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设K先生 :相信做设计的人很大一部分都知道原研哉的书《设计中的设计》吧。
连这本书都不知道的人就要好好反思下自己了。不过没关系,今天可以带你深入浅出地了解一下原研哉以及他的设计思想。
你也可以选择先看这篇读书笔记:
在采访中原研哉说:「我本来就不是主张设计过剩产品的路线,从去品牌企业工作开始,我经常说不需要进行多余的制作,像水清澈的样子一样,设计出可以看到事物本质的东西,就很好。」
△ 无印良品《房屋》 2004
无论是高科技还是自然材料,原研哉总是去看材料本身的颜色。这便使得他渐渐意识到了「白」。
△ 无印良品《自然发生了什么》 2006
「白」是一种令所有顔色都从其中逃走的颜色,但其所蕴含的多样性又是无限的。原研哉认为在生命刚开始的时候都是「白」的,随着长大而变得浑浊,「白」是基本的、简单的、纯净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颜色。他的设计作品虽然采用了很多白色,但并不会给人单调感和冷漠感,相反让人觉得这一切本就应该这样。
「我们的设计一直是在做减法,减去不必要的东西,如果不好好设计一定不可以,我们在做的是,不添加任何设计的设计。」
△ 《 Nature,自然,无印良品》 2014
前面说的「白」在一事实上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画面上除了应有的元素之外,没有其他杂质的意思。原研哉一直追求自然的设计,所有的东西都像是它本该是这样的。在拍这个广告的时候,他最初考虑无印良品的衣服适合什么样的人拍摄,后来选择是在冰岛,因为在这个国家的人,头发肌肤眼睛几乎没有颜色,这里的人有像沙子一样的颜色,像融进了自然。
△ 「 Nature,自然,无印良品」 2014
「拍摄在冰岛,有着非常天然的地形,但是天气非常冷,大家因为寒冷,居然自顾自地唱起来了,歌声非常美,这也是那个国家最纯朴的表现,虽然没有预期要拍摄这样的场景,但是后来这个用影片的形式记录下来的视频也被使用了。这也是偶然间的产物。」
东京 ADC 全场大奖,每日广告设计奖,谈讲社出版文化奖,工业设计双年展 ICSID 设计优异奖,龟仓雄策设计奖,日本文化与设计奖;东京 TDC,东京 ADC,AGI 会员。
作为在全球瞩目的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于 1982 年投身于平面设计。他在立冈山操山高等学校学习期间,就对平面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自己的课余时间,他花费大量的精力研究当时设计师们的艺术作品,并开始决心从事平面设计。
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考入了武藏野美术大学,当时日本最为权威的艺术设计学院,在那里他学习设计学和设计符号学,师从井周太郎。在学习期间通过他不懈的努力,在1983 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武藏野美术大学硕士学位。
△ NIKKA CIDRE 1985
在他入职日本设计中心后的第二年,开始了他开挂的设计生涯,设计「 Nikka IDER」的包装。在之后的几年里,他先后接任米其林轮胎公司的企业广告设计艺术指导,设计白兰「 Alembic」的包装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他对当时的平面设计大师的借鉴和学习,少有自己的个性,这并不是他所追求的。于是他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平面设计风格,开始借鉴永井一正和田中一光等设计大师的设计风格(这对他后来的风格有很大的影响),在学习的基础上,将民族化融入进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 长野冬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项目 1998
他对平面设计的热爱和他敏锐的观察力使得他的设计在 1998 年的长野冬季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手册中展现出一种新的风格,将传统与现代融合、民族与国际接轨,获得了一致好评。在这时,他开始了他真正意义上的平面设计之路。
2000 年,担任「RE-DESIGN(21世纪日常用品再设计)」策展人。
△ 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RE- DESIGN 展览,要求来自各个领域的创作者设计一些非常普通的商品,包括厕纸和火柴。「重新设计」项目着重于重新设计日常产品的熟悉形式。试图通过传统产品和这些设计师之间的差异,来展示设计本质。
△ 坂茂 卫生纸再设计
△ 深泽直人 茶包再设计
这些日常用品中的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产方式和历史,而创作者则对制作事物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当时田中一光看了这个展览,表示过很喜欢这个展览的想法和设计的意图。(敲黑板,是重点。)
接下来就是大家很了解的无印良品了,讲个很有趣的故事。在 2001 年秋季,无印良品的创始人之一田中一光似乎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大师就是大师。)8月的某一天,他给当时在日本设计界如日中天的原研哉打了一个电话。几天后,他们在一家小茶馆会面。田中一光邀请原研哉加入无印良品,为商品的艺术设计进行一些指导性的工作。
然而,就在原硏哉答应田中一光之后的一周,这个一手缔造了一个品牌神话的设计大师撒手西去,无印良品交给了新一代手中。
△ 无印良品「地平线」广告 2003
2002 年接手无印良品设计指导的原研哉,经手的无印良品的「地平线」形象系列广告活动荣获 2003 年东京 ADC 奖最高奖。
同年《设计中的设计》在日本出版。
本来谈到这里大家会不会认为我会说「从此原研哉开始走上大师之路……」不不不,我个人加了个自己非常喜欢的几个展览。
2004 年,担任「HAPTIC(使触觉愉悦)」策展人。在这次展览中,原研哉邀请 22 位参与者(包括建筑师,设计师,传统的日本抹灰师和一家高科技家用电器制造商的设计团队)设计一个对象,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唤醒人们的注意力」和「感官」。
△ 津村浩辅 灯
△ 深泽直人 果汁
他期望随着科学的进步,物体的制造可能会以追求唤醒感官为中心而发生演变。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现在很多的产品或者设计是追求视觉感官的,相比之下却鲜少有追求嗅觉、触觉、听觉方向的触动。这些在未来是值得引起我们关注的。
△ 东京纤维 07 感官展览
近年来,原研哉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策展活动中。2007 年、2009 年在巴黎、米兰、东京举办了「东京纤维07感官」。展览会旨在促进人、纤维和环境之间的全新关系。日本生产的人造纤维已经发展到非常先进的水平,并且正在继续发展为环境材料,他希望一些智能纤维可以促进建筑、设计和媒体艺术等领域的创造力,从而有助于开拓新的领域。
△ JAPAN CAR展
2008 年至 2009 年期间,在巴黎和伦敦的科学博物馆举办了 "JAPAN CAR展"。这些产品从城市系统和城市环境的角度出发,用独创性和技术探索找到当今拥挤地球的解决方案。
这两个展览的具体一些产品的解读可以去看《引人兴趣的媒介》。(书的封面是恐怖了点,但是里面有知识啊。)
原研哉是为数不多涉猎平面、产品、空间、建筑等多个领域的设计师,他的设计作品不仅非常值得一看,而且他所发出的展览的主题都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以及每个展览里面的设计作品都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思考。
原研哉作品很多,这里只是挑选了平面作品
1. 梅田医院视觉指示系统〈1998~〉
这个应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设计。在这次设计中,作为该医院标识最突出的一点,是所有的标识都是布的。这做法的首要原因是想创造一种宜人的空间。大多数在该院度过较长时间的人并不是「病人」,她们是产前的孕妇和产后哺乳的母亲,所以建立这种舒适的柔软感就可以减轻产前产后的紧张感。
用白布会更容易变脏,这是一个问题,一般来说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塑料这类很难弄脏的材料或者不显脏的颜色。为什么原研哉会用这么麻烦的方案呢?他认为,正是这种易脏的特性,让医院必须注意坚持标识的洁净,这个事实可以表明,其为病人与访客达到了最严格的卫生标准,这为那些产前产后来这里的人带来了很强的心理安慰。
白色的棉布,有的像袜子,有的像床单。这种棉布包裹的褶皱所带来的真实感与柔软感,是那些冰冷坚硬的材料所不能体现的。
2. 松屋银座百货〈2000~2007〉
这是一个翻新项目,先来看下翻新后的图片。
△ 翻新后
我想像不到翻新前居然是这样子的……
△ 翻新前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施工期间,一百多米宽的巨幅画作出现在面朝银座大街的施工现场。按照临时围栏的严格规定,不得展示任何传播广告意图的围栏。因此原研哉设计了一个巨大拉锁的形象。
△ 翻新施工现场的临时围栏
每个阶段完工时,拉锁向右栘动就好像拉锁正在一点一点拉开。当此拉锁逐渐往右行进,更多开幕日期的图形按顺序露出,直至一天所有的图板全部拿掉,新形象完全展露给街道与公众。这一「拉锁秀」不断揭晓真相的感觉很好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心,提高行人和热心顾客对竣工的期待。
在这个项目里原研哉「白」与「触发感官」的设计思想结合在一起了。
当时松屋银座百货的管理团队有要推出成批的时尚品牌的决定。所以当时的挑战,如何在容纳这么多的品牌的同时,却不会失去在人们印象中「松屋」的这个品牌?在《设计中的设计》有说到「白」是一种令所有顔色都从其中逃走的颜色,但其所蕴含的多样性又是无限的。所以在这个项目中,选择白是因为其作为背景的功能,其包容力,其现代性与尊严感,以及融合所有这些东西的综合平衡力。「白色松屋」就此诞生。
形象宣传的海报是绣花的。在这里也强调了沟通时的触觉感。这反映了一家百货公司的态度,这个百货公司提供一种可以品尝不同感官的体验公司。
包括包装袋的小点的触感、名片的突起。这些都是原研哉对触感引发记忆与强化品牌的想法。
3. 森大厦〈2000~〉
森大厦是一家城市开发公司,倡导"立体绿园城市",在日本和亚洲地区将这一愿景以具体形式予以体现。
自Minoru mori 前任会长时期,原研哉设计事务所就与森大厦就企业理念进行过多次商议,并通过VI设计将企业思想以可视化的形式加以展现。由此诞生了森大厦的象征性标记,同时也使之前的建筑广告招牌焕然一新,企业品牌形象就此得以持续性改善。
仰望高楼林立的城市,人们就可以看到这个以M开头的标志,象征着高效高层田园城市的森大厦。
2010年,森大厦开始采用自己设计的「森大厦字型」进行VI品质改良,事务所正着手协助这项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森大厦的出租写字楼,绰号为「数字楼」,因其命名方法(总是一个数字而不是一个名字)而被称为「数字楼」,这种方式有助于人们记忆。
4. 长崎县美术馆〈2005~〉
长崎县美术馆入口标志的设计使用了像梳子一样的建筑百叶窗。并列的两排直立于地面。如果边走边看的话,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它会出现三维效果的波纹,形成非常生动的变化。(可能你会觉得自己老眼昏花了也不一定。)
象征性的标记也是从天窗得到的灵感,同时它还是一个像电影放映一样会产生连续运动效果的标志。这个动作就像路过那个入口标志一样,互相呼应的。
5. 参加北京奥运会标志设计比赛〈2008~〉
令我惊讶的是,原研哉参加了2008 年夏季奥运会的标志设计比赛。这个设计还获得了荣誉奖。
他基于传统中国人造自然环境的魅力在于装饰的思想,试图设计出一种不以简单为目的的符号,它以中国象形文字为主题,每一部分都是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象形文字。代表各种游戏的象形图的整合,创造了一个复杂但向心的符号。单个象形图被设计成运动图形。
6. 知美术馆〈2011~〉
知美术馆坐落于中国的成都市。隈限研吾先生利用"瓦片元素"演绎出核心意境,并由此奠定了整个建筑物的形象基础。
为了与建筑元素相呼应,原研哉设计了生机勃勃并极具动感的视觉符号。"知"是流动并变化着的,感知到变化之后,通过集合实际变化着的各种元素,赋予了美术馆强有力的思想。静止状态的形状则通过倾斜的移动让人们联想到 ZHI ART MUSEUM 的开头字母 Z。一边摇曳,一边包含着变化,从中打造美术馆独特的个性理念。
7. 煮葉〈2012〉
煮葉 TEASURE 于 2017 年在北京开业,作为一个咖啡厅,可在非正式的环境中享用传统中国茶。
煮葉所用的是更为古典的繁体字。(其实在设计上还有一点:就是如果是设计常规字的时候,笔画相差比较多因为不平衡的原因,会很难处理得好看,所以这应该是「叶」字用繁体的原因。)原研哉也设计了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的字体。
这些是咖啡馆出售的茶叶包装的设计。这些图像是在热水中跳舞的茶叶。
这个茶室的业主本来只邀请原研哉为这里设计平面视觉系统,但是原研哉却出乎意料地包下了室内所有的设计(加量不加价?)。他用竹子作为室内设计的材料之一,因为他认为竹子的感觉非常适合人们在其中享用中国茶的空间。为了强调亚洲的精致性和空间的轻盈感而不要显得压迫,整个空间设计得非常地宽敞,所采用的桌子和椅子的腿都是细的。
8. 濑户内美术馆〈2013〉
首届濑户内国际艺术节于 2010 年举行。2013 年,展览面积扩大,该音乐节成为三个季节的活动:春季,夏季和秋季。
「濑户内海被风吹了。」以飘扬的旗帜参观展览时,原研哉总结了这些岛屿周围吹来的清爽风的感觉,这是本届艺术节的图像的起源。为了表示春季,夏季和秋季的不同时段,他将旗帜的颜色与该季节中天空的颜色进行了匹配。
△ 春,夏,秋季
2016 年的主要视觉效果使用船形图案,春季和夏季的视觉效果使用了小船和它们留下的小道的照片,以增强人们对前往岛屿的期待。秋季的视觉效果让人怀旧,通过使用不再可见的小船的尾流图片来传达艺术节最后一个季节的到来。
8. 明治神官成立一百周年庆典〈2017~〉
2020 年将是明治神宫供奉 100 周年。原研哉负责设计纪念活动的符号标志。
它由两个圆圈组成,其中金色的一个象征着神灵的精神,绿色的一个象征着神社周围的森林。明治神宫周围的森林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已经发展成为充满各种生命的茂密森林。连接这两个圆圈的符号标记是对百年纪念形象的庆祝。
9. 高松市美术馆〈2017~〉
香川县高松市美术馆的标志取自" Takamatsu Art Museum」的首字母,比拟高松市景和漂浮在濑户内海上的群岛景致。T 象征地标塔,A 和 M 则象征群岛景观。与日文 logo 馆名组合出现的标识,体现了丰富的多样性,就像从濑户内海的游船上眺望的景色一样。
TAM 标志成为艺术博物馆入口处的纪念碑。
标牌和内部一起进行了改造。为了以一种平静、轻松的印象来引导人们观看博物馆,把箭头的尖锐部分去掉了。
10. 森の医院〈2017~〉
2017 年,康复治疗中心森医院在千叶县成田市开业。原研哉设计事务所负责 Ⅵ 及院内标识的设计,力求为患者打造一个自然亲和的环境,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医院本身会带给人一种压迫感,这个医院的建筑设计所营造出来的透气感就已经可以体现医院的定位了。所以在 LOGO 及数字等细节设计中,原研哉也力求透露出柔软轻快的氛围。
柔软、温和、轻快的 LOGO、导视和数字的设计。
圆形标识、刻度标识层入口处的地板上画有圆形的标识,一目了然。康复中心的地板和窗户上标示着步行距离的标准刻度。以便病患衡量他们走了多远。
柔圆的引导标识经过精心的设计,路旁和医院墙上的引导标识从任何方向来看都一目了然。折弯的白色铁板的四角都是圆润的,给人柔和感。
原研哉的作品可能没有一看起来就很炫酷的感觉,但是每一个作品都有种「理所当然」存在。值得我们慢慢理解品味。
原研哉在他的著作《设计中的设计》中曾说「将已知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这对我是一个影响很大的思考,就像我们要设计一个杯子,第一步要做的应该是,杯子是什么?杯子是不是就一定是长那样的?假如我们用杯子是来喝水的,那么所有能让我们达到这个目的都可以叫杯子。这些才是我们对已知事物的再思考。有这样的思维能力,设计才会更活跃。
为了考虑你们吸收有限,这里的阅读篇章就不要太长了,所以今天到这里也就结束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欢迎关注研习社的微信公众号:「Yanxishe2017」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AI绘画创意与实战
已累计诞生 655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已发布2条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