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所有设计师都懂,但所有发布设计需求的人都不懂或者假装不懂的事实——同一个项目中,花的时间精力越多,做出来的设计效果就越好。
这个道理看起来浅显易懂,但总有那么些情况下,有人又要你做出高质量设计,又不给你时间。
而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不得不经常面对这个看似无解的矛盾,这便引发了一个思考:应该舍弃质量,还是放弃效率呢?
提高效率工具: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引出了另一个更本源的问题:质量和效率是否难以共存?
直觉上来说,是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工作中真的很难协调这个平衡,总得有所取舍。
但工作之外呢?将目光跳出设计领域,是否会有意外收获呢?
我们先来里认识两个设计中不太容易接触到的概念:「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
这是来自编程过程中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一般用来总结不同编程语言的运行逻辑,但我们不是程序员,对这个问题不做深究,只聊聊这两个概念各自背后的思维方式中,是否包含有解决质量与效率之间取舍问题的解法。
什么是「面向过程」,我们将其简化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理解:你要洗衣服。
于是,你烧制了草木灰,熬制了羊油,将两者混合,以古法制作出手工肥皂,随后钻井,打水,刨木,做盆,最终成功的洗干净了衣服,这就是极致的「面向过程」的思维方式,所有的一切从头开始,完全定制,充满仪式感的同时,也繁琐的有些过分。相信大部分人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来完成「洗干净衣服」这一目的。
那什么是「面向对象」呢?通常来说,将衣服脱下→丢进洗衣机→拿出干净的衣服,才是身为现代人的我们更常运用的方式,而这就是典型的「面向对象」的思维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对象」,想必大家也都意识到了:洗衣机,以及一切包含完整闭环功能的事物。
「面向对象」的思维方式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合理的运用拥有各种完整功能的「对象」来解决问题,衣服脏了找洗衣机,肚子饿了找外卖,头发长了找理发店,屋子乱了找 58。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对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优劣就一目了然了,「面向过程」的每一步都完全透明可控,在保证充分定制化的同时得到最优的质量,但相应的,需要付出极多的成本。
而「面向对象」,则通过不同「对象」自有的一套流程来提供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在保证足够的完成质量的同时,最大化的提升了效率。
那么在设计中,「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这两种思维方式是否能有所帮助?又是否存在最优解呢?
首先,在面对不同的设计目的时,合理的遵循某种思维方式肯定是有所帮助的,因为我们时刻在面临不同的挑战,有的来自用户,有的出自运营,时而背负工期,时而直面自身。
身为设计师,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份作品,保证作品的精致与美观,是进行商业展示时,对第一时间看到我们作品的用户的负责,同时也是对身为艺术工作者的自己的尊重。
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使用「面向过程」的思维方式来完成作品,能更有效的提高作品素质,充分定制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也是锻炼自身各类技能的有效手段。
但在商业需求中求生的我们,更多的时间里要肩负着运营提出的海量需求,又不得不在很短的时间内高质高效的完成工作,这种时候,「面向对象」的思维主导的工作方式就显得很重要了。
所以,这两种思维方式并无最优解,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先别急着思考如何选择,因为这是一个伪命题。
你们应该也都注意到了,在「面向对象」的过程中,所有的「对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的背后也许是一台精密的名牌家电,也许是一间忙碌的专业厨房。而无论是机器的诞生,还是珍馐的烹饪,都灌注了从业者们大量的心血,他们在创造「对象」的过程中,同样经历了大量「面向过程」的工作流程,最终得以让我们可以跳过「对象」的创造过程,只享受「对象」带来的便利结果。
「面向对象」的流程中,离不开「面向过程」的前期铺垫,因此这二者之间不是对立的选择,而是互补的嵌套,先精益求精的产出「对象」,再便捷高效的使用「对象」。
还记的开头我提出的问题么:质量与效率之间是否难以共存?现在看来,结论已经显而易见,「面向过程」=质量,「面向对象」=效率,我们无需舍弃任意一方,想要让其共存,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合理的安排其完成顺序。
接下来回归到具体的工作中,什么样的工作可以归类为「对象」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工作需要花费很多精力才能保证高质量,同时也必须保证高质量。
我们以本次 58 到家春运活动为例,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就是我们的活动主视觉板块,紧接其后的是利益点板块,和 SKU 板块。
作为年度级别的重点活动,整体页面保证高质量是必要项,而其中最花费精力的,就是主视觉与 SKU 板块。
主视觉元素繁多,画面构成复杂的同时,既要保证品牌的一贯风格,又要契合当前时间节点的活动氛围。
而 SKU 板块则数量庞大,整体板块在保证品牌的一致性与排版美观的同时,又要兼顾增强用户品牌感知的功能。
目前来看,好像并没有什么好的方式将这两个板块的工作流整理成一个「对象」,从而提高效率。但别忘了,我们这两个板块是从春运活动这一根项目中拆分出来的二级项目,而这些项目,仍可以进一步拆分成更多的三级子项。
先从主视觉讲起,一个完整的视觉画面,包含了,背景,人物,道具三大类,为了保持品牌的视觉风格一致,不同活动中的主视觉同样的人物形象需要反复出现,道具风格也要保持统一,这二者成为了「对象」化的理想突破口。
接下来是 SKU 板块,这个板块的工作流中最繁琐的部分在于数量庞大的同时,需要保证排版规范美观,且风格统一,每次制作都需要把不同的文字与图片规范在相同的范围与版式中,注意到关键词了么?相同的范围与版式,我们何不把排版规范收拢成为「对象」呢?
进一步拆分后,满足「对象」化条件的三级项目已经十分清晰了,那如何进行「对象」化呢?
我们的答案是 faceteam,3D 组件库,与自动 SKU 模板。
Faceteam 是一个由众多设计师共同建立并不断完善的人物模型库,其中包含着海量的人物模型,涵盖了 58 到家各类设计任务中需要出现的各色人物形象,且所有模型都有着统一规格的骨骼绑定流程与动作控制器。每当项目中出现了需要的人物形象,只需要在 faceteam 中选择相应的模型下载,就可以方便的根据场景进行动作调节,高效的完成场景中的人物填充。
3D 组件库采用与 faceteam 相同的逻辑搭建而成,里面包含了大量高频会使用到的日常道具,并根据其属性进行了详细分类,通过将其整理后制作为 C4D 预设文件,可以方便的通过软件自带的预设库进行一键调用,极大的简化了场景中道具的搭建流程。
自动 SKU 模板是一个将重复性工作交由机器完成的算法,我们提前将板块中的排版进行规范,制定好大板块中每个小板块的尺寸与排放,和小版块中每个元素的尺寸与位置,如此一来,不同活动中需要更改不同的图片与文字时,其替换工作甚至不需要设计师的参与,运营端就可自行完成。
至此,最耗费时间精力的子项目都已「对象」化,通过对不同「对象」的灵活应用,其合并而成的根项目整体效率便有了飞跃式提升。
原来,质量与效率可以共存,只不过需要选择合理的思维方式而已。
《思维力》中有句话如是说:“选择大于努力”,我们不能放弃身为艺术工作者的理想与坚持,但有时候,选择正确的方式,选择一条捷径,并不意味着偷懒与取巧,反而让我们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来精进自身,有更多的余地来对抗滚滚的时代洪流。
与君共勉。
欢迎关注「58UXD」的微信公众号: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这么设计才好玩
已累计诞生 657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已发布3条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