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 你今天过得好吗?我是小确幸发现安开开,虽然生活中困难重重,但还是得想办法好好过生活呀
今天的小确幸,来自于几个亲测有效的时间提效方法,帮大家更从容地应对工作压力,以便多留出些时间,好好照顾自己。
更多效率工具:
我之前的状态是经常忙到飞起,有时好多事儿一并行做就乱,而且总被打断。
但奇怪的是,下班后回想一天都干了些啥?却又想不起来,只觉得还有好多活儿没干完。第二天又陷入了和昨天重复的忙碌状态。
后来我发现,抛开“目标动力”谈时间管理的,都是耍流氓!
目标动力才是做成事的“道”,时间管理只是实现目的的“术”。
这个“道”只能自己找。只有足够上头,才能足够有效。比如“为了晚上飞长白山滑雪,我要在 6 点前完成工作!”
但“术”是通用的,可以借鉴和学习。今天就分享我亲测好用的提效方法,以解决 2 个几乎所有人都遇到的难题:
- 时间不够,咋办?
- 总被打断,咋办?
运用熟练,每天能省出 2-3 小时呐!干点啥不香!
乾坤挪移法:首先总结自己一天的精力曲线变化,然后将事情按所需精力高低分类,再按精力曲线重新匹配事情顺序,好让每一分钟时间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具体分为 3 个基本方法,和 2 个进阶方法。
1. 将时间按效率高低分类
先观察自身状态,记录下一天中什么时间段最精神、一般、或困顿。然后将时间分成高效、一般、低效 三类。
比如,我自己记录的一天时间情况如下:
2. 将事情按所需精力分类
同理,也将事情按 复杂、一般、简单,分为 3 类:
- 复杂事情:需要完整时间,高强度思考的事,比如“思考复杂方案”,就需要放到高效时间内重点完成;
- 一般事情:思考强度一般,比如“简单需求画图”、“常规事务性会议”,适合放到精力一般的时间段;
- 简单事情:比如“写周报”,只需要碎片化时间,不占用思考内存的事情。
3. 让对的事,遇到对的时间
然后,将分好类的事情,乾坤挪移,调整顺序。
例如: 将“复杂事情”放到“高效时间”内,将“简单事情”,放到“低效时间”内。
举例,你是一个上午高效的人。但你之前的工作状态都是白天处理杂事,只留出晚上特别疲惫的时间干活儿,效率必然低下。
意识到这一点后,如果第二天和 PM 对需求,10 点-18 点对方都能接受,那我即使上午有空,也会安排在 17-18 点。
因为我上午时间宝贵,精力充沛,我需要用上午的时间做复杂的事情。
以上是 3 个基本方法,如果你还想节省更多时间,那可以试试一下 2 个进阶方法~!
4. 进阶叠加法 1:一段时间,同时做多件事
开车熟练的人,可以一边聊天一边听歌。同理,对于简单熟练的工作,同样可以叠加在同一个时间内做完。
举个例子,如果一下午需要做的事情有:
- 2h 简单会议(不需要高度参与,内容常规,听就行)
- 15m 写周报
- 15m 搜集优秀设计素材
- 1h 完成简单需求出图
正常排,需要 3.5h,但其实,2、3、4 完全可以叠加在开会中,同时进行,边听边做 2h 开完会,同时就能把所有工作完成。瞬间节省 1.5h~!
同理,上下班路上我会一边骑车,一边听书,到了工位快速用 20 分钟记下路上刚听的要点,也是通过叠加法,挤出自学的时间。
5. 进阶叠加法 2:一段时间,产生多份成果
接到一项工作之前,多向前想一步,看看手头这件事能不能同时应用于多种场合。
举个例子,接手一个复杂需求,在分析和出图的过程中,就把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应对方法,随时记录到一个复盘文档中;同时也尽量按项目汇报的标准去输出内容。
这样一来,同样是完成一个需求的时间,别人可能仅仅完成了一个需求,而你在一段时间内,同时产生了 3 份成果:
- 完成 100%需求
- 完成 90%复盘文档
- 完成 80%项目汇报
接下来只需收尾整理,就可以完成以上 3 项工作啦。
无中生有法:从时间、空间、人等,各个角度寻找解决办法,尽可能多地制造专注的场景,以及寻找被打断后有助于快速恢复的事件。
1. 主动创造更多专注场景
分为时间和空间、人三个方面。
① 时间
同样一件事情,如果一小时能专注做完,但如果中途被打断一两次,可能就得花 2 小时才能做完。
若真的有需要高度专注思考,不想被打断的的事情,而工作中实在又避免不了被打断,那就只能无中生有,创造不被打断的时间。
比如我会时常会在 9:30-10:30 和 13:00-14:00 这两个多数人都在休息的时间段,安排高强度思考工作。
② 空间
我属于高敏感型人格,对听觉、嗅觉、触觉等信息,都极其敏感,所以在办公室周围如果有人开会、讲话,我都会不自觉听到,分散精力。
如果你和我一样,那有效的方法就是营造一个专注的物理空间,如:戴上降噪耳机,或者直接约个没人的会议室,高效专注地把事情做完。
小提示:如果白天自己安排了重要的工作,可以将自己的日程提前占上,以避免别人突然占用你的重要时间,拉你去开会。
③ 人
并不是所有的被打断都是无法控制的,可以从中跳出一些能控制的“打断”,将其集中安排在一起,以减少一天中,被打断总次数。
举个例子:一般组外的打断是不可控的,但组内的打断,多数是可以商量的。如果不主动控制,我可能从早到晚都要时不时中断手头工作,去帮其他同学审稿,或解答校招同学的问题。
但是我可以主动和同学们商量,比如约定:审稿、问题解答,如果不着急,可以集中在下午 16-18 点沟通,如果着急就随时沟通。
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在高效工作时,减少被打断的次数啦。
小提示:如果实在实在工作紧张,就直接退出工作聊天App,定个闹铃,每半小时看一下消息,可以最简单粗暴地减少被打断的次数。
2. 利用“TURN ON 事件”,快速进入状态
如果被打断不可避免,再回到手头的事情就非常困难,那如何快速重新进入状态呢?
我个人经验,有些事情,是能帮助自己更快速进入专注状态的,我将这些称为“TURN ON 事件”:一做这些事,就像打开一个开关,能帮我从懒散的状态,迅速切换到专注状态。
这需要自己摸索,我目前找到的 2 个“TURN ON 事件”,是打字,和 2 倍速听书。
① 打字
我有时切换状态后,会先打字记一会儿读书笔记。就是将一些图片版 PDF 书籍的划线部分,打字整理成文字版的读书笔记。
手指飞速敲击键盘的动作,能极大地帮助我快速进入到心流状态,迅速专注起来。
附加好处,就是让我对记录内容的思考、印象更深刻,比直接用 OCR 识别理解更到位。
② 2倍速听书
有时开完一个 3 小时的会,脑子昏昏沉沉的,回到工位只想发呆。
这时,如果开启“2 倍速听书”,同时打字记下重点内容,就会借着快语速,马上进入专注状态——因为如果不集中精力会跟不上哒~!
不信的小伙伴可以感受一下边听边记的酸爽:
如果发呆,20 分钟过去就过去了;2 倍速听书,20 分钟不仅能加速专注,还能推动自己多看点书,简直完美~!
还有 2 个方法,通用且有效,但就是很难坚持,强烈推荐进阶玩家试试哦。
1. 记录时间花销
详细记录下每件事情所花时间的方法,源于著名时间管理书籍《奇特的一生》,作者柳比歇夫通过每天精确的时间记录,创作出 70 多部领域广泛的学术著作,高效得惊人。
我尝试过记录时间,非常明显的好处是:记录时间能有效纠正我对时间花销的感知。
比如我以为写一篇小文,本以为 4 小时就能搞定;但最后统计,我总共花了将近 13 小时,前后 2 天才能完成。意识到“写文不易”的事实后,下次我预估时间就会更加准确。
2. 玩儿“和自己赛跑”的游戏
工作中经常有那种觉得很无聊,但却不得不做的工作。开始我怀着抵触心情去做。
但后来我发现,再无聊的工作,也可以赋予它一个意义——可以用来“练习和自己赛跑”。
每一项任务,都可以在做之前设定一个“跳一跳”能完成的时间,然后和自己赛跑,看看能不能跑赢之前的自己。
比如,一个非常简单的简单需求,我预估今天花 4 小时搞定画图部分,那我就和自己赌一把,看看 3 小时能不能画完。
玩儿嘛,试试呗!反正也没啥损失。玩儿着玩儿着就快了。
好了,以上的方法,不仅可以帮我节省出 3.5h 的宝贵时间,实现 6 点下班~!
还能让我在完成工作之余,坚持学习~!
希望以上的方法,能帮点赞分享的你们,节省出更多的时间,
照顾好自己,陪伴好心爱的人。
即使困难重重,也能尽力把生活过得好一点,更好一点。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漫声细语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这么设计才好玩
已累计诞生 671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已发布4条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