作品集的偏向 UI 用户体验设计体系去准备,作品集的展示以解析项目的细节,如何运用设计的技能去提升产品商业价值去说明。因为大城市的公司设计岗位细分度非常明显,需要你在专一某个技能点上明显高于其他人的积累。
而如果你发现你过往的工作背景,项目经验冲击大厂无望,我们必须务实的去一家不错中小型的公司,这个时候专一的作品集反而是你找工作的巨大障碍。因为你提供的设计价值类型其实非常单一,中小型公司受制于人员预算,需要你提供的设计价值更丰富,涵盖的技能更加广泛,这时候你的作品集必须包含一些运营视觉体系,或者品牌视觉体系的作品。所以大型公司需要专一高级深入技能价值呈现,而中小型公司需要符合全面多项的中高阶技能价值呈现。
常见的误区就是作品越多越好,不停往作品集堆积各种类型的或者各种时期的设计作品。这种无序的堆积作品会降低整个作品集的可看性,同时也显得不够专业。
3. 技能展示
我们看很多设计招聘岗位需求明细,会看到各种软件和技能的要求。UI 设计师需要会 C4D 插画甚至代码视频剪辑。出现这种现象一般是设计师需求倒挂,设计师需求量变小,而设计师供给量大,从而使招聘公司提高各种设计技能需求面来筛选设计师。
所以很多设计师很盲目的开始学习各种技能,希望通过作品集加入更多类型的作品增加自己的设计竞争力。但这样的效果甚微,因为我们需要读懂市场的需求,很多公司需要设计师具有多面手能力,但更需要设计师通过作品集呈现的是某项专业能力高于其他设计师平均水平,其他技能的叠加只是加分项,而不是必选项。
首先准备作品集前要对自我有明确清晰的定位,明确自己的主技能是什么。我的作品是偏向 UI 产品用研类,还是 UI 视觉表现类,又或者品牌视觉类。
同样如果你是 UI 类,作品集一定要围绕产品项目来展示,因为这是你需要向用人单位呈现的核心价值,而 C4D 插画摄影视频剪辑动之类的技能展示就是辅助,甚至不用。当然 C4D 插画的作品呈现要成熟可商用,而不是小练习。很多设计师抱着技多不压身的想法,加入更多的初级练习的小作品,其实这样反而暴露了你的技能不成熟,所以如果不是明显高阶成熟的作品,那么就不要一股脑堆积到 UI 作品集中。
如果擅长的是 UI 运营设计类,那么作品有倾向性的围绕相应运营设计体系化去打造。作品集尽可能系统性的展示运营相关的所有作品类型,运营既不是几张插画 Banner 也不是几个海报的堆砌,而是系统性的围绕某个产品或者某个具体的大型活动去组织作品的展示。让作品形成体系化,而不是零散的作品分布。
1. 设计话术
设计话术起源于互联网大厂,是一把双刃剑,本质上是一种文字的内卷。用的好,话术的价值是可以让设计的语言深度得到提升;用不好容易空洞无力悬浮在空中。那么在作品集里话术建议匹配自己的工作经历,比如应届生,不建议写一些学术性很强的话术词汇;比如我们经常在各种 UI 作品集里看到的用户体验地图,用户画像,产品背景分析。
因为应届生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并不是那么多,却模仿社招工作多年的设计师,去讲述各种理论数据分析。如果面试官深度的去询问,其实面试者有很多自己并不是很懂这些理论话术的意义。这种不符合真实工作经历的语言表达其实是起反效果的,因为你并不能真实表达你的个人能力。面试官反感千篇一律模板的话术,更希望在作品集看到不一样的具体设计思考。
所以应届生的作品集里我不建议直接写上一些模板化的话术理论。这些话术更多来源于互联网传播的粘贴复制。并没有真实参与过任何商业设计的应届生在表达这类专业话术概念时显得非常的直白浅显。而从用人单位来看,你表现出来的价值,可能就是一些很空洞的理论。所以当然没有机会进入下一轮面试。
一个设计师的语言表达同时要匹配个人年龄和项目经验。理想情况下,随着工作年限增长,应该有自己的知识沉淀和整理输出,做一个在设计圈有输出的人。如何在短短的几十页作品集中看到你的闪光点,我的建议就是真实与坦诚表达。抛弃一些浮华的装饰,真实的展现作品本身。用平实大家看的懂的文字去表达你的设计想法。当然平实并不意味着直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而是有总结性逻辑性的表达。
2. 思维呈现
真实的设计思考其实是一个由多点发散向某个点聚焦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细致表达可以真实的体现你的个人思维总结能力。
在作品集中有两类不好的设计说明的呈现。一类就是不加任何思考整理,只是罗列你个人作品,这种是非常散乱的向别人呈现的你的设计价值。另外一种就是很直接的去掉了思考的线性过程,直接聚焦结果。常见的表达方式,这是一个 XX 活动,为了表达这个主题,我选择了 XX 风格。这就是典型的思考过程缺失的表达。
设计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灵感激发,多点讨论,验证决策的过程。可能有设计师觉得这是大厂才有的精细分工,中小公司是不具备这样的时间和过程。其实这个过程每天在你的日常工作中都在脑中呈现,只是你有没有留心总结。
思维的呈现,不一定用的是文字表达,例如一个项目的参与的过程,会有各种原型的讨论,头脑风暴的会议。过程的反复,这些可以以照片形式 的记录过程在作品集的配图中呈现,这其实是一个不错的心里暗示。因为一个真实且认真打磨的项目或者作品,才会细心的总结留存日常的每一个点滴。
另外任何一个项目,不论规模的大小。我都会认真的总结风格的定义,素材的来源,颜色的参考,数据的支撑这是发散线性思维过程的碰撞,最后予以语言总结表达。这是思维的聚焦。其实是线性的发散性,然后向着集中性去聚焦。这是一个过程。那么在作品集中我觉得应该去呈现这个思维的过程。
3. 设计复盘
作品集呈现的是一个人在工作中的设计沉淀,对于已经工作的设计师,在作品集中,对日常工作的作品进行复盘总结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也避免找工作再去整理作品集,时间紧促的尴尬。
现在找工作除了设计的视觉判断基本的设计师美学素养之外,另外一个看重的点就是工作经历的真实性,面试官会去从你的个人信息部分看你工作的公司,而你作品集却完全没有呈现与之相关的作品内容,面试官会对你的工作经历以及作品集内容真实性感到怀疑。
如何做设计复盘,我不建议做蜻蜓点水没有深度的项目汇总了,过去我们会看到很多 UI 作品集以项目说明的核心思想去展示作品集,作品集中也并不需要展示所有项目,作品集由于篇幅限制,一个项目短短十多页的展示,从项目的背景到商业价值到调研到呈现,很多的内容加入这样确实很完整,但同时也显得没有深度,同时这类展示由于缺乏实质性内容,更偏向于模板化的概念,所以基本上不会有面试机会。
如何做高质量的设计复盘了,我更倾向于在 UI 展示中选择项目几个流程进行详细思考展示呈现,比如一个界面的布局思考的若干版本,最终版本的呈现过程。过程中可以通过竞品对比、上下文思考、业务流程体验,等多方面去呈现你的思维。这样面试官也可以就具体的细节对你询问。项目完成后,要去思考在项目中与其他岗位对接交流中有没有创造性的提出一些具体意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公司提供更多的发展价值。比如 UI 设计中协调品牌,或者线上线下设计的各种品牌规范。与运营工作中协调一些广告设计规范,文案的规范。与程序员协调,基于项目的实现,整理整个项目组件,对项目进行复盘,重构。
这些不属于基础价值要求,也不会对公司短期的价值产生直接影响,但却是很多公司希望你具有的特质。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也同时是呈现你的个人设计沉淀。
4. 虚拟作品
我们都知道面试 UI 岗位,基本的要求是有过上线作品,那么要明确上线作品的潜台词是有过实际工作经验,可以在实际的项目中处理各种复杂情况。也许最终呈现的界面看起来并不复杂,确是经过深度思考和产品程序博弈沟通的结果。
所以就算你排版界面看起来视觉不错,但也会被刷掉。原因是 UI 不只是视觉的排版,还需要对产品有所理解,需要和程序员交流设计实现。这些经验需要项目中锻炼成长得到。如果 UI 经验并不丰富的设计师,只是单纯的临摹单个界面,这相当于你考虑的都是点,而缺乏多个界面整体性思考。
而很多新入行的设计师必然会经历这个过程,那么我认为一个虚拟的作品从产品维度去解释,肯定是漏洞很多的。因为你没有经历过,问到一些细节必然回答不是很令人满意。所以虚拟产品首先要做好基础价值的呈现,话术的呈现反而不是重点,作品集中应该呈现页面的视觉精细度。良好的排版用色,图标设计,这是一个界面设计的基础。然后有选择性的根据相关行业的特性去做叠加技能的展示。
如果一个有经验的面试官从作品展示中看出来,你是一个没有经验的设计师,还依然去叫你面试,可能是看中你其他的叠加价值特质。比如直播设计中,其实界面设计占比有限,反而直播相关的道具表情设计非常缺,那么你的在准备这个行业的 UI 作品的时候可以加入更多的相关技能展示占比。电商设计中,因为运营的数量级比较大,所以更加看中组件化,和各种运营技能的叠加。所以初入行的虚拟作品我更倾向于技能叠加的方式展示,而不是单纯的产品话术式展示。
1. 视觉语言
一个优秀的 UI 作品集我会从哪里判断了,这里必须说到视觉语言的一致性。什么是视觉语言,通俗的说,就是设计的手法,整理作品集的过程其实本身就是一个项目。那么一个作品集的背景用色会在一个基调上,排版设计也会选择同样的字体,输出的字号版式也会一致。这样视觉输出具有规则的韵律感。
UI 设计侧重于产品逻辑思维的呈现,所以作品集的视觉表现尽可能的内敛,以阅读自然舒服为主,并不要以视觉炫酷为设计表现目的。过度的设计包装,只会让作品集的页面看起来格调缺失,比如我们常见的样机使用。在互联网上有各种炫酷的手机样机,这些样机的使用我建议保守的选择可以不用,不要试图用样机的堆砌增加设计的视觉表现。相反平实整洁的页面展示,页面很清楚的展现界面设计的细节部分,并对细节进行充分的设计说明。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分享的社区,很多设计师会乐于展示分享自己的作品集,所以也会有投机者出现,去搬运他人的作品。有经验的面试官会非常容易判断作品集作品的真伪,因为搬运作品会因为设计语言的不一致,视觉的精细度不一,设计的手法不一致,而显得阅读突兀,导致作品集观看时候,明显显得不流畅,这样的作品集很容易被判断做假,精心整理的作品集和内容是有明显节奏感的。
2. 视觉基础
先说设计的基础价值,最基础的能力就是设计的视觉表现,也是你整个专业能力的基石,软件的掌握,界面的规范,图标的设计,界面的排版,这些是基础能力。在作品集的呈现中,面试官粗略的翻阅一下,就可以看出你设计的功底。我们经常说 UI 作品集看起千篇一律,但看细节还是能看出设计水平的高低。
例如 UI 设计的作品,在很多年前 UI 设计是需要精确到像素,比如图标精致到像素级对齐。某种程度是以一个匠人的态度去要求设计师对待界面。由于高清屏技术的发展,这种要求已经降低或者忽略了。但 UI 设计精益求精的态度不应该丢。所以做出一个排版舒服,图标精致的界面,这是一个最低的基础要求。可是很多设计师并没有意识到了这点。而陷入了学习套用很多产品话术中。所以你会看到 UI 作品集文本化,加入了大篇幅的产品话术。而忽略了界面精细的呈现。这样的作品集由于内容的空心化而会被刷掉。一个良好的 UI 作品集,应该是兼顾 UI 界面细节的展示,外加适当的设计解释说明。
3. 展示的节奏
曾经有学生问过我,作品集里到底是文字说明多一些还是图片展示多一些好。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不同公司不同面试官都有自己的理解。我觉得市面上的作品集有两种倾向,一种作品集里面填充入非常多的文字,更类似于一个产品说明书。另外一种几乎没有太多文字的表达。完全靠视觉流的图片去展示作品。如果把作品集比做一桌美食的话,美食不管多好,类型单一都会让人乏味,所以展示作品集的也是需要韵律的,我倾向于文字+图片的形式混合展示。
对于 UI 项目,我觉得细节的功能点,一些设计的思考这是必须用文字予以说明的。说明的文字也应该简洁扼要,不要长篇大论。当然文字表达始终是乏味的。作品集需要有一些视觉的亮点。比如界面设计中的运营部分,情感化设计,或者界面中的一些配图。进行穿插搭配展示。这样图文混排的展示,既考验了你编排作品的能力,同时让面试官看作品集不至于乏味。
对于作品集的页数也是要严格控制的,一般超过 60 页的作品集,多了就会显得拖沓了。所以应该挑选精品项目,典型页面予以重点展示和说明,体现你的个人设计思维。而其他一些作品可以完全抛除相关文字说明,直接图片细节展示。这样作品只是让面试官了解到你作品的数量是足够的,水平是稳定的。有主次的设计展示,可以有效缩减页数。也避免了大量排版的工作量。
互联网设计是一个快节奏的发展行业,UI 设计尤其是 C 端的设计也是一个快速更新的设计,所以两三年前的界面设计作品放在作品集里就可能显得老旧过时了。因为表现手法,用色,排版细节都和当下流行的设计有明显区别。所以在准备作品集的时候要注意及时剔除一些过时的设计,或者对几年前的作品进行更新设计。
1. 作品集的格式和尺寸
作品集我倾向于两种形式的展示,一种是设计网站线上展示,一种是本地的 PDF 各种。本地格式我首推 PDF,因为这是一个任何操作系统都可以打开的文档格式。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文件大小的问题。正常的文件不要超过 70MB,因为一旦文件很大,下载时间过长。HR 就会失去兴趣去打开,也许你就错过了一次机会。
作品集的尺寸我建议以 1600 为宽度基准,高度不超过 8000px,一些国外的设计师喜欢用 1920*1080 的尺寸。这个尺寸巨大,单张图片文件达到了 5MB 左右,一份几十页的作品集文件可能达到几百 MB,这是非常不利于邮件发送传播的。
另外从排版展示上来说,大尺寸宽幅的页面,排版的难度直线上升,如果只是单纯的放大界面和说明文字的字号,只会让页面展示显得粗劣。越大的版面越需要考虑文字的排版形式感对比。无形中增加了更多的设计工作量。
2. 字体与字号
不论是 UI 类型作品集或者运营品牌类的作品集,共同的目的是呈现设计师良好的设计素养,图片呈现视觉,文字舒服阅读。这是基本的设计要求。所以作品集我倾向使用基础类的阅读字体,并不需要夸张风格化的字体。我推荐使用方正兰亭黑系列(微软雅黑),思源黑体,细明体,苹方,俪黑等基础字体,在作品集设计说明展示做展示文字字体。因为风格化的字体非常考验图片的风格匹配。而一个作品集可能呈现的设计项目又有多个。从全局考虑过多使用风格化的字体,会让整个作品集的风格难以协调。
在一些作品集中,看到设计师选择用海报的方式呈现,用了非常大的字号。这种风格化呈现,第一眼看很有视觉冲击力,但细看是不耐看的,因为你要呈现的是作品本身,而不是大字号字体设计。所以关于作品集的字号,可以像 UI 规范一样,给作品集中使用的文字定好几个标题和正文的字号规范,字号不宜过大。会显得排版粗劣。
3. 色彩与配图
每种色彩都由其独特的情绪,也会给面试官带来各种色彩心理暗示。例如运营类作品集,活动专题比较多,需要渲染浓烈的活动氛围。所以浓烈的饱和度高的色系适合展示运营类作品集。而 UI 作品集的产品界面比较多,作品集应该重点是内容和文字的呈现,所以需要冷静内敛的色系。从色彩情感上来说,饱和度比较低的色系或者灰白色系为保守内敛的,没有强烈色彩情绪的,百搭任何类型的作品展示。所以 UI 类作品集倾向使用饱和度较低的背景色作为全局贯穿。
作品集的配图也是重要的视觉组成部分,面试官从作品集开始认识一个人,是从个人信息部分开始的,那么个人信息页我觉得应该配上一张个人照片,通过这张照片可以初步判断设计师的个人审美。这里的个人照不建议用蓝底或者白底的证件照,因为过于正式板正。而互联网是开放随性的氛围,而设计师也应该有自己审美的表达,所以建议使用背景干净,像素清晰的个性照片。
目前 UI 设计师有两个市场动向,第 1 个方向转产品交互,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当然还要有好的项目机会。因为市场上产品交互类岗位也非常饱和,不会给没有经验的人太多机会,最好的机会是公司内部机会去转岗。第 2 个方向转 B 端 UI,B 端和 G 端 UI 设计以后台表单设计为主,几乎没有运营活动部分,主要精力在逻辑思维的和业务的理解上了。另外 B 端设计就业的公司大量以外包业务为主,研发水平低于 C 端类型公司,内部流程冗长。所以视觉能力可能退化的很快,以后很难有机会再转回 C 端设计了。所以转不转,我持保留谨慎态度。
UI 设计发展很快,有人说好像很难看到大师的出现,也有人说设计是青春饭,干不了太久。因为 UI 设计本质是商业设计中的一环,并不是纯粹的艺术,所以随着商业市场变化,更新迭代非常快。UI 设计并不像医生,律师这种类型的职业沉淀具有明确的阶段性。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学习,根据市场的变化,拥抱变化,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每一步走的更加明确。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这么设计才好玩
已累计诞生 671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已发布13条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