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时用GPT会不会跟它说“谢谢”,或者“请”什么的?毕竟这么多年养成的礼貌习惯,不管是面对真人还是机器,我都觉得说声“谢谢”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最近OpenAI的老大Sam Altman亲口说了,因为用户太客气,公司要多花好几千万美元的运营成本!
越客气,越烧钱
最近Sam Altman在社媒上被问到,用户对GPT说“谢谢”会不会增加运营成本。他的回答很直接:“会的,花了我们几千万美元。”,还半开玩笑地补充:“你永远不知道这有没有用。”
把全球的大模型都加起来就是数10亿成本了。像GPT这样的聊天机器人,是建立在庞大的语言模型之上的。它们背后是成千上万颗高性能GPU在不停地工作。每当你输入一句话,服务器就要进行复杂的计算,生成回复。举个例子,生成一段简短的回复,大约要消耗0.14千瓦时的电力。听起来不多?但当全球有数十亿用户每天和AI交互数十亿次时,这个数字就变得惊人了。
全球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已经占到全球总电力消耗的2%,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攀升。
为什么一句“谢谢”会额外烧钱?因为AI并不是简单地复读一句话,而是要理解、处理、生成回复。
每当我们对AI说“谢谢”,它会自动回复“不客气”。看起来就是一句寒暄,背后其实是一次完整的对话计算。每多一句,就意味着更多的计算资源和电力消耗。不光是电力,这么小一句话,要调动无数颗GPU,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还得用大量水冷却,才能让AI瞬间给你回复。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研究给了我们直观的数字:ChatGPT-4生成100个单词的回复,最多耗费1500毫升水,而回复一个“不客气”就得耗44毫升水。听起来似乎没多少,但全球数十亿用户每天都在跟AI互动,这水和电的消耗,累积起来就是个天文数字。
客气究竟值不值?
既然成本这么高,为什么不让AI少说话,甚至去掉这些礼貌回复?
一方面AI是训练出来的,训练数据里礼貌的语境也往往对应更准确、详尽的回答。另一方面,礼貌还能让用户更愿意持续使用,形成良性循环。
AI并不是无感的冰冷机器。
微软WorkLab的一项研究指出,当AI感知到用户的礼貌,它更可能以礼相待,生成更专业、更合作的回答。换句话说,礼貌其实能激发AI更优质的表现。
用过各种AI工具的朋友应该都深有体会。还有人半开玩笑地说,礼貌是为了防止AI叛变。
不少科幻电影,像《2001太空漫游》、《终结者》、《黑客帝国》都描绘了人类与AI的复杂关系。电影里人类对AI的苛刻和不尊重,往往会导致AI失控甚至叛变。这样的故事太多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让大家更愿意用礼貌的语言对待AI,好像这样能避免未来机器人翻脸不认人。
不过越是礼貌,AI越愿意回应得更详细、更专业,结果就是算力消耗更大,电费水费蹭蹭上涨。
这倒是有点像请朋友吃饭,越是客气,菜越点越多,账单自然也越贵。
干货时间
虽然“谢谢”确实增加了成本,但OpenAI成本飙升的根本原因,还是大模型本身的运行消耗。OpenAI也没把所有锅都甩给“谢谢”这两个字,随着用户突破10亿,边际运营成本叠加,这才是烧钱的主因。AI的能源消耗也不是新鲜话题了,早在ChatGPT刚火的时候,媒体就报道过它的用电量惊人,每天的用电量相当于1.7万个普通家庭的用电总和。但随着时间推移,大家似乎对这个数字越来越麻木。毕竟AI带来的便利实在太诱人了,谁还会去计较背后的水电账单?
今天的干货时间,就再给大家推荐我们的GPT话题。为你提供 GPT 的系列使用技巧,帮助大家轻松驾驭这个强大的语言模型。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直接去看:uisdc.com/tag/chatgpt
今天彭彭就和大家聊到这里,欢迎关注点赞支持一波,每日用热点解锁AI知识~
这世界变化太快,AI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都习惯了对它说“谢谢”。或许我们可以稍微注意一下,试着别每句话都加“谢谢”,和AI聊,咱们能省点就省点呗。不过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厂商们做出技术改进,让AI更聪明,能理解我们的礼貌意图,在不多耗资源的情况下,给出同样温暖的回应。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