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都在说阿里巴巴将取消UI/交互岗位的招聘,取代以“全链路”设计,拥抱新零售。到底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位,来看高手们都怎么看待!
UXD 一词源自:《2017年设计师该如何转型?来看阿里UED掌门人的演讲!》
阿里内部设计师的思考:《最近很火的UXD是什么?听阿里巴巴设计师怎么说!》
一. 呆呆:
@Daidai丶呆 :其实,全链路”设计取代UI/交互岗位这个概念,在 UX for Beginners 这本书上由 Joel Marsh 于 2015 年就已经提出了。 已经是不能再老的话题了,我用白话文随便举几个例子来阐述下这个问题说明的当下情况。
螺丝钉概念
之所以做内部培养,其实在大厂工作过的朋友都会有感受,设计师顾及的面太窄了。导致在过需求出方案的时候,经常有产品或领导觉得设计师的方案不够具备全局性。
产品给了需求,交互出了方案,产品说:你的方案没考虑到成本问题;交互说:这样的体验能提升用户粘性,成本不是问题。(产品内心:没问题NMB,成本是你说了算么?)
「全链路设计」虽然是因为目前阿里内部业务线驱动所要培养的人才,但其实无论如何,设计师的思维方面本就该具备「全链路」(或者说全方面)这个概念。
小公司很多设计师同时会做产品、交互、设计的活,甚至会做测试、运营的工作,虽然相比于大厂培养出来的人才来说没有那么专业,但其实市场早就偏向这个点发展。
只是因为人们误以为的「专业」,而将其细分开来。所以你说取代不取代这个事情早就存在了,但其实没你想的这么复杂罢了。
真的是多专多能?
有看到小伙伴说:发展为 X 型人才,能力覆盖面要广,才有饭吃(才有出路)。
其实这里也是想多了,设计师要有产品思维,同时具备开发能力,真的是说「一人多岗」的意思么?
我还看到有人说:是不是说交互要会 UI 、懂手绘,再做做物料,同时还要做产品的工作?
这个其实是思考角度问题,如果真是这样,不仅行业人口缩水,产品质量其实也会下降。是大家应该都明白的吧?
其实整合第一点说的,就可以知道答案:懂得多是更好的配合其他人工作,而不是一个人去做多个岗位的工作。
比如开发跟你说一些很简单的东西:这个功能可能要用到 Android SDK 调用几个 API……然后你懵了。
该懂还是要懂,不过不管取不取消 UI 或交互的招聘,我都认为跟目前行业发展的关系并不大。一早就有这个思想的人现在依旧具备竞争力,担心的人应该是从入行之日起就打算做螺丝钉的人。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
二. 王镇雷
说“全链路设计”之前,必须稍微说几句另一个词——“全栈”。
“全栈”的概念在最近几年非常流行。追求扁平高效和极致的互联网有着越来越快的更新节奏,让我们越来越不能忍受高昂的沟通成本、繁复的工作流程和不同岗位之间的隔阂。
最早的互联网人大概就是“全栈”的,他们自己做开发、做设计、做运营推广。但是,随着产品越来越庞大,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做产品的方式也愈发趋于精细化。在大公司,一个需求的实现,有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前后端工程师、测试、用户研究等多个岗位共同支持。
精细化的好处是什么?
是术业有专攻,专人做专事,可以把产品打磨地更细致;是团队组件化管理,职责和目标分明;是为大公司这台机器打造高规格化的“螺丝钉”,当其中一个零件出了问题时,轻松更换。
当然,这些好处的代价,就是层层递进的沟通成本,以及对个人能力的限制。但不管怎么说,存在即合理,当大家都这么做时,必定是利大于弊。
我第一次听到“全链路设计”这个词是在今年初的年会上。不过,在提出具体名词之前,工作内容上其实已经有所体现。
一年前,我的工作内容集中在某一块具体的产品线上。比如搜索业务,日常工作主要是处理各个业务方的需求:手机行业运营说我们要在搜索里透个参数,帮助用户对比;用研同学说要在搜索里发放问卷,搜集用户反馈;客户端产品经理说要做更多导购内容......总而言之,横向产品设计师的工作更多是“实现需求”,进一步还可以制定产品线规范(帮助需求更好地融合)等等。
这样做的问题是什么?是我对上下游业务背景及后续反馈都非常不了解。食品行业说要发放优惠券,那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基于什么样的市场背景?有没有更深层次的竞争或商业目标?
这些信息在做需求的过程中层层过滤,到设计师手上的时候已经具像化为一个最直观的需求——做一个组件、一个功能、写几个字。
即便是针对某个具体行业的设计师,他也许清楚地知道上游发生了什么,但同样很难搞清楚呈现时的种种困难和障碍究竟来自哪里。因为他对横向产品和下游流程没办法都了解到。
这就是与“全链路设计”相对的“单链路设计”存在的问题。
所以所谓“全链路”,“全”并非是指事事亲为,什么事情都要参与,而是从自己所在的立场上,向周围各跨一步的工作方式。
就像“全栈”往往指的是技能上的集合,常说的开发、设计、产品、运营一手抓。“全链路”则更侧重于业务层面,不只了解自己负责的,更要了解前因后果。
“全链路设计”有怎样的需要,会带来怎样的好处呢?我说说自己的理解。
先说说对个人的要求。
更宏观的专业视野
工作之后,很多人的焦虑都来源于“精耕细作”。尤其在大公司,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很容易让人忽视整个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让人的视野变得越来越小。“全链路设计”对个人最大的要求,就是更广阔的视野。
以我自己“交互设计师”为例,平时也经常被朋友问到,究竟什么样的工作属于“交互设计”范畴?
除了最基本的放按钮、摆组件,写文案算不算?文字的颜色算不算?需求背后的商业目标制定能否参与?运营计划听不听?技术方案讨论?
答案很简单,只要是为了能够把产品做的更好的,都算。
在团队,设计师更像是粘合剂,能够把苍白的文字、数字变成直观的设计稿,能够连接各个不同的岗位。这也要求你对产品的前因后果都有所了解。
甚至,有经验、有想法的设计师可以和运营、产品深度合作,一起去制定商业计划和产品需求。更有厉害的设计师直接产出整套的产品方案和运营计划,推动运营和产品经理去落地执行。
互联网行业发展太快,技能和专业随时都会被刷新。能够沉淀下来的,是一些通用的处事方法,以及相对稳定的行业、商业本身。(比如过十年也许大家都不玩手机了,但是衣服鞋子制造生产本身不容易有太颠覆的变化)。
对复杂信息、领域的整合能力
设计稿画的好不好,规范用的溜不溜,早已经不是对资深交互设计师的要求了。设计师之间的竞争更多发生在对信息和资源的整合上。如果你一味只会画需求界面,能带来的价值可能会非常有限。(当然基本功还是要练好的)
拥有了更宏观的视野和工作范围后,你所接触的信息也会呈指数增长。
以前做规范的时候,写的都是这个某某组件尺寸如何,点击后会有什么效果,最多写多少个字之类的“容器规范”。而现在,开始从业务的角度去指定产品规范:哪些组件的功能是为了提升转化率?建议运营填写什么样的内容?导购文案有什么要求等等。
以前做设计,更像是搭台子,反正容器做好,里面放什么交给运营和产品,我不管也管不着。而现在,我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他们去沟通“内容”。容器,反而没有这么重要了。
除了整合,还需要学会借力。
了解整个链路的“玩法”后,必须要清楚地知道每个环节大家想要的是什么。行业运营想要的可能是最直观的成交额,产品经理想要的可能是转化率和横向需求整合效果,工程师则追求做事的效率和组件化程度。
其实这些诉求看起来是某个岗位特有的 KPI,但对用户、对产品本身来说,每一个都是不可或缺的。为了提高转化率,如何从运营选品上作出选择?如何向用户描述贵的商品好在哪儿?所使用的组件能否帮助开发提高效率?这都是需要考虑的。同一件事,对不同人用不同的说辞,最终达到一个整体性的目标,就是所谓“资源整合”和“借力”。
再说说对团队和产品的好处。
场景与场景的联结更佳紧密
去年一年我都在做纯前台客户端的表达,也就是用户使用产品时看到的那些界面。但事实上,对电商体系而言,一件商品到用户手上,经过的流程中有80%以上都是用户不可见的。所以只做前台表达,其实只参与了商业中的一小部分。背后那些仓储、物流、供应链都是你所看不到的。
所以从今年开始,我也开始接触一些后台的需求。同一个项目,肯定既有前台表达又有后台能力支持,那设计师就应该通盘了解,通盘设计。甚至有些需求牵扯到多类用户的,那你也要同时考虑消费者、商家、供应商等多个角色的体验,达到平衡。
除了前后台,还有不同前台的产品线。同一个大促活动,从首页到搜索,从搜索到商品详情页,再到购物车、下单,如果每个环节都是不同的设计师在设计,该如何保障一致性、连贯的用户体验?
因此“全链路设计”可以很好地把孤立的场景串联起来,让“动线”真正流转起来。
更低的沟通成本
说白了,就是更高的人力资源利用率。以前,一个人负责单一一条产品线,现在设计师的立场可以贯穿到项目的任何一个角落。至少,设计团队层面,老板不会给你设限,后面就看你怎么去和其他岗位同学沟通和互相借力。如果从商业目标制定上就有设计师参与,在需求和方案沟通时就几乎没有什么成本了,毕竟都是从头一起参与下来的。
对项目非常了解后,应对任何相关的问题和挑战,也都能应答如流。更少出现那种“这个点不是我负责的,请去问xxx”的情况。
当然,“全链路设计”必定给设计师带来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压力。尤其在“向外走”的过程中,整个工作模式都在慢慢发生变化,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障碍。很多时候工作推进也不会那么容易。
要做的事情更多了,单点的质量的要求却不会有丝毫的降低,这也就更考验设计师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的能力。毕竟摊子铺太大,能力跟不上,可是会收不住的。所以才要愈发从战术上寻求效率的提升。
事情做的更多了,要求更高了,也不会给你双倍的工资。但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不进则退,只好硬着头皮往前冲了。
欢迎关注镇雷的微信公众号:
三. 谢思靖
@谢思靖 :先说结论吧,全链路设计师,更像是一个优秀设计leader的标准,而对于大部分普通设计师来说这个概念真的太远。
现在的设计师大多经历和眼界都在互联网公司bat上,但是其实很多年前 4a以及digital广告公司art base的CD(创意总监)基本上能力的要求是什么呢?
美术执行要好、懂广告、懂营销、懂文案、懂策略、能想完整的营销创意方案,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这也就是所谓的“全链路设计师”。
但是讲道理真的挺难,其实设计圈一些视觉执行很好在设计平台很有名气的的设计师,很多在广告公司做了很多年,也只是ACD(副创意总监),很大一部分就是在对其他方面的理解上有欠缺或者不足。
而对于大部分普通设计师来说,这个要求更是难于上青天。
全面其实分两种,一种是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很普通;一种是在某一方面专精,其他领域优秀或者良好。
其实优秀的(视觉)设计师说到底无非两类,
视觉执行优秀顶级 - 专精
专精于视觉设计,即便其它都不是非常懂,但是有一手优秀的好执行依然有竞争力。
视觉执行优秀,想法全面-综合
有一手不错的优于大部分的视觉执行能力,但是对其他领域有见解有理解,综合能力更强,也就是所谓的“全链路”。
无论哪一类在未来和现在都是有竞争力的。
但是两者的前提是首先你得先把视觉层面的东西搞清楚,而现在很多小朋友把这个什么全面发展当成了自己视觉设计能力弱的遮羞布。
“虽然我视觉一般,但是我有想法啊”。
别给我说你有创意,现在的设计师99%对创意的理解还停留在视觉层面,要是这种的话,真的还是先省省,你离全链路还差很远。
信息碎片化,自媒体,最可怕的是什么样的人都有发声的权利,而这些人很多人还很有影响力,圈了一群无知的小朋友,而这些小朋友又恰恰是最没有明辨是非能力的人。
今天造一个这个词汇,明天造一个那个词汇,真的太闲了。
现在这个行业人数暴增,画几个icon,做几个皮肤有个追波账号都觉得自己是大神了。
说句实在的90%的设计师连视觉层面的东西都没搞清楚呢,瞎脑什么劲啊?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号:
四. 冯铁
@冯铁 :个人认同同时具备专业设计能力、产品思维、运营思维、市场思维、技术逻辑与实现的设计师是非常优秀的设计师。这无关可能性,关系到步骤。
目前绝大多数设计师自身设计专业上的事情都没处理好,就开始被要求深入涉及非专业的领域,并且同时涉及多个其他专业领域,是不是有病。
设计的专业性
设计师一直以来都是专业序列,在整个项目流程中,衔接需求与技术,同时用视觉语言优化并推动用户体验结果。
那么在定位上,设计师角色必然先要完成视觉层的基础工作,才能考虑岗位的多维度辐射。
设计师需要多维度能力,能力维度多,推动的结果与预期就越接近。
日常的设计师产出是给你的LEADER看,让他用丰富的经验告诉你为什么这样设计不好,与需求的偏差是什么,可能导致的结果,怎么做更好,更能推动业务;所以,如果你是个所谓“全链路”设计师,那么你应该已经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LEADER。
不知道其他同行的想法,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设计师,在精力分配上,应该投入更多来完成基本的美观、舒适、合理、体验,这些本身就是围绕着目标与结果在进行,自身专业上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更别说其他专业了。
别设计上弄不出什么东西了,开始弄别的序列的事情。就好像你是个铁匠,火都没烧旺,铁都没化呢,锤子还没把呢,你非要跟用你菜刀的厨师说,这菜需要多蒸煮一会,会更入味。菜蒸煮多长时间,是厨师的专业技能,是他在他的专业上积累下来的经验,你在打铁的时候觉得多蒸煮一会更容易入口,其实你不知道的是别人是经过多年的尝试才确定这个时长是最适合从厨房到饭桌上的入口口感。这特别像别的序列观察设计一样,好像设计不用想似的。
我必须承认,一直对设计&技术以外的序列有些意见,觉得他们专业深度还不够好,但这不代表,我作为一个设计,可以深入到已经独立了这么多年的其他序列里参与他们专业的讨论。这与我不跟产品序列讨论视觉一样,我也不希望他来参与一个他更不专业的事情上来指手画脚。
所以,这件事情的规划如果是针对大部分设计师的,那么至少,你得有非常丰富的设计从业经验,非常准确的视觉把控力,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如果你做了产品的事情,还要有项目协调能力,因为后置还有个技术部。
综上,基本能筛掉95%设计师了。
另外按金字塔原理,最顶尖的那拨人是最少的,那么这些“全链路”的大牛,一年能消化多少设计需求?手底下不需要有人做执行吗?
对于其他专业的影响
如果按照“全链路”理想的状态,我们应该为现有的一些序列想好退路。
产品干啥?交互干啥?你要会了代码,技术干啥?
假设,我们做了一系列沟通,让设计师开始了这部分工作,那么当设计参与的产品需求与产品序列产生冲突的时候,听谁的?
产品听你的?你的岗位没有相应的责任,出了问题笑一笑过去么?
产品不听你的?你熬半个月没人听,你只完成了一次对自我的朝圣,时间久了没准你还憋屈,还觉得上帝少给你一对翅膀,耽误你飞了。
公司该如何给设计部定位?架构是否需要重新整理?
反正我憋了半天没想到什么可行的方式,也许提出这个概念的公司或者设计序列已经想到如何协调了。
如果不是深入到其他序列,那么对于简单的产品质疑,简单的交互质疑,这些难道不是一个视觉设计本来就该干的么?
总结
- 设计还没弄明白呢,好好提升一下
- 好设计师就包括简单了解业务模型、产品逻辑、交互逻辑
- 不要花心思在设计政绩上,踏实点
- 圈地要不得
- 设计领域近些年扯淡的事情没少干了,大家还是多关注下与其他国际团队的差距,尽快赶超
- 这事情扯犊子的成分已经远超出我的情绪极限值了
这样做的好处,一个工作岗位做了更多的工作,设计师是不是亏了?
说句大家不爱听的,你不会以为你真的能同时做好这么多内容吧?做的不好,不是你亏了,是公司亏了,该专业的地方不专业,该精彩的地方不精彩。你还想着多要钱?
辐射能力本来就是对资深设计岗要求的,他可以衔接自己专业岗与前置后置岗位,及时发现问题,推动更好的解决方法。可对大部分设计师来讲,这种概念不能放大,年轻设计师会在设计不够深度的时候去涉猎更多维度,这对公司,对他个人,都不妥当。一个设计师的正常成长轨迹也必然会有维度辐射,何必摇旗?UXD又不是什么新鲜东西。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
「设计师如何找准定位」
【优设网 原创文章 投稿邮箱:yuan@uisdc.com】
================明星栏目推荐================
优优教程网: UiiiUiii.com是优设旗下优质中文教程网站,分享了大量PS、AE、AI、C4D等中文教程,为零基础设计爱好者也准备了贴心的知识树专栏。开启免费自学新篇章,按照我们的专栏一步步学习,一定可以迅速上手并制作出酷炫的视觉效果。
设计导航:国内人气最高的设计网址导航,设计师必备:http://hao.uisdc.com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这么设计才好玩
已累计诞生 671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