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越来越频繁的听到同龄人对工作前途的焦虑,30+的年龄在互联网公司就算你是 leader 或者专家级的岗位,失业后再次找工作的过程也是非常坎坷。经验丰富的你对于工作岗位的要求不低,好的岗位就会有优秀且年轻的竞争者们,最后造成自己高不成低不就。小编不是在制造焦虑,这就是现实,当然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给有能力的设计师们带来一些正能量,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可以去强化正向的那面,让我们变得更优秀更有底气!
借着写文章的机会,小编简单回顾下工作的这些年,就是段平凡个人经历,大家权当故事听就好。
从 05 年选择设计专业到如今作为互联网公司 UED 的负责人,这些年我转型了 3 次,每次转型都帮我打开了新的职业道路。
2009 年的第一次转型
我从 Web designer 转变为 UI Designer,那时候 Flash 小游戏公司都纷纷转型摸索 HTML5 游戏,iPhone 3GS 刚刚上市,我从网页游戏公司的网站设计转变为 UI 设计师,在一家日企游戏公司设计游戏的应用商店(类似 APP Store,但该平台上架的都是该公司自研的游戏),后面的 6 年我都在游戏行业,做过手游的主设,也利用周末或下班时间去做设计外单,大大小小的项目做了不少,例如电视台做过教育类的 APP 项目、银行和 line friends 合作款的卡面设计、各种网站、企业 VI 和包装设计,这些收入早已超越了我的全职工作。但我并没有想过放弃全职工作,因为我深知自由职业的风险与不稳定性,这条路至少目前并不是我想要走的路。
15 年下半年迎来了我的第二次转型
我离开了游戏行业,在一家互联网医疗公司做设计 leader。在这里我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从实物产品的包装到网站、患者端 app、医生端 app、管理后台都是从 0 到 1 的去负责。也是这几年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产品的交互设计越来越得到重视,甚至提出了“全链路设计师”,要求设计师同时具备全域知识,有更加宏观的专业视野。
17 年我转入零售电商行业的 UED 部门,并从 C 端走向了 B 端产品的设计
在这里,我负责电商管理后台、OMS、WMS、品牌官方商城的设计以及 B 端设计规范的制定,同时协同效能部门的同事,给产品经理做能力培训;带领团队参加设计比赛,获得了A’DESIGN AWARD - GOLD AWARD,IDA DESIGN AWARDS - IDA 2018, Honorable Mention。
时至今日,我设计过的产品项目覆盖游戏、医疗健康、零售、奢侈品、快消、汽车、制造业等行业,从国内本土项目到东南亚本地化项目都有全程参与并把控整体的用户体验设计。
看着过去十几年满满当当的履历,我依旧很平凡。这就是一个小小打工人的“奋斗”史(用奋斗两个字,小编觉得汗颜,相比身边很多小伙伴真的自愧不如)。可能在很多人看来只有在大厂里镀过金,才没白混;在业界出名,才能算得上成功。能做到固然好,做不到也没有关系,人生的选择有很多,并不是大多数人选择的就是适合自己的路。
大家是否听过一个词叫「幸存者偏差」,是否总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各种身怀绝技、人生成功的人,他们的存在让我们觉得自己就好像来这个世界凑数的。但普通的、生活不如意的人比比皆是,由于主观的忽视或是短视频平台通过算法只给你看到这些完美美好的人设,或是说生活悲惨的人没有时间也不愿意把自己暴露在这些社交平台上,这就造成了人们在这这些平台上会获取信息不全,而导致认知偏差的错误。
百度百科上对「幸存者偏差」的解释:“幸存者偏差指的是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此资讯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幸存者偏差,是由优胜劣汰之后自然选择出的一个道理:未幸存者已无法发声。人们只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比如“比尔盖茨退学创业、乔布斯辍学,但是他们敢于拼搏,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功学的书经常放大宣扬这种民众能做到的,会对号入座的部分,让他们相信通过书中传授的经验和理论就能走向成功,类似这样的幸存者偏差陷阱还很多。小编引出这个目的是想说,成功的人是少数中的少数,你所看到的都过的很好,家庭事业风生水起的人,是因为你在观察的时候用局部样本代替了总体随机样本,忽略了随机性和全面性。所以,小编觉得能做个平凡的人已经很好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不是每个人都能是幸存者。
通过十几年工作的积累,小编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无可替代的“设计思维体系”,这就是最大的财富和筹码。不同行业的工作经验,给我们带来了横向能力的扩充;在行业内的深耕,又提升了个人在垂直领域的专业度。设计和艺术的区别在于,设计是解决问题,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的表达,设计的底层逻辑在于聚焦于问题的本质去思考,这样可以将很多看似不同的问题,通过抽丝剥茧后露出真面目,从而被高效解决。这样的思考能力是需要通过时间去历练的,热爱思考的人才能不断去提高自己的思考深度和广度,你的思维逻辑层次通过每个项目设计经验的浸入,会不断迭代、升级并达到质的飞跃。
关于设计有很多的书,比如唐纳德·A·诺曼的《设计心理学》,又或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都提出设计师需要懂心理学,并且 UED 的用研岗位就是通过定量、定性的数据去解读用户的行为和心理,从而协助产品和设计去验证、去发现问题并快速的调整升级。做产品、做设计、卖产品、卖设计,这一切的“底层逻辑”,就是人性,当你发现了这一本质,那对症下药的去设计并解决问题就不是难事了。
看到这里,希望大家通过小编经历背后的思考与行动,通过了解「幸存者偏差」,避免掉入有意者制造的焦虑陷阱。小编总结了几点帮助大家通过正向积极的努力,去摆脱焦虑困境,去认真的思考你的设计之路应该是如何的:
请各位设计师们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孤芳自赏”,客观公正的去评价自己,对自己建立正确且清晰的认知。
认知的四层次大家听过吗?
-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活在自己的舒适圈内);
- 知道自己不知道(孔子曰:知耻近乎勇。悟性强的人就能困而学之,则能突破此层级)
- 知道自己知道(知行合一,看透世界规律,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 不知道自己知道(最高境界的认知,无知胜有知,比如孔子、老子、释迦牟尼)。
你是处于第几个层次呢?认知决定了人的思想高度,决定了你能走多远,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人是没有办法走到自己认知以外的世界的。
平面设计、网页设计、UI 设计、三维设计、动画设计,这些专业技能是通过学习和反复练习就可以逐步提升的,需要具备可以不必精通(仅针对小编的自我定位),小编认为自己需精通的是设计思维能力,并且对商业有一定的敏感度,设计中需要平衡商业与用户体验,再通过横向赋能、实现设计价值。因为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所以在针对性提升以及做职业选择的时候,并不迷茫。如果你对你自己的定位是视觉设计专家、UX 专家、用研专家,那请按照这个人设去努力,专业度是需要自己规划和逐渐提升的,做专攻一定要有匠人的精神,你只需要用正确的方式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努力,终将打开属于自己的路。
平凡不是平庸,平凡是在普通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生活和工作。平庸则是彻底躺平,没有追求、不去努力。
如果你确实学历、设计能力、思维能力都不出众,那请你正视自己,接受自己的平凡,毕竟我们身边大多都是普通人,拿着普通的工资、过着普通的生活,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过好每一天,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每一段过程都能给你带来新的体会,帮助你去调整并继续挑战下一段征程,直到人生的终点,不要急于求成,或是过早给自己的人生下了判断。
抖音上看到一个视频,老师问孩子们长大后想干什么,有的说警察、有的说老师、还有的说老板,但是最后一个小朋友的回答最让我产生共鸣,他说“people”,我听了觉得无比踏实。
—— 认真做一个平凡的人。
只要你是一直在前行,缓慢一点也没有关系,按照自己的节奏去生活,人生不应该有标准流程。接受平凡不代表摆烂,而是与焦虑的自己和解,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进步。保持好奇心能让我们抵抗职业倦怠期,工作久了你可能会感觉对设计失去热情,你可以去参加线下设计沙龙、看看设计展,特别是去多看看美院同学的毕设作品,他们对设计的热情与专注会感染到你,让你肃然起敬,帮助重新回到状态。
度过职业倦怠期的方法:
比如小编对 C4D 很感兴趣,利用疫情封闭在家的空档学了 C4D 课程,建模渲染做到凌晨 2、3 点,且不知疲倦,完全进入了学习的心流状态。我们通过对新事物的好奇心驱使我们去进一步的了解学习,就自然而然的能够去提升自己。
社会在发展,新的市场和技术会给我们带来新的认知,消费、用户需求、技术发展都是变量,时代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机会与挑战,你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好奇心与进步,提升自己的认知与综合能力。
怎样去沉淀?这个是件循序渐进的事情,UED 同学们的日常是不是除了设计工作以外,还要准备复盘会、分享会、宣讲会?这就是在沉淀,我们通过复盘,发现问题,寻找规律,避免重复踩坑;我们通过分享会,把知识反复咀嚼,消化得更透彻,再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最终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我们通过宣讲会站在更高的视野,扩大设计部门的影响力。通过反复地思考、总结、抽丝剥茧地获得底层逻辑,提取规律,总结出方法论。
文章的最后,小编想说,除了工作我们还有生活呀,努力工作的同时也不要忽略生活,“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健康的体魄,积极的心态,累积的学识,能帮助我们应对任何的困难的。加油吧!各位设计师们!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Gtech UED」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这么设计才好玩
已累计诞生 671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已发布18条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