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许多岗位对设计师的要求已经并不局限于是创意、美观上的处理角色,而是更倾向于围绕业务的商业设计。特别是 UI 和运营类设计。
对于成熟的设计师来说,越到后面只是被动的完成需求是远远不够的。相信大家的所在公司岗位职级中肯定是有注明,越到后面对设计的要求会更加全局,更加需求设计师深入了解业务,围绕业务进行商业化设计!
那么,为什么设计师要深入的了解业务呢?
视角是你对事情的理解,对需求的洞察,视角独到往往是能决定设计师能力上限,让你从设计师群体中脱颖而出的「秘钥」。
如:
- 刚入行的设计师,在产品给到需求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会上手去画页面了,看竞品,想办法把页面画的好看,特别,然后想办法做创新的东西;
- 有经验一点的设计师,则会去考虑产品交互及过程,不会仅聚焦在界面的美观度上;
- 高级设计师,则会重新思考为什么做这个功能,会主动去了解需求整体的背景及期望达到的效果(量化指标),然后再基于这些背景及预期产出设计方案;
- 资深设计师,则会从深层的业务去考虑,当前问题解决目标,价值及后续的发展趋势会怎样。
所以你看,不同的视角出发,思考的方向就产生极大的变化,最终影响我们产出及对自己设计方案的理解与阐述。
所以,设计师在平时接到需求时需要主动的去了解:
- 产品数据情况:了解数据情况不仅可以帮助设计师发现页面问题,产出方案更有依据;其次是数据指标一般都是根据OKR来拆解,了解这些数据指标其实可以大致了解产品的当前的主要目标预期,也能很好的从数据层面去窥视上头对于产品后续发展规划;
- 了解产品业务蓝图:了解产品在整个行业上的定位,除了主要盈利模式外,是否有上中下游?我们产品和竞品的差异是什么?用户为什么用我们的产品而不是竞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平时更多没有考虑的点;
- 还有一个就是用户群,还是要多了解用户群特征以及用户群体日常的喜好以及喜欢使用的产品。全方位的了解用户,往往设计的时候或许可以有新的东西出来。
- 熟悉行业趋势:行业的趋势能帮助我们了解目前的设计变化,以及设计亮点,能够帮助产出的方案不与市场脱节。
以上这些了解,除了自己去找资料也可以直接找到相应的人进行询问,这个反而才是更加高效的方式。比如可以直接找产品经理、运营同学、同行业的设计朋友等等直接沟通,可以从更多的不同人的视角切入,因为这些人往往有自己的一些沉淀和看问题的视角,多和他们沟通,能帮助自己带着不同的视野看待自己的产品以及目前的需求。特别是和产品经理多沟通,反而可以让 PM 和你有更多话题与共鸣,后续合作会更加舒畅。
对,一定要核心竞品。竞品之所以能和自己的产品同存于市场上肯定是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的,或许是体验上、定位上、需求洞察、交互逻辑...,看看他们哪些地方是比我们做的好的,反思为什么比我们做的好?然后和自己对比,通过竞品的展现去和竞品的设计师对话,你可以很好的 了解竞品背后的设计师是如何思考的。说不定竞品背后的设计师是一个资深的设计师,那么即使没有真人,我们也可以从他/她设计的作品来向他们学习并超越。
这边的深度是要将竞品融入自己的日常使用中,而不是因为看竞品,就集中几天看,过了就不看了,这样的往往会丢失很多细节。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我们才会发现在更多不同场景下的竞品的做法,这个才能更全方位的了解竞品,学习竞品,反思自己!
很多团队中的成员,因为工作流程的前后关系就会给某些人造成错乱带入到工作中上下级关系,如产品觉得设计就是要听产品的之类的。导致设计师很多时候很被动,如果遇到专业的产品还好,遇上不靠谱,听不进他人意见的产品时,我们的产出很大的程度是在为产品经理的试错服务。特别是很大部分的产品经理在没出设计稿时是没有想法的,一旦出了设计稿就会各种指指点点......
所以,设计师可以通过了解业务切入,多多了解产品信息,这样在和产品的沟通的时候就可以从产品的角度去阐述问题和想法,大大提高产品的接受程度。
工作中大家可能觉得了解需求背景就开搞了,为什么还要去了解业务?因为你不了解业务你可能无法辩证的看待需求,无法提高自己稿子通过率,在下一份工作面试官时,可能会得到面试官评价“你了解的不够深入”。这里的深入,很大程度上是设计师的业务思维,如何提前设计的价值。多了解一些总归是好的,至少在面试跳槽的时候更有的说,在晋升的时候更能娓娓道来!
关注我!关注我!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小发的设计笔记」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用户体验设计核心问答
已累计诞生 668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已发布3条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