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几年的经济周期变化,大家对“毕业”这个词语已经不再陌生,不断地会有公司倒闭,业务调整,团队解散。有些设计小伙伴 Gap 一段时间都迟迟还没找到工作上岸。
当然大环境不好,僧多粥少也是一个问题,不过对于其实设计执行能力还不错的设计师小伙伴来说,可能只是在这个求职过程中,如何找到匹配岗位和凸显个人价值与能力这一块缺少了一定思考所致,大家记住,过往经历不等于简历。
最近业务调整,有些设计小伙伴也不得不离开团队,对此也帮她们做了一些求职简历梳理,面试辅导和岗位内推,会发现大部分的共性问题还是会经常出现,所以先来一些常规的逻辑梳理。
更多相关干货:
1. WORD文字版简历
主要给 HR 看,方便录入系统快速筛选定位关键信息,比如学历,过往就职公司,工作项目经历,工作年限和荣誉成就等等。
这里主要选择一个简约大气好看的模板,腾讯文档一大堆,然后就是形象照片选择正式干净即可,填写工作经历的时候按照从近到远,倒序的形式来写,可以采用 STAR 法则(就是情境 Situation;任务 Task;行动 Action;结果 Result)在这个框架下来描述工作项目经历。这一块不求很加分,只要不扣分即可。
2. PDF作品集版简历
主要给专业岗位面试官看,主要看项目经历,经验匹配度,技能深度和其他加分项目等,直观地反映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审美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品集应该精心策划,展示出设计师的个人风格和创意思维,让潜在客户或雇主通过作品感受到设计师的专业能力和独特视角。
根据求职渠道和求职方式不同,有时可能只发 PDF 作品集,也有可能会 2 个资料一起打包发,但是我个人建议最好 2 个一起打包发,因为一般录入系统或者内推都会填写一些资料,有 Word 版本简历就可以直接上传提取关键信息,省下很多手工填写的事情(毕竟手动填写还是有可能会填错,那就得不偿失)。
在准备 PDF 格式的作品集时,设计宽度可以选择在 1280px 到 1920px 之间,具体取决于整个作品集的页数和预期的文件大小。通常情况下,1280px 的宽度已经足够保证作品在查看时的清晰度,建议将其大小控制在 6MB 左右,这是因为许多系统对附件的上传大小都有限制,因此保持作品集的小巧体积有助于顺利上传和分享。
小 TIPS:可以先对单页作品进行保存和压缩,然后再将它们整合成一个 PDF 文件,这样的压缩效果往往更佳,同时能较好地保持图像质量。
设计师的简历+作品集是可以更全面地展示一个设计师的能力和个性,简历提供了设计师的背景和资质,而作品集则通过实际的设计作品来证明这些资质。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设计师的专业形象,不过想更好地推销自己,在制作自己简历和作品集的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展示逻辑结构需要注意。
设计师一般求职方式无非就 「招聘网站投递」「官网投递」「熟人内推」这 3 种,因为大家都是用这几种方式找工作,所以竞争相对来说肯定是比较大的。
以求职成功几率来排列的话,熟人内推>官网投递>招聘网站,因为熟人帮你引荐内推,不管最后是否成功,起码简历传到面试官的概率是最高的,官网投递或者招聘网站对接的人大概率是 HR 为主,非垂类专业面试官,在筛选简历的方式和专业设计师也有所不同,大概率过往经历,毕业学校,工作时长,年龄这些原因就会把大部分人干掉,这里面可能你的执行能力还不错,不过没办法,很容易被错杀。
千军万马独木桥,你都知道市场竞争激烈了,还是用这求职三板斧,如果不是过往项目经历或者出身很好的话,确实很难脱颖而出。如果你真的有心去找工作,你应该尽自己所能,思考不同的办法先把简历最高效最直接给到招聘面试官查看,最起码你的生存几率会再高一点。
不要说你不认识人,没人可以帮你内推,现在你想找一个人的信息有多难,不管是脉脉,小红书,还是设计社群等,你只要知道公司信息,想找里面的员工咨询或者内推还是有很大可能的,不要说你是 i 人,我内向,我害羞,我放不下面子,不敢搭讪,这个就真的没办法了,如果都失业很久了,就不要考虑面子不面子了,能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
最后还有一种逆向思考的求职方式,传统招聘方式都是你投简历被人筛选,如果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应该去什么公司,那你还不如尝试下能不能把自己简历做好后去找渠道曝光,让企业找你,求职是一个双向奔赴的事情,你在找工作的同时,HR 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去挖掘适合匹配的人。
这样的好处是你只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自己曝光最大化,让更多企业发现你,不过这种方式对自身综合设计能力肯定相对要求更高,需要把自己当成一个产品去包装展示推销,卖出自己,这对自身抗压能力也要求较高,不然被人说两句你就玻璃心放弃从事这个职业了,毕竟互联网喷子还是很多的。
我毕业后第一份正式工作就是这样通过优设各个渠道曝光找到的(想不到一晃就10年了),当时想与其到处碰壁,不如曝光自己看看自己几斤几两,有没商业价值(现在去优设搜索可能还能看到我当初青春羞涩的简历信息),还好也等来了几个面试机会,最后还顺利入职了,人家找你和你找别人薪资待遇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不过这个也跟经济周期有关,毕竟当时移动互联网大热,粥多僧少所以也算有很大运气成分,说这个事情主要是想说,真想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好工作,办法一定比困难多,不要老是循规蹈矩,尽量去多想多思考办法去解决自己问题。
做简历的问题真的千奇百怪,以下是我看过那么多简历和辅导过设计师做简历中最常见的问题,大家看看自己的投简历的时候有没挖过这样的坑。
问题 1:喜欢从自我觉得角度写简历,非企业用人角度
不管是简历,还是作品集的目的是让阅读者快速了解设计师的背景和能力,从而判断其是否符合某个职位的要求。一个好的简历/作品集应该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匹配岗位需求,让雇主一目了然地看到设计师的价值和潜力。
但是大部分人都还是喜欢用自我角度陈述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简单的从头到尾平平淡淡,洋洋洒洒阐述了一大堆,让人很难马上 Get 到你想表达的重点,或者里面的重点只是个人觉得,而并不是面试官想看到的。(大家可以多换位思考,假如你是面试官,日常工作也那么忙,你想快速了解候选人是否能留用,你想看哪些方面)
当然以前的我也不例外,作品集表达也是需要刻意训练,不断打磨优化的。过往的项目经历内容都是一样的内容,不过在内容表达结构和层次突出做一些改变优化,从企业用人角度,他们关心什么,他们想看什么角度去重新梳理原有的内容结构,你会让招聘面试官大大减少阅读理解成本,让自己可以更快地匹配岗位需求。
当然这里是指你真的有项目案例经验的设计小伙伴,项目经验少的也有项目经验少的做法,不过不在我这次分享里面,而且千万不要造假,不要造假,不要造假,圈子真的很小,看过在鹅厂 2000 人设计大群中的求职简历,社会性死亡现场,不光投简历的尴尬,内推的人也很尴尬啊...重点被抄袭,挪用设计作品的设计师还在群里看着对质。
其实每个人都有成长过程,现阶段不符合要求,不代表以后不符合,这一出直接把自己以后的机会堵死了,可能还不是一个机会,毕竟头部圈子人都是互通的····
问题 2:喜欢用一份简历匹配全部求职岗位
一份简历匹配全部设计岗位,要是在 10 年前还是可行的,因为那时候供不应求,市场上粥多僧少,但是现在都 2024 年了,希望大家可以认清现实,与时俱进,现在的大环境早已发生了很大改变,每年那么多新人进入这个行业,每年还有那么多老人淘汰出来市场上参与竞争,我就想问问,大家做简历的时候真的觉得可以一份简历打通那么多不同企业不同设计岗位的需求吗?到底是谁给你的勇气?梁静茹吗?
市场表面上都是招聘视觉设计师或者产品设计师或者其他,但是每个行业属性不同,需要的业务背景逻辑也不同,现在单纯靠技能已经很难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了,当你还在不停卷技能的时候,人家已经学习业务逻辑,讲究如何提升自己的帮助业务解决更多问题的能力了。
单纯的技术工种有没需求?有还是有,就是外包都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人家要招一个正式设计师岗位来解决,目前各个行业挣钱都没那么容易,更加追求企业效益,生产投入产出比,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会更高,不是你的设计执行能力不行,而是现在企业对设计师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设计领域那么单纯了,不要怀念以前大水漫灌,遍地撒钱的日子,这些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以后的综合要求只会越来越高,积累了那么多年,复合型人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所以我建议设计小伙伴们可以把对自我的了解,做过的全部相关项目案例和一些对自己加分的证明,全部罗列在一个地方(比如 Figma,不管你按时间线罗列,还是按不同业务类型罗列,又或者不同技能罗列等等),然后针对你想投递的岗位认真了解公司业务背景,根据需求匹配自己过往内容进去,起码你的简历内容和人家招聘方相对是匹配的,而且是专门定制的,在求职过程中成功的概率提升都不止一点半点。(求职态度,展现细节,个人搜索能力,项目匹配分析能力等等这些不管是求职还是日常工作中都还是比较重要的)
问题三3:作品集展示无逻辑思考
看到过很多设计简历作品都是一股脑的把之前做过的相关案例,啪啪啪的堆上去作品集做展示,基本毫无逻辑可言,又或者只是简单的按照时间顺序排版等等,这样作品集先不看作品,整体的展示思路逻辑就不会有特别好印象。
一个好的作品集应当展现出清晰的思路和逻辑性,以便更好地吸引观者的注意。而且应该因时制宜,如果你是针对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求职,那么整体业务逻辑大差不差,选择贴合业务逻辑的方法去展示作品集是 ok 的,既能展示出你的设计能力,也能看出你的一些业务逻辑思考,包括遇到什么问题,解决过什么问题等等,对口类型岗位上手也快。
但是如果你是跨行求职,比如从文化内容行业设计岗位转战金融行业相关设计岗位,那么你过往的业务背景逻辑大概是不通用的,而且如果也是按照原来业务逻辑去表达,大概率会让人觉得你设计类型.风格单一,且不太匹配现企业相关设计需求,所以面对不同类型行业不同业务公司,你或者可以从技术能力范围角度阐述你的个人竞争力,比如通用设计技巧(插画设计,字体设计,动画设计,3d 制作能力等)如果刚好招聘团队欠缺其中一种是设计能力,刚好你在这一块掌握的比较熟练,那么填空的概率也是相对比较大的。其次就是跨行类型的设计岗位,你如何表达出之前积累的能力可以更有效帮助现阶段公司发展,也是要好好思考的问题,这个还是有点难度的哦!
问题4:作品集内容展示反复啰嗦
这个问题是我看到最多的问题,不管是初级,中级还是高级设计师,有时也会经常会出现类似问题,作品同类型内容其实不需要重复放那么多,比如你会做扁平风格海报,那么你挑选 1 页觉得最好的案例示意下即可,不需要分别放个 10 页 8 页相同类型风格的内容来证明,你会做扁平化风格海报,这样只会让面试官觉得这个设计师没有主次概念之分,或者是不是没有其他类型设计作品,风格掌握能力单一等等,
如果你这系列同风格类型的作品还是有点参差不齐的话,那么默认会以设计作品下限定为你的日常设计水平看待。如果你只是想展示你某一块能力或项目案例设计丰富,数量多,也就整合一页平铺排版展示即可,专门展示表达你这一块的经验丰富。有时学会留白,扬长避短,挑选精而美的案例展示还会让人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问题 5:面试沟通过程中,不喜欢反向提问
面试完结之前最后一个环节,你是否还有什么问题想问。这个环节真的是全场最加分的环节,这里问问题非常考验你的思考逻辑,侧面展示出你与其他候选人不同的独特之处。不过这个环节大部分人都会草草了结,失去一个非常加分的环节。
这里分享一些比较不错的问题,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需求,深入想想这些问题对自己的帮助,从侧面中获取到更多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辅助自己最终决策。
- 为什么招聘这个岗位?是流动替补,还是发展扩编,还是首次尝试?
- 平时的团队目标是怎么管理的?是 KPI 还是 OKR?
- 你们打算怎么考核这个岗位的绩效?又有什么记录措施?
- 直系领导最近一年的绩效如何?技术能力和人际能力怎么样?
- 未来的下属是一群怎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能力水平?
- 平时的汇报结构和汇报方式是怎样的?
- 部门最常开的会议是什么会?谁组织,什么流程?
- 请介绍下一个直系领导,去年帮助下属成长的例子?具体怎么成长的?
- 去年团队内升职加薪的案例,他做了什么精彩业绩?
- 公司有没有开除人的经历,为什么,怎么处理的?
- 公司 90 后 00 后平均在职时间大概是多少 ?
- 有没有校招生在职 3 年以上且发展比较好的案例?
- 人才发展的机制怎么样?一个专业线的能手他的收入能超过总监吗?
- 平时的工作时长?有没调休机制?有没加班工资?
- 当初您被公司哪些方面吸引过来的?以及您的工作体验是怎样的呢?
- 目前您所在的团队或者业务有没遇到什么困难?您是怎么解决的,效果如何?
- 您希望在这个岗位的人在入职半年和一年内,分别达成什么样的业绩?
- 我未来想在 xxx 领域长期发展,想请您作为行业里资深的前辈,
- 给我一些职业发展建议。
- 你希望找一个什么类型的下属?
在求职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列举一些案例分享下我的思考,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去求职和做简历的过程中有没遇见过同类型的问题,有的同学可以评论回复扣 6,下次调整可以更好的优化下已知问题。
求职面试作为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精进。后面会继续分享更多的经验和心得,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启发和帮助,同时也希望离开的小伙伴,不管散落在各地的依旧可以继续闪烁,发光发亮。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张彭彭设计笔记」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这么设计才好玩
已累计诞生 671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已发布8条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