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工作两年的设计师,为什么成长速度这么快?本系列邀请了多位设计大咖,为你揭秘他们快速成长的秘诀。
往期回顾:
- 《为什么有人工作才两年,能力就远超过五年的设计师?》
- 《为什么有人工作才两年,能力就远超过五年的设计师?(二)》
- 《为什么有人工作才两年,能力就远超过五年的设计师?(三)》
- 《为什么有人工作才两年,能力就远超过五年的设计师?(四)》
- 《为什么有人工作才两年,能力就远超过五年的设计师?(五)》
- 《为什么有人工作才两年,能力就远超过五年的设计师?(六)》
- 《为什么有人工作才两年,能力就远超过五年的设计师?(七)》
- 《为什么有人工作才两年,能力就远超过五年的设计师?(八)》
周陟 - 字节跳动 ES 体验设计负责人
优设:
您有哪些坚持了三年以上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周陟:
以下的习惯是我坚持了超过 10 年的,3 年其实太容易了。
每天至少 100 篇科技、设计、商业类产业新闻,分析文章,也有专业的行业洞察和教程等,属于逮着什么看什么,我觉得在互联网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这个量是基本的。
每年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个复盘总结,分成:职业、行业、能力、收获四个维度,总结一下自己做的事有没有价值,价值有没有最大化,下一年的挑战基线应该设定在哪里。
保持生活的乐趣,我休闲四大爱好:电影、游戏、重金属、威士忌,这些东西其实也可以分享给同事,作为职场沟通的润滑剂。
用输出倒逼输入,多分享,多写作,对自己好的事情为什么不多干一点呢?如果这些事做完了,恰好也对别人有帮助那就更棒了,如果没有,那我自己高兴一下也未尝不可。
之前也有同学问我,最近在整理设计作品和看书看网站学习设计知识,发现看了书籍和网站的内容总会忘记,项目也没有转换为经验性的东西,想问对于设计师有没有知识管理的好方法呢?
这个问题分成3部分:看了为什么会忘,看了后怎么转化为经验,设计师如何做知识管理。
(1)看了为什么会忘
这个主要是你可能真的只是在执行“看”这个动作,那当然是看完就忘了,因为人的短期记忆的负荷是有限的,新的东西会冲淡旧的东西。在看的同时,你需要的是“想”:为什么这个作品如此吸引我?这个作品是设计师花多长时间做的?是一个人的独立作品还是团队的?它解决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个最终成为了定稿?有没有其他的概念设计?我来做的话会怎么样入手?这些思考和假想会在看的时候帮助你变成自己的思维。通常变成自己思维的内容,不太容易忘记另外,根据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的“学习金字塔”模型(网上搜一下,很多图),听讲、阅读、视听、演示都属于被动学习,天然的知识留存率比较低;而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是属于主动学习,经过这个步骤的知识沉淀会比较稳固,所以看到什么好东西分享给别人,一起聊几句其实是对自己更有价值的行为。
(2)看了后怎么转化为经验
看过的设计流程、作品分析、经验技巧,一定要进行练习才更有价值。一般,看设计教程立即跟着做一遍是比较好的,然后在没有教程的帮助下自己再做一次,利用这种方法形成的自己思考的作品,最后把这种方法教给别人;了解到好的设计流程时,可以在团队内部用一个小规模的需求验证使用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障碍和问题,为什么使用的时候才发现有这些问题。
一旦进行实践,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好的反馈和坏的教训,都会形成自己的经验,然后自己再尝试重新梳理这个“看到的”内容,形成自己理解的方法论。
(3)设计师如何做知识管理
我个人是使用 Evernote 做知识管理的,每年年底回顾一下今年收藏的内容,记录的要点,对于已经内化成随口而出的内容,落后于目前行业平均水平的内容,自己的理解已经更深入一层的内容可以删掉,不断形成各个内容之间的联系,基于它们写点文章。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集,把以前做过的项目拿出来再回顾一下,如果现在再来思考它们,我会怎么做,我会用什么更高效、更有含金量的技巧去完成它,这也是一个知识建模优化的过程。
做了知识管理,并不说明你具备了在这些知识基础上应有的能力。设计师的能力一定是在项目中不断被挑战,和用户走在一起并且用同理心理解他们,在行业竞争中完成一个个微小迭代的超越,最后积累起来的。知识很重要,但知识不能直接让你成功。
△ 我的印象笔记截图
优设:
对你职业生涯帮助最大的习惯是什么?
周陟:
尽量不找借口(除非故意让我背锅),有错就认立即改进,关注全局收益而非短期回报。
优设:
刚进入职场的设计师,应该培养哪些习惯才能快速成长?
周陟:
在正确的方向上,用聪明的方式,下笨功夫。
正确的方向:关注产业动向,那些高端人才聚集的,国家政策利好的,产生巨头企业的都是好行业,在节奏向上的行业发展自己的速度也会变快。
聪明的方式:选择正确的信源,用更现代的工具,花钱买好书,配一个高配的电脑,这些都是看似简单,但很多人都不关注的细节。背后的本质是你有没有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追求事半功倍。
选择正确的工具是设计师必须首先完成的工作,一台缓慢的电脑,一个不太灵敏的鼠标,一个过于狭窄的座位,一个庞大的且没有效率的软件,一个缺乏交互优化的流程……这一切都在影响着你的效率。
我在设计过程中同时使用的软件超过10个,包括位图、矢量、3D、Flash、协同系统、邮件、Presentaion、流程规划等,这看上去很复杂吧?我忘了告诉你,我还同时使用 Windows 和 Mac 两个不同的平台。请不要晕倒,这并不是为了展现我的技术能力,大多数情况下你会发现,多个平台与软件之间的配合远比你守着一个单调乏味的工具有效得多。要在适合的情况下选择适合的工具,我发现我认识的大多数设计师也是这么做的,这有两方面的原因:① 提高技术能力能够有效降低思考的负担和障碍;②在多工具的配合中更容易找到新的可能与展现创意的方式。跨媒体的其中一个概念就是,更多地接触你不了解的领域和技术,充实自己。
笨功夫:小聪明式的 10 天变大神是不科学的,有些事就是要自己闷着头做完才能训练真实的能力,比如我经常在一些交流场合问:完整的看完(逐字逐句)iOS 和 Android 系统设计规范,并且能准确复述其中某个模块细节的设计师,举一下手。 无论现场有多少人,举手的通常不会达到 2 位数。
这说明我们的很多设计师,在基本功上就是不过关的。基本功都不重视,怎么成长呢?
优设:
有哪些不注意的小习惯,长此以往对设计师有害?
周陟:
不认真。这是伤害最大的习惯。且不用长此以往,一件事就够了。
感谢周陟老师的回答,只言片语间收获颇多。想感受周陟老师更多思维的精彩火花,可以看看他最近新出的两本书:《闲言碎语 : 体验设计师应该知道的那些事》+《设计的思考:用户体验设计核心问答》,是他历经7年沉淀的设计思路与方法论集合,特别适合设计师阅读学习。购买链接 → https://item.jd.com/49828185230.html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AI绘画创意与实战
已累计诞生 655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已发布12条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