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做一款社交产品(一):如何体系化思考?

产品新人如何快速入门产品设计?产品经理如何体系化的思考一款社交产品该如何设计?带着这2个疑问,请听我为您慢慢分享。

作为产品的首席设计师,我们所做的绝不仅仅是画原型图这么简单。我们更多的是要对 KPI 负责,对收入负责。

因此,我们需要站在创业者的角度,自上而下的去思考产品。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我的解释是:

结合产品定位和产品当前发展所处的阶段,通过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去完成产品阶段性的目标。

一、自上而下的思维路径

所以,我们自上而下的思维路径应该是这样:

第一步:我们的产品定位是什么?

产品定位需要验证的2个主要问题有:

  • 产品定位的 value proposition(价值假设) 是什么?
  • 产品定位的 growth proposition(增长假设) 是什么?

「产品定位」是埃里克·莱斯《精益创业》一书中着重强调的概念,产品定位错了,创业团队珍贵的钱和时间就都扔到了一条错误的赛道上,南辕北辙,一步错,步步错。

第二步:产品目前处于产品发展的哪个阶段?

试验期、推广期、上升期、收入期还是扩张期。

从零开始做一款社交产品(一):如何体系化思考?

△ 产品发展阶段

不同的产品的阶段意味着不同的产品侧重点。我们需要通过数据表现区分产品的各个阶段,从而明确产品当前的工作重心。

  • 我们的目标用户是谁?他们的特征是什么?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 我们的产品是如何满足他们需求的?
  • 如何发现目标用户并开展定性定量分析?
  • 根据反馈不断优化产品定位,直至满意。

第三步:产品在该阶段最需要关注的 key metric(数据)是什么?新增,留存还是收入?

随着「大数据」概念的普及,各类数据分析工具和服务越来越完善。我们一定要有敏锐的数据分析嗅觉。不论是在验证需求,还是在优化需求的阶段。

首先,数据能给我们一个清晰的目标。做事情围绕一个重点。其次,数据能带来持续的反馈,促进迭代,形成正反馈闭环。

第四步:产品当下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面对当下的市场情况,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蓝海领域中的用户认知先发优势?亦或是差异化竞争中的特色功能?还是基于老用户社交关系的既存壁垒?我们需要根据产品近况,将核心竞争力挖掘到最大。

综上,图片的表现形式为:

从零开始做一款社交产品(一):如何体系化思考?

△ 自上而下的思考产品

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才算产品所处的宏观环境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之后才有利于分析需要提升的细分指标?为提升细分指标需要开发的具体功能?具体功能的设计可以参考哪些市面竞品?

二、案例说明

下面,我们以一个小案例解说一下:假设我们想设计一个类似「陌陌」的社交软件「熟熟」,我们应该怎么思考呢?

第一步,我们的产品的定位是什么?

若「熟熟」的产品定位是基于地理位置推荐的交友软件,其价值假设是互联网交友软件能满足目标用户的交友需求。

我们需要求证的问题有:

  • 使用互联网工具进行交友的用户需求有多强?用户量有多大?用户的付费意愿有多强?
  • 用户现在用什么软件交友?
  • 用户为什么要用你的软件交友?

其增长假设是用户规模能够可持续的增长。

我们需要求证的问题有:

  • 第一批种子用户怎么来?
  • 怎么把种子用户留住?
  • 如何通过种子用户让用户规模可持续增长?

第二步:产品目前处于产品发展的哪个阶段?

「熟熟」作为一个全新的产品,我们核心的精力就要放在「产品定位」上。

  • 我们的目标用户是谁?他们的特征是什么?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 我们的产品是如何满足他们需求的?
  • 如何发现目标用户并开展定性定量分析?
  • 根据反馈不断优化产品定位,直至满意。

第三步:产品在该阶段最需要关注的 key metric 是什么?

「熟熟」目前处于试验期,用户意愿是我们最关注的指标。

我们可以关注的指标有:

  • 多少比例的用户在听完产品想法后表示愿意尝试?
  • 多少比例的用户在做完一轮用户调研后愿意参加下一轮?
  • 多少比例的用户会主动询问产品的下一步进展?

第四步:产品当下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假如「熟熟」的宣传口号是「0距离遇见」。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我们需要将用户形成社交关系的路径最短化。

比如:

  • 基于地理位置推荐好友动态,先人一步就是爽,提前了解那个TA;
  • 好友聊天前无需添加好友。聊天无需加好友,喜欢就直接撩TA;
  • 基于限定距离的互相关注好友提醒。拒绝擦肩而过,转角就能遇见TA。

小结

对于自己负责的产品,一定要培养自上而下思考产品的习惯。尽管每个环节,我们的理解可能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不正确的。但是张小龙先生不是说过吗,「我所说的,都是错的」。人生不也正是在一步步错误的摸索中不断进步的吗?

图片素材作者:Tatiana

「需求分析方法及案例好文」

收藏 55
点赞 3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