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件产品从设计到诞生,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们的日常使用中,因此抛开对外形的繁琐设计,产品本身的功能设计才是根本。
有一些产品看似其貌不扬,不能再寻常普通,但真正用于生活的时候,往往给人带来十足的惊喜,这就是设计师把对生活的细微观察投身到对产品细节设计的体现。
PART01 设计怪圈
许多设计师好像陷入了一种怪圈:过分想吸引人的眼球,过分的包装和华丽的堆砌已经成为设计的代名词。追溯其根源,症结在于过于功利,让产品服务于营销的行业市场。
纵观最近几年兴起的国潮、互联网品牌,往往以服务「营销」为目的,过度炒作概念,迎合营销,变换外观风格踩热点,比如粉红少⼥系、国潮风、禅系等,缺少对用户实际使用的真正关注,设计上缺少交互、结构等方面的真正创新。
除此之外,更有许多以推陈出新为己任,并意图通过设计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引领人们去适应新事物的设计师,他们煞费苦心,脑洞大开,但是他们设计的产品需要让用户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去适应产品,门槛高,心理负担大。
在生活中很多产品传达信息有误,比如这个把手看上去要「推」,其实需要「拉」。错误的产品让用户感到心情沮丧,用起来也有沉重感,这就是设计出了问题。真正好用的设计,哪怕不看说明书
也能让用户轻松地用起来。尽管是一件新品却让人觉得存在了很久,没有任何使用障碍,甚至不需要说明书。
归根到底,这些产品完全感受不到设计师对生活的体会与热爱,没有考虑到使用者的心情和实际体验。
设计是什么?设计是改变生活方式的工具,并不是浮夸的表现,并不是证明设计师创意脑洞的手段,而是实用的、生活化的、切实解决用户日常所需要的。
PART02 如何让设计充分为用户服务?
尺寸轻便、外观简洁、颜色搭配、接口布局、开孔接缝.......通常情况下对产品设计的讨论,总会集中于我们第一眼看得见的部分,然而产品设计并不止步于显露在外的部分,也有一些是在看不见的地方。
比如说 Taptic Engine 传递到掌心的细腻震动,少不了机身内部的线性马达;而 iPhone X 实现的四等边宽圆角全面屏,常人也不会知道它所采用的更优秀的封装工艺。
有时候,这些来自苹果产品内部的设计改进,反倒会比肉眼可见的变化更为重要。毕竟,单纯追求一种新的形态,不过是获得一种视觉上的「好看」,但产品能否带给人在体验上的「舒适性」,很大程度需要对内部细节抱有多一分在意和考究。而 PITAKA 想做的,就是一些容易被忽略,但是却对优化用户体验做出巨大贡献的微小创新。
1、提升手机壳的细腻触感
当人在使用产品时,触觉是最快速且最直接感受到的生理反应。手机壳与双手的接触最为密切,365天日日触摸的手机壳,触感太差损伤自己的双手,绝对不能忽视手和身体的敏感认知。就像 Taptic Engine 传递到掌心的细腻震动,少不了机身内部的线性马达一样,PITAKA 选用稀缺 600D 芳纶纤维作为 Air Case 主材质,让手感党体验到舒适到尖叫的高潮时刻。
最开始研发设计时,PITAKA 工程师们发现市面上手机壳大多为塑料、硅胶、PC 等材质,触感粗糙,毫无手感可言,或者说从不考虑手感问题,体会不到对使用者的关怀。
在尝试了 100+ 种材料,做了 1000+ 次试验开模之后,最终选择了对身体无害且珍稀高端,通过欧盟 ROHS 及 REACH 认证的芳纶纤维,经过严苛的编织、浸脂、真空成型、精密激光切割、三次手工打磨和三次喷涂等一连串复杂工艺,最终得以制成。
其实芳纶纤维在数码领域的尝试最开始是在手机上,海外的 Palm 品牌手机,在手机背盖上采用了芳纶纤维;之后是摩托罗拉的 Razr 刀锋系列,也在手机背盖上进行了尝试。这些品牌看重的其实都是芳纶纤维经典的纹路外观、舒适的手感和散热性能。
在手机壳上采用昂贵的芳纶纤维是非常大胆和高成本的尝试,PITAKA 敢于这么做,在于对芳纶纤维材料的深刻认识:芳纶纤维最大的特性其实是其重量与韧性,它的强度是钢丝的 5-6 倍,韧性是钢材的 2 倍,而重量仅为钢材的 1/5 左右,这也是它被广泛用于制作防弹衣的原因。
用芳纶纤维来做手机壳等随身使用的物件,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出其极致的轻便、手感、超级耐用的性能。
同时,为了让双手感受到「被关怀」,我们决定喷涂对环境友好的环保手感涂层,在经过在上万次喷涂测试后,实现了手机壳触感亲肤舒适,细腻不发滑,怎么握都舒适,手感好到爆炸。
在微小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处,让用户感受到设计的贴心与用心。
2、手机壳内嵌钢片设计
当便捷的磁吸式产品进入大众视野时,让手机可以随意吸附在任何物体上,成为大家梦想中的酷炫生活。
但是市面上普遍的操作却是在手机背后黏贴一块引磁片,让手机与磁吸车载支架等实现磁吸功能,导致手机颜值下降,且难以取下。通常会用平口的螺丝刀撬开,或是先加热让高温会融化胶水,取下后也会留下一层很丑的胶痕。
PITAKA 通过将引磁片埋入手机壳的设计来制作磁吸手机壳 MagEZ Case,既不增加厚度,也不影响美观。在内嵌钢片的前提下依然保持轻薄质感(厚0.85mm,重16g),对工艺设计和制作都是极大的考验。
突破行业极限,内嵌钢片,让用户在根本看不到、摸不到、体验不到的情况下做出的创新,试图消灭产品本身的存在感,而将磁吸的流畅体验真正传递给用户,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产品带来的便捷与酷炫。
如果可以简单,就不要复杂。用户真正需要的不是存在感高的产品,而是无需说明书就能使用的产品,无需步骤繁多的流程指引,下意识就能操作。简单、直接、快捷,这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
3、解决充电宝痛点
自嗨是设计师们最容易陷入的泥潭:不站在用户角度,自以为用户会喜欢自己的产品。并且努力给自己的作品赋予很多寓意,好像这样会更耐人寻味更有说服力,殊不知太刻意反而达不到效果。
摸清用户需求、模仿用户的操作路径、观察使用体验是高于一切的,盲目的自嗨只会导致失败。
PITAKA 的产品设计师们发现,用户对于充电宝最大的痛点反而是充电本身:忘记带充电宝、忘记给充电宝充电、忘记充电宝放在哪里、忘记给充电宝带充电线/带错充电线......
它跟⾬伞⼀样,都是在需要使⽤时才会想起的⼯具,所以常常忘记给它充电,外出时充电宝没有电量就只得额外再购买。
所以设计师们在设计的时候就希望这块充电宝不应该再被刻意充电。于是⼀款充电⽀架和充电宝合二为一的 MagEZ Juice 出现了。
它是无线充电器,但不仅仅是充电器。正如它是充电宝,却不只是充电宝。仔细观察它会发现,嵌合在支架上的面板可以上下滑动并取出。
当面板与支架嵌合在一起时,是无线充电器,可以同时为手机和充电宝充电。你无需在出行前为充电宝额外再插数据线、找充电口充电,手机、充电宝双双有电,方便快捷。
当面板随着手机一同滑出支架,它就变身移动电源(充电宝),帮你解决出行期间的充电需求。不用再在行李包内N条数据线中找到合适的那条,也不必担心带错不匹配接口的数据线,因为无线即方便。
磁力吸引,贴上手机即可立马开始充电,不必再像从前那样,连接充电宝的接口,再对准手机的充电口,多余的充电动作统统抛掉。利落的外形,加上流畅的使用体验,将会为用户开创一种高效炫酷的生活方式。
PART03 PITAKA:好产品是简单不打扰
纵观 PITAKA 的产品设计,其目的和其他吸引眼球的外观「创新」产品不同,它反而希望创造一些能被人遗忘的产品,当用户需要时,自然无意识的使用它;当用户不需要时隐没在日常生活中,简单不打扰。
正如同 PITAKA 的名字来源一样,在佛教中 PITAKA 是指古时候一种盛放物品的篮子。作为一种容器,用户通常只会注意到篮子里面的东西,而不太会去注意篮子本身。PITAKA 希望借此寓意其产品设计理念如篮子一样,能够让生活更简单,而尽量不去打扰到生活原本模样。
无意识下使用产品,无声中享受流畅的使用体验,给用户一种「咦,你怎么知道我想要这个」的亲切感,在无意识状态下享受产品带来的便利。日常使用时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感,而不使用它时,无意识的使用流畅感被打破,则会顿感强烈不适,从而急切寻找那些「用惯了手」的 PITAKA 产品。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