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投简历之前,在分析 JD(职位信息)的时候,经常看到有条工作要求这么写:“有设计方法支撑设计落地”。面试中,面试官也经常会问一句“请问您这边日常设计工作中有什么方法的沉淀?”入职后,在晋升答辩时,设计委员会导师也会问:工作中设计方法的沉淀,设计方法是团队非常看重的一种工作能力,也是对候选人职级定级的重要考量要素。
“设计方法”这个命题在 JD、面试中、答辩晋升、甚至是设计评审的时候都被重复提起的一个概念,可见它的重要性。
我承认很多设计伙伴都反感设计方法,前面一堆概念,看着做出的设计也没有那么靠谱,被大家抽象的形容为: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 1-5。其实设计方法不仅保证了我们设计的规范性、严谨性,也是考量设计师具备独立负责设计业务的一项重要指标,毕竟在商业目标中,每一环都有决定项目最终效果的能力,设计师作为项目开发“设计”这一环中,设计方法至少决定了我们设计的严谨性,不会因为设计对项目效果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毕竟设计都是美的,谁不喜欢美的事物)。
接下来本文就分析一下,设计师怎么创建自己的设计方法。
首先我们要拆解概念。设计方法是由“设计”和“方法”这两个词语组合而成,百度百科这样解释“方法”:
方法: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
接着我们看设计的概念
设计:指设计师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技术性的创作与创意活动。
先是策划一个即将实施的项目,然后按照策划的要求进行构思、制定方案、实施操作、绘制图样、进行施工、检验样本、通过设计方案的验收等整个环节的工作。总而言之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预算的一个过程。
把设计和方法的概念结合起来看:构思、策略、执行的手段、为了完成某个项目而采取的行为、手段。结合我们体验设计最后可以定义为:为了达成某个业务目标而具体采取的设计行为。有了这个简单的定义,那我们接着拆解:假如项目有一个新产品需要定义一种主题色,我们通过情绪板、360°色环法则等具体的手段推理、提取出来主题色的过程就是“设计方法”的一种。
我相信大多数公司的设计团队都有自己的设计方法和流程,这个方法保证了产品设计方案输出的质量,对于我们设计师来讲,也需要具备自己的设计方法,来帮助我们在专业上进一步的成长。
我们设计师日常的工作就是满足各种需求,没有时间思考沉淀设计方法,或者有些需求时间紧迫,有些设计行为都是拍脑门,自以为这么做很好而执行设计落地。实际上,我们每位设计师都有自己的设计方法,我把这些设计方法称之为“点”,这些点散落在大脑的各个地方,从来没有被“串联”起来,当把散乱在大脑的“点”连起来就织成了一张“网”,这张“网”连接起来的“点”就是我们的设计方法,带着这张“网”回头看做过的设计,会发现思考的深度和角度都会发生一些变化,长而久之,我们就不仅仅是作为“设计资源”而存在,我们会通过设计能力参与到产品的建设中。
相信大家在职业生涯的前期,因为工作经验不多,我们都是作为一个“设计资源”参与到项目中,拿到 prd、原型图以后认认真真完成自己的设计工作,但是由于业务需求的复杂性,PRD、原型图没有那么严谨,导致与这个需求可能本身就有一些问题,当我们认真按照 PRD 完成设计以后,进入设计评审阶段总是出现一些逻辑问题、状态不完善等问题。毕竟前端开发工程师是按照我们的设计稿来开发,那么这些问题就有可能会被认定为设计问题,于是设计师就进入了改改改、和产品撕逼的状态,最终在项目中被沦为“设计资源”。我们设计师一直被需求方牵着鼻子走,不断的做,不断的改,最后身心疲惫,也没能参与到项目中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建立自己的设计方法。
为了让自己更多的参与项目中,下面是我日常对接需求的一些方法。
- 把设计执行置后,设计思考置前。拿到需求以后,先用大量的时间去思考,思考业务目的,业务逻辑、业务拆解、设计的策略。
- 整理项目中遇到的 case,把这些 case 按照用户的使用逻辑都摆出来。
- 拿着梳理出来的成果和产品对接,挨个梳理 case 以及解决问题方案。
- 开始设计执行,并且抽离设计中的共性进行总结归纳沉淀。
整体来看以上这 4 个步骤,我们可以发现到第 4 步才是设计执行的阶段,1-3 步都是设计的思考,通过思考、把业务逻辑问题先暴露出来,避免设计完成后问题再暴露出来;再接着开始设计执行,执行完后对设计抽离,把有共性重复的设计工作抽离总结、复用,降低设计的工作量。
总结一下,以上这个对接需求,思考业务,设计执行的过程就是我们的设计方法,通过这个方法我们主动参与到产品逻辑中,从被动接需求转变为共建产品需求,在提高我们设计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对业务的思考能力。
当工作久了以后,我们就会承担更大、更重要的业务,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强的归纳能力和驱动力。所以,对于业务需求不但要求我们对一个需求的把控,更是要求我们对一条业务线需求的设计把控。我现在在公司负责整个 B 端 App 需求的把控,面对这个复杂的业务线,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沉下心去研究业务,挖掘需求背后的目的。本文我们以“搜索”这个入口为例,来拆解搜索设计的方法。
既然我们要做“搜索”这个需求,那么首先要了解搜索的出现解决了什么问题,没有搜索可以么?既然有搜索的出现,那么搜索“前、中、后”分别有什么样的业务逻辑?
搜索解决了业务中什么问题?搜索是一项非常普遍的功能,现在几乎所有的数字产品中都有搜索。搜索是一个让用户跳过复杂流程,直接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的快捷方式,就像在一个应用程序内的远距离传送。但是,搜索只是我们目前解决用户问题的一种途径,不是我们最终解决用户想要问题的方法,因为世界在变化,搜索结果也要一直变化,我们搜索结果只是根据用户搜索内容检索推荐出来的,是关于可能性和概率性的问题。就像而本 · 戈麦斯说的:寻找搜索问题的完美解决方案这件事根本看不到尽头,因为世界在不断变化。”
了解搜索的目的后,开始拆解搜索的步骤,当用户有搜索的需求以后,会有哪些步骤?
- 获取搜索请求。
- 服务器解析。
- 服务器匹配。
- 搜索结果排序。
- 搜索结果的呈现。
在获取搜索请求这个步骤,常见的为文本输入、语音识别、二维码扫描、图片识别等。这几种搜索请求方式都有其不同的特征,这都需要我们一点一点的去拆解,然后根据不同的 case 做出不同的设计方案。
......
在搜索这个业务需求中,我们考虑的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设计方法,而是要更多的考量搜索这个业务线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看待问题不同的视角带给我们对业务也有不同的理解,在搜索这个业务线中,我们更多的是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思考怎么帮用户解决问题以及搜索这个业务的价值。
以上两个小案例大家应该能发现,设计方法不是固定的概念和一种教条式的方法,而是根据具体的业务和自己处于的状态去解决业务问题的具体方法。
那么设计方法有什么特点呢?
- 注重设计师的思考方式。
- 帮助设计减少业务的不确定因素。
- 对设计进行抽离,提高设计效率。
- 让同事感受到设计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最后,设计方法并没有固定的流程,每个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怎么去找设计的方法呢。
我的一些小经验分享给大家。
- 了解这个需求的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
- 对问题进行拆解分析,梳理和业务相关的 case。
- 确定每一个 case 的逻辑,以及和同事协商不确定 case 的解决方案;制定设计策略。
- 针对确定的 case 进行设计执行。
- 对设计抽离分析,总结沉淀可复用的元素,甚至可以搭建每个 case 的设计标准和未来可能出现 case 的预判,沉淀出所有相关 case 的设计方案,最终形成这个“设计点”的设计体系。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槽点闲心」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这么设计才好玩
已累计诞生 671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已发布6条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