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 一只正在上优设的熊猫

设计这行竞争太激烈了,只有不断保持创新和改进,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2023年最后一个月,设计圈最大的新闻之一,就是 Adobe 最终放弃 200 亿收购 Figma 这一新闻。

曾估值数十亿的设计神器 InVision ,为什么悄然关停?

Figma 这款覆盖了互联网产品设计几乎全链路的主流的数字设计工具,在 AI 辅助设计已然成为大势所趋的今天,未来走向似乎还不够明朗。Adobe 有了自己的想法,Figma 也需要想办法给自己整点 AI 上上强度。

即使如此强大又如此主流,唱衰 Figma 的声音从来就没有停过。但是不管怎么说,收购案失败,Adobe 提供的 10 亿美元补偿,起码还能支撑 Figma 好好升级一波。

不过相比设计圈头部的百亿生意,前顶流设计工具 InVision 的关停,就显得有点悄无声息了。

曾经的 InVision

InVision 曾经阔过。

由于网络访问的原因,国内很多做 UI/UX 设计的同学可能没用过 InVision,但是这款诞生于依然需要使用 PS 设计 UI 的时代,作为一款专业的原型设计工具,填补了整个行业的空白。

曾估值数十亿的设计神器 InVision ,为什么悄然关停?

InVision 的创始人之一 Clark Valberg 曾是一名设计师,他意识到设计过程中的种种困难,特别是在与团队成员和客户分享和协作时,这促使他和 Ben Nadel 于2011年共同创立 InVision。最初的 InVision 是作为一个简单的原型设计工具诞生的,设计师可以用它快速创建交互式的网页和移动应用原型,后来 InVision 扩展了产品线,提供了更多的设计和协作工具。它成为了设计师和团队合作、分享和测试设计的流行平台。

曾估值数十亿的设计神器 InVision ,为什么悄然关停?

在最初的六七年时间里,你都可以在 InVision 的首页上看到当时最热的科技企业的 LOGO,他们的设计团队都热衷于使用 InVision 绘制原型,下面这张图是随手截的 2017 年的首页的部分。

曾估值数十亿的设计神器 InVision ,为什么悄然关停?

毫不避讳的说,InVision 是前 Figma 时代的王者……之一。彼时国外企业,无论是4巨头还是独角兽,设计团队打开电脑就是 InVision、Sketch 和 Zeplin 三件套,InVision 画原型,Sketch 做界面,Zeplin 则是设计师和开发之间的桥梁,辅助将设计转为代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InVision 的大佬地位是不可动摇的。InVision 的博客里面汇集了丰富的设计技巧教程和设计师访谈,起码我当时很多稿件都来自于 InVision 的博客:

无论是分享的技巧还是访谈的对象,整体给人的感知都是毋庸置疑的设计大厂。不过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Figma 和它的插件/资源社区,直接全给接替了。

一路坠落的「神器」

最近这些年,每年年底 UXtools.co 都会调研、梳理总结当年的设计师的设计工具和使用习惯。InVision 在 Figma、Sketch、ProtoPie 等新工具的冲击之下,市场份额从 2017 年的 60% 掉到 23%。

曾估值数十亿的设计神器 InVision ,为什么悄然关停?

其实在那 3 年时间里,InVision 作为前 UI 设计领域的头部,一直在试图自救。2017 年推出了功能更丰富的 InVision Studio,新产品上线一时间风头无两,不过用户终究是用脚投票的,1年时间过去,市场份额仅仅只到了 7%。

今年,UXtools.so 如期拿出了 2023 年的设计工具调研报告。

在 3235 名受访者当中,使用 InVision 作为主要的低保真原型设计的仅有 21 人,使用它作为备用原型工具的仅有 35 人,加起来的用户仅有 1.7%。

曾估值数十亿的设计神器 InVision ,为什么悄然关停?

曾估值数十亿的设计神器 InVision ,为什么悄然关停?

迟钝与迷茫

来自 Meta 的产品设计师 Sean Dexter 在 UX Collection 上分享了他使用 InVision 过程中的一件小事。

他在学生时代的时候就开始使用早期版本的 InVision了,当时仅仅只能做原型设计。不过随着设计文件的增加,InVision 由于没有「文件夹」功能,所有的原型文档只能堆在同一个层级当中。直到 5 年后,InVision 7 当中才具有了这一功能。

曾估值数十亿的设计神器 InVision ,为什么悄然关停?

彼时 InVision 的竞争者几乎都具有了这一功能特性。

在国外版脉脉 Glassdoor.com 上,InVision (前)员工留下过大量对于公司和产品的评价。10 多年前的好评较多,但是越靠后的评论,差评比例肉眼可见的多了起来:

  • 产品策略不佳。增长计划基于愿景,但是没有数据和可靠计划的支持……
  • 高层领导薄弱,尤其是在营销方面;不正当的产品设计,特别是 V7 版本;公司似乎迷失了方向,专注于营销而不是产品……
  • 首席执行官显然没有能力管理如此规模的公司
  • 产品三年来毫无改进 → 企业客户左右流失,竞争对手正在活活吃掉我们
  • 战略决策反复无常
  • 快速烧钱……
  • ……用户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要给他们就可以了。我相信公司多次重组和人员离职,都是由于试图销售垃圾产品。你当然可以拥有世界上最精简、最高效的销售团队,但如果产品不好,再强的销售也没用!
  • 公司高层花了很长时间才了解来自竞争者的威胁是什么。无论我们推出什么功能,现在都太少也太晚了。
  • ……

缓慢,迟钝,迷茫,最终曾经估值数十亿的独角兽公司走到了尽头。2024 年1月4日,现任 InVision CEO Michael Shenkman 发文宣布 InVision 的服务即将关停。这个曾经开启移动端设计先河的原型工具,连同它所属的公司一起走到了尽头。

曾估值数十亿的设计神器 InVision ,为什么悄然关停?

有意思的是,在博客开头,他还提了一嘴 InVision 旗下的另外一个视觉协作工具 FreeHand,这款已经被老对手 Miro 收购的产品,应该还能在 Miro 手头续一波命,而曾经的拳头产品 InVision Studio 将会独自走到生命周期的尽头。

写在最后

总之,InVision 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涉及市场竞争、技术发展、产品策略、用户体验和财务管理等多个层面,在快速发展和竞争激烈的设计工具市场中,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 InVision 的最终结局。但是面临这一问题远不止一个 InVision,毕竟在 UXtools.so 的调查问卷当中,其他工具和 Figma 之间的市场份额,大都隔着一个数量级。

经济状况和市场是无法忽视的因素,AI 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兴起的这波工具里,除了 Figma 和 Adobe 还能几十上百亿地来回掰扯,余下占据着市场份额零头的工具们,又有多少正在步入 InVision 的后尘,就很难说了。

收藏 19
点赞 51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