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被看好到 SaaS 赛道第一,钉钉用了十年时间,客户服务和产品体验是钉钉胜出的法宝——“超级服务,超级体验”,认真对待每一个客户、每一次服务,打造有口皆碑的产品体验。我们是如何做超级服务的呢?并不是用户想要一个功能,我们就动手开发,或者用户描述一个方案我们就照着做。而是我们要潜心向用户学习如何服务客户,了解不同用户真实的使用场景,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取得业务上的成功。
故事还要从头讲起……
2014 年,钉钉 2.0 便针对 iOS 和 Android 平台规范和设备特性设计了不同的产品体验。适配 Material Design 这一举措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少有的专为安卓生态系统设计的 APP”,技术同学也感叹:“终于有专门为 Android 平台做的产品设计了”。
没想到的是,我们自认为尊重了不同平台用户习惯的产品设计,给企业内部的钉钉使用培训带来了麻烦。因为两个版本看起来不一样,企业培训人员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解释差异,增加了不少工作量。服务用户时发现,有的员工按照主管培训资料里的使用路径找功能,发现自己的界面上找不到功能入口,因为和主管用的不是一个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 端“我的”页面藏在右上角“点点点”里,点击率是 iOS 端的 1/20,大量用户反馈找不到。另外有两个手机的用户反馈,换个手机使用钉钉,“需要重新学习一遍”。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如果不了解 B 端用户的真实使用场景,是做不好 B 端产品体验的。
1. B 端 & C 端的差异
除了前面提到 B 端产品特有的培训场景,B 端产品和 C 端产品还有非常多的不同:
B 端为非同理心产品——产品的设计者并非产品真实的使用者,这时我们如何去了解我们的用户?传统的做法有几种:
第一种,花钱招募志愿用户,让用户在实验室里操作,产研同学在另一个房间隔着单透玻璃观察,用户的表现会不太自然,整个观察过程不能真实呈现日常的使用状态。
第二种,招募用户进行访谈,本文作者还是个学生的时候,也有过为了一张 50 块钱的电话卡,去当用户访谈对象的经历。当时能深刻感受到“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对产品体验的使用评价也因为这一张 50 块钱的电话卡而有所保留。
最后一种,则是查看用户研究同学出具的专业报告,由于缺乏真实的体感,有多少能正向影响到最终的产品体验里需要打一个问号。
加入钉钉后发现,最简单高效的做法,就是去到用户真实的工作场所,观察他们是如何使用产品的。和用户聊天,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日常工作中最让他们崩溃的事情是什么。用户在自己熟悉的环境,更容易“吐真言”。这个服务客户过程,在钉钉被称之为「超级服务」。
在钉钉的这几年,我拜访了几十家大大小小的企业,跟各行各业的人聊天,有在网红大楼里两班倒执勤的保安大叔,有正襟危坐穿白衬衣的公务员,有潮牌服装公司的俊男靓女,工作真是新鲜有趣。
图为钉钉同学们在进行超级服务
从“给考勤报表搞个配色”,到帮助用户算出工资
当我刚工作的时候,有一天接到了产品的需求:“我们要做一个考勤报表的功能,内容我已经弄好了,你来给报表搞个配色,好看一点。”功能上线几天后,有一家客户打电话给客服吐槽:“我冲着你们是阿里巴巴的产品我才用的,以为大厂质量有保障,没想到这么难用。”原来由于我们在产品设计时不够了解用户的真实情况,导致用户使用钉钉的考勤报表时需要重新加工和人工校对,临近发工资的日子,考勤结果还没算完,工资发不出来,人事小妹急得团团转。
于是我们立马怀着愧疚的心情上门服务,搬着小板凳坐在人事小妹旁边帮她算工资。2 天后,我们终于帮她完成了任务,也终于研究清楚了我们现有功能的问题所在,并对产品进行了快速优化。最终这家客户算考勤的时间从 3 天变为 2 小时,也和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友谊。
B 端设计师不能被困在设计师这个身份里,很容易被 AI 的浪潮拍死在沙滩上。其他职能的角色也是一样。我们要以终为始,帮助客户成功。只有真正了解用户,做出对用户来说真正有价值的产品,才能真正做到服务好用户。
发现创新机会:从具体场景出发,在更了解用户时,更容易找到体验创新点。例如家校版钉钉通讯录就是服务用户后做出的创新:家校是以家庭为单位,一个家长已读了消息,就算整个家庭接收到了通知。
了解用户场景:了解用户的真实使用环境,和使用时的所思所想。
帮助产品决策:定期观察新/老用户使用产品的情况,对用户更有同理心,才能在做产品决策时使判断更加准确。
快速验证价值:在未进入开发阶段,demo 就可以去给用户测试,帮助团队提前发现问题;产品有了内测包后,可以邀请用户现场操作,发现问题可以快速修改,不用再等一个迭代。
超级服务带给我们什么
1. 超级服务前
① 找到对的企业
由于行业和规模不同,企业用户的使用习惯差异比较大。例如:餐饮行业员工在工作时间是不让用手机的。
为企业用户提供超级服务,有两个小建议:离得近、关系好。和服务的企业成为朋友,对方会更愿意和你讲真话,甚至会告诉你他们使用其他同类产品的经验,给你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意见。同时也更能包容产品体验的不完美,存在 bug 的测试包他们也非常愿意使用,给我们留足精进优化的时间。
② 找到对的角色
C 端产品的用户角色相对单一,但在 B 端产品中,我们会面对老板、主管、HR、秘书、IT、员工等多角色,找对角色非常重要。同样身为管理层,老板和人力总监的想法可能都差别很大。
例如在使用考勤防作弊这个产品功能时,每个角色的想法和诉求都不一样:HR 总监想要明细报表,HR 专员想要自动拦截,而老板真实的想法是作弊只要不超过一定比例都不用他操心。我们需要找到对的人,根据对的人的诉求来做产品。
③ 做好服务准备
去超级服务之前,不能“说走就走”,要提前针对对象做好准备,切忌到了客户现场大眼瞪小眼,或临场发挥。
首先,要提前了解访谈企业的使用数据,访谈对象在企业中的职位以及使用意愿。其次,设计好现场服务的流程,如果需要进行可用性测试,注意准备好测试包和测试环境。最后,准备访谈问题。问题一般按从大到小金字塔结构化来构造,注意保持问题的中立。
2. 超级服务中
① 访谈问出对方真实想法
直接询问用户“你是否需要这个功能”时,多数用户倾向于回答“需要”,因为拒绝他人请求往往带来心理负担。因此,若仅凭此简单对话便断定用户需求,结论易出错。面对用户的肯定答复,我们应「一追到底」, 深入探究其背后的真实考量与决策过程,以确保调研结论的准确性。
想要了解用户现状,可以这样询问:“在没有这个功能的情况下,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目前的方法存在哪些不便之处?”
还可以进一步挑战用户的思考,这样提问:“这些问题对你的影响严重吗?如果缺少这些功能,可能会带来什么损失?”
需要深入探讨用户观点时,可以问:“假如钉钉增加了这项功能,你会向朋友推荐使用吗?如果有这样的功能,你愿意为此支付多少年费?”
② 访谈了解用户情绪
访谈阶段,除了了解到用户的所思所想,还要能发现用户做一件事背后的情绪是怎样的。例如钉钉之前有个「邀请新用户得红包」这个功能,界面操作没有大的问题,但是有一个用户使用时面露难色,原来他邀请朋友用钉钉是出于真心推荐,而使用这个功能会被误解成是冲着红包才邀请朋友的。他不愿意使用这个功能,宁愿线下邀请。于是我们将这个功能引入了勋章体系,从荣誉感方面鼓励用户邀请。
另外一个案例是家长给老师发贺卡时其实也有很多顾虑:我给老师发贺卡其他家长会不会看见觉得我巴结老师?我给数学老师贺卡上写的字比较多,语文老师会不会不高兴?……
了解用户使用时的情绪可以帮助我们产品降低操作门槛,提升数据转化。
③ 可用性测试
测试时要注意的点是“不要听他怎么说,看他怎么做”。明确命题后,让用户独立操作。我们要控制住自己的表现欲和解释欲。最好鼓励用户一边操作,一边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同时观察对方的情绪,是疑惑、兴奋、烦躁或其他。
④ 观察用户异常行为
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发现用户异常行为。用户不按我们设想的流程去操作,一定是产品设计上出现了某些问题。
例如我们观察到智能前台的用户在使用时都打印了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请说,我找***”。因为智能前台在休眠状态下,它是一个静态的机器,访客不知道这个机器可以干什么。基于这个观察到的问题,我们做了以下优化:智能前台在休眠状态下加了呼吸灯,通过灯效告诉用户正在运行;用户走近设备时,屏幕亮起文字告诉用户“访客自助登记”,同时主动问候用户“请问你找谁?”
⑤ 观察发现创新机会
通过观察用户现状,也可以发现创新机会。到用户真实的工作场所去,通过观察用户真实状态,可以获取更直观的信息补充。把用户线下的场景搬到线上来,更能让用户形成亲切熟悉感。如公司的文化墙、出差公示表、用户办公桌上的文件组成等。
例如企业红包的创新,就是观察到用户在线下都有表彰大会场景,优秀员工会上台领奖被公开表扬和激励,于是我们将这一真实场景从线下搬到线上。类似还有状态、划词评论等创新功能,都可以在线下找到对应的场景。
3. 超级服务后
① 判断需求合理性
对于用户提出的需求,我们不能“说啥就是啥”,需要结合我们的产品定位来判断是否可行。
比如有老板强烈需要实时定位员工轨迹的功能,但这个不符合钉钉的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准则,所以尽管提需求的用户很多,钉钉也不会去做。还有人提出“希望我能看到对方的已读未读,但不希望对方看见我的已读未读”。这个不符合我们平等透明的原则,钉钉也不会做。
② 判断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
对于收集到的问题,很多同学担心这些问题是否有通用性:是这个用户的个性问题,还是大家都可能遇到的共性问题?传统用研称之为「真问题」&「假问题」。
如何判断真问题与假问题?可以多问几个用户,看看是否有多个用户都遇到同样的问题。其次,搞清楚用户在操作任务的过程中表现的行为、思考过错、感觉或决策是否符合逻辑。
③ 翻译
收集到用户反馈后,不能直接就采用用户给的方案,我们需要发现用户话里有的话和没说出来的话。然后再思考我们的产品方案
例如 DING 之前灰度了一个功能:用户可以快捷回复不方便查看并发送到群里。一个管理层使用后投诉 DING 回复消息刷屏太骚扰,希望去掉这个这个功能。但我们仔细了解后,发现红包回复消息刷屏他并不觉得骚扰。探寻本质其实是大家都在群里拒绝他,他觉得这个影响不好,同时也让他觉得没有面子。翻译出来了他的真实感受后,我们把用户的诉求“DING 的快捷回复不在群里透出”改为“默认的快捷回复改为正向的,拒绝类的需要用户手动输入”。未来我们考虑对 DING 的快捷回复进行合并,来解决刷屏骚扰的问题。
4. 近期钉钉的超级服务
我们对「发语音」产品体验进行了升级。在超级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管理者相较于员工更喜欢发语音消息,而且喜欢发长语音。于是,我们将发语音的最大时长延长至 5 分钟,并新增了锁定录音这一创新产品体验。同时我们还了解到用户在发语音时,仍有实时查看群内最新消息的诉求,于是我我们去掉了发语音时的蒙层。本以为这一创新会赢得用户的赞许,不想用户吐槽“没有了蒙层,压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发语音”,我们又紧急优化了语音波形效果,快速迭代上线了最新版本。
对于员工来说,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让语音转文字的功能更好用。超级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 工作场合,尤其是在群里一对多的沟通场景中,大家发言比较谨慎,措辞也更讲究。甚至有的员工给上级领导发消息时,会先给自己预览一下效果,再转发给老板。语音消息难免会录入一些“额”“嗯”之类的语气词,这时就非常需要能够二次编辑。传统的语音转文字功能无法对名字进行有效识别,尤其是用户的名字,是二次编辑的重灾区。了解到用户痛点后,我们想到结合 AI 来解决,不仅可以帮用户快速润色文字,还可以准确识别人名并 @ 对方。
案例:语音优化
只有真正理解客户的需求和痛点,B 端产品才能真正解决用户的问题,才能助力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钉钉会一如既往地重视「超级服务」,秉承“客户第一、用户为先”的精神,每一个钉钉的同学,无论他在哪个岗位,都需要进到客户的办公现场,感同身受客户的场景、聆听客户的真实反馈,推动客户的问题快速解决,持续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钉钉用户体验」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这么设计才好玩
已累计诞生 658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已发布1条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