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里,我们讲了关于职业赛道的选择。这一篇主要讲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
我记得有一次在公司的一个晋升答辩中,有位评委问一个前同事:你有什么优势?给我一个理由为什么要晋升你?结果她思考了半天说了一句:我善于学习。
……
最后的结果是她没有晋升成功,因为她在学习能力强有多强的事实没有证明出来。
我们先来看下组成能力的3个要素:知识、技能、才干。就能理解为什么我的那个同事会是这样的晋升结果。
- 知识:专业领域的概念,通过学习积累起来的。比如:设计中的格式塔原理、色彩原理等
- 技能:通过不断操作/训练完成的一系列动作达到熟悉、熟练的程度。比如:熟练设计c4d风格的插图。
- 才干:通过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内化为一种特质,是天赋与后天努力混合而成。
对于职场中的设计师,仅仅做到知识、技能这两个要素就足可以成为一个领域内的优秀设计师了,关键就在于坚持与努力。经常听到1万小时定律,实质是指通过后期的练习,提升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能力。而才干部分因人特质而异,属于个性化。这种特质能决定设计师未来能走多高多远。
所以,从能力3要素来看,才干部分是设计师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回到前面提到的那个没有晋升的前同事,她说自己优势是——善于学习,爱学习这其实是很好一点。但我们都知道有种叫「大多数人的低水平学习」,实质上这个学习仅仅是个技能层重复的过程,没有内化成一种特质,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没有竞争力。反之,比如有的人善于学习,他融会贯通,进行了跨界创新、转化为有价值的结果。
在《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中,有个排行琅琊榜榜首的人叫墨淄侯,他有一招叫「乌金水月」独门剑法,这招剑法快到极致让他一直独居榜首。墨淄侯把这招剑法部分招数传授给萧元启,把他培养成了一个高手。后来,萧元启以这招「乌金水月」剑法一剑刺中琅琊榜排名第二的荀飞盏。
可见墨淄侯的「乌金水月」剑术实在是了得,这也是他在武林世界中的核心竞争力。
发现没有?核心竞争力,它是指一个人在自身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学习精进,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简单来说也就是:
- 具备某方面的技能或特长、能力
- 所处重要的位置不容易被人取代
- 具有持续积累相关的经验
1. 走出舒适圈,建立不可替代性
有句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什么意思呢?
在如今快速迭代的互联网行业中,设计师越来越年轻化。比如,95后设计师和90后设计师,其实水平差不多,掌握的知识、技能也是差不多的。如果两者同时竞争一个岗位的话,反而年轻设计师更有优势,原因是因为年轻有活力、性价比高、较大的发展空间。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工作越久越容易被替代?
很多工作多年设计师,已经无法从工作中获取更快的成长,他们大多数经过早期的高速成长后,在公司不断做着重复的工作,处在一个舒适圈,使用过去几年的经验老本,成长已经放缓甚至停滞。
因此,设计师需要提升核心竞争力,走出舒适圈,加快成长,否前就是前浪死在沙滩上。
2. 提升自身价值
设计师的价值到底在哪?前几年设计职位的细分,比如UI的划分,似乎现在大多数都只专注在画app界面,很多设计师处于一个螺丝钉的位置。
之前我组织过几次体验研究社的线下交流,有来自大厂的设计师,也有创业公司的设计师,其中一位来自虚拟币的设计师很特别,他给我们分享虚拟币的体验研究已经超乎了设计师技能的范畴,他对商业价值洞察、投资策略让我都听得特别新鲜。他说他接下来会把这些研究运用在设计策略,着实让我为他点赞。
很多设计师在公司的角色就是美工,给产品原型填色,与商业模式、用户价值等都不沾边。
我们不妨问问自己:离开公司平台还有什么价值?有的设计师被大公司大平台放大价值后麻痹了自己,但核心能力并不是完全依赖于公司的。比如独立思考力、洞察本质等这些能力是不变的,也是最底层,核心的竞争力。
当我们不在大公司大平台了,依然可以凭借这些核心能力体现自身的价值吗?
第一,找到兴趣方向、发挥自己优势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也就说,我们要想找自己优势需要先对自己有一个了解,喜欢什么?
比如说你现在是一名UX设计师,也没有发现自己有其他天赋,就是比较喜欢摄影。那么我们就可以有横、纵两个方向:
- 就是可以不断提高设计师的设计能力、设计思维,从一个普通的设计师晋升到具有设计策略的人;
- 去持续提升自己摄影的能力,让摄影中的一些沉淀来辅佐本职工作。甚至可以两者互换。
第二,提升核心能力的稀缺性
还记得钻石的solagan 么?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存。原本普通的一块石头,因为稀缺,价值放大数万倍。
同样也在强调稀缺性的,还有高端奢侈品,通常利用稀缺性增加商品的价值、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
那什么是设计师的稀缺能力呢?说通俗点就是别人有的能力,你有。你有的能力,别人却没有。
设计创造力:
这几天在某个平台看到一位设计师痛斥自己原创的插画被多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设计师像素级的抄袭。我看到后感到惊讶之余更是有些悲凉。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设计创造力竟然成了稀缺能力。
设计思维:
最近两年,设计思维被说的比较多了,有人提出了跨界、跨学科等、科学与艺术等,这里面包含的东西太多了,不同职位、不同领域的设计师却有不同的思考角度。
比如我很喜欢的一位设计大师—深泽直人。他设计的 CD 机,垃圾桶、伞等,用无意识的设计思维直击人心、建立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这种设计思维是设计师在挖掘用户需求的时候,不是靠用户调研获得的答案,而是用户在调研中回答不出来,但是当看到的时候,你就会知道。
这也是设计师存在的稀缺能力,去挖掘那些本应该天然关联的事物,让它们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就像原研哉说的: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
第三,提升核心能力的可持续性
打造核心竞争力是件长期的事,并不是瞬间就拥有了。而这种可持续性是随着时间累计、持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
比如,持续在专业领域的深度耕耘。
从拟物时代、扁平化时代、新拟物时代,我们看到设计也总是在随之改变。设计师需要关注的不是盲目在追赶新拟物表现,而是思考这些风格的变迁与背后市场行业的变迁、新技术的革新、用户偏好的关系以及一些难度挑战。比如新拟物给开发带来的挑战,如何在设计上更好解决。
△ 作者Michal Malewicz
这就要求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时间累积,也要持续不断精进。
第四,提高核心能力的价值
何为有价值,即被需要。
比如设计师这个工作,如果你有一定美学基础、审美还挺棒,可以做出漂亮的设计图,但仅仅界面好看并没有价值,还得具备其他维度的设计思维,让好看的界面有价值。
有一次和一位设计 leader 朋友聊天,她说她部门有位设计师挺优秀的,可是却做了一些在她认为没有价值的设计,比如XX黑体。在她当前阶段,重要的是设计策略为运营提升转化率。
因此,如果设计师有了优秀的功底,还需要有较高的商业思维,让自己核心竞争力更有价值,才具有不可替代性,
第五,提高核心能力的通用性
通用性也就是我们面对未来可迁移的核心能力。
上一篇我们提到了行业赛道的规律,在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里,极有可能面临行业的变迁,做出赛道的切换,那我们是否就要从零开始吗?这样的代价太大了!
举个例子,我们往往会觉得学英语的人比学物理的人学法语要快,因为学法语的与学英语之间属性是一致都是属于语言,而学英语的人知道学一门外国语言的一些方法与技巧。这些方法与技巧就是核心能力的通用性。这种核心能力是一种提炼出来的精髓,能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景发生作用。
现在,我们看到阿里对全链路设计师提出可以看出对设计师的衡量不再单一是设计师专业技法方面了,而是更看重设计师是否能挑战不同领域,能承担不同职能和业务一起成长。比如能推动一个有价值的项目,设计师不仅仅要下沉到用户,同时跨度到产品、用研、策划、运营、数据领域等。
所以我们设计师提炼自己核心竞争力的通用性,比如独立思考、创造力、商业洞察力、领导力等变成一种可迁移的能力,面对职业的宽度和行业的不确定性更加从容。
最后,组装自己的一套核心能力
如果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很多行业里的杰出人物,他们不仅仅只是一门专业技能,更有大量的通用技能以及可贵的品格特质。
比如乔布斯,一个公司的CEO,可能他不像市场总监那样懂市场,不像技术总监那样懂技术,不像人力资源总监那样懂人力。可他凭什么能成为一个公司ceo?就在于他的战略规划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这些能力综合起来,打造了他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设计师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恰恰是这些组合成的一套的能力。一个人能否在获得迅速成长,获得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靠的不是单纯的专业技能。而是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组合拳。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咏舍」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AI时代的设计师生存手册
已累计诞生 666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已发布2条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