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过来,终于见到 Vision pro 真机了。第一印象,盒子很大,机器其实不大,整体的设计感觉非常苹果,就算它不带苹果 Logo,依然能感受到是苹果的产品,外观很潮很酷,带上它出街立马就是路上最靓的仔。
最近一周,我非常高频的使用它,尝试在各种场景中都带上,在连续使用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很多设计细节。比如我会在走路,坐地铁,躺着,喝水,看电脑,看手机等等时候都戴着它,在体验过程中有不少惊喜,当然槽点也是非常多。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我在体验中的一些感受。
先和大家说说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一些做的惊艳的地方。总体来说,vision pro 特别强调自然真实和空间计算,如它宣传的那样。
更多Apple Vision Pro 干货:
第一次带上设备时,它会有一些激活教程来校准我的眼睛和手势,通过这个过程来让我适应这套全新的交互方式。这个教程会让你就一圈圆点进行选择,在操作的过程中还会伴有音效,那个音效也很有节奏,虽然是简单的教程,但也有让我想多做几遍的冲动,有点隔空演奏的感觉。
这个简单的操作过程,会让你见证眼动和手势操作的神奇,看哪里就能选中哪里。一开始可能眼睛没那么自信,总担心自己选不中,但等适应之后你会发现,你的顾虑是多余的,就有那么灵敏,看过去捏下手指确认,错不了。
眼动校准。记得开声音,声音清脆有节奏感
等到进主界面后,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地方有 2 个,一个就是它做的虚拟环境,另一个是超大屏幕看电影。
通过设备上的旋钮进到虚拟环境后,仿佛瞬间穿越到另一个世界,太震撼了。所有的环境都是那么的真实,配合环境空间音效,仿佛你就在湖边,在高山上,甚至在月球上。不仅视觉上感受真实,音效也极其真实,带有空间效果。我可以在雪地里听到冷风吹过,可以在山顶上看云卷云舒,在湖边看到波光凌凌和小鸟的鸣叫,一切都太过真切,融合自然。仿佛是有了哆啦 A 梦的任意门,能瞬间穿越。
我用 vision pro 录屏的视频,戴上头显看会比这个视频效果好非常多,全程都是眼动和手势操作,可以看到操作非常丝滑
在这个环境中,一样可以打开首页应用图标。此时打开电影,当巨幕的高清电影,配合沉浸的空间音频,那感觉就是一个人的 3D MAX 影院,效果真的太好。有个细节就是,在看电影的时候,周围的环境会暗下来,又不是完全黑掉,不会环境隔绝。其实不只是看电影,看其他图像内容,也会有这样的设计,比如看相册时,周边也是会暗下里,甚至连手伸进去都能暗下来,仿佛天真的黑了,然后开了一盏灯。
很不一样的体验是,这个巨幕的个人影院是可以带出门的。上周,我也带着它坐了地铁,感觉还不错。在地铁上,我比较喜欢开半沉浸模式,这样能看到一半现实世界,比较有安全感,而且也不容易过站。但说实话,戴一个这么现眼包的眼镜设备出街,还是蛮需要勇气的,我也是不怕社死,体验了从公司出门一直到过马路,过闸机,上地铁,换乘,下车全过程,测试了下真实出街的佩戴效果。
在地铁上人多的时候,还是会有社死或者不安全的情况,比如手指滑动操作,好在动作小,要是动作大,在沉浸模式下甚至可能会碰到别人,就算不碰到别人,对着空气一顿捏和滑,真的会比较尴尬。就算不操作,当在人多的情况下,完全把周围世界隔离开,虽然是很沉浸了,但同时内心也会有很强烈的不安全感。
如果不想社死,不想看周围人是怎么看你,可以开全沉浸模式来操作。这个在实际场景的时候,真的蛮有效,看不见就不尴尬。但我其实发现,在地铁里回头率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可能是因为大家上车就掏出手机干自己的事去了,这也说明一个事,没那么多人在意你,别加戏。
Vision pro 上有几个物理按键,但却没有控制音量的实体按键,这可能就会加重社死的情况。比如在地铁上突然外放了啥尴尬的声音,然后调音量还藏的比较深,又得靠眼镜去选择,在紧张的状况下真的会想钻地缝。包括有些突发声音,比如我在地铁上拍空间照片,录空间视频,结果因为有声音,很像是在偷拍(有一个可怕的情况是,假如有人真的拿它来偷拍,被拍的人可能也不知情)。因为外面的人实际上有时候看不到你的眼睛,所以你在拍什么,看什么,其实是不知道的。
拍空间视频和照片,效果真的非常好,尤其是预览状态下的效果比打开更好,因为打开后实际上照片的质量会降低,有很重的噪点,反而效果一般,容易出戏。不过,总得来说,空间视频和相片的效果真的非常震撼,就仿佛把刚才的时间定格了一样。
在地铁上,因为在移动,所以必须要开旅行模式,但它也有幅度要求,正常坐着基本还好,但如果突然移动较大,比如站起身换乘地铁,旅行模式就会失效,所以在使用上需要有一些经验,肯定没手机那么自由。
在地铁上戴着它,如果想联网看东西或玩游戏,连手机热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刷刷抖音,玩点小游戏之类的还是挺不错的。当然如果想看高清电影的话,最好是下载到本地,不然视频会自动根据网络情况改码率,导致经常看到的内容会自动模糊或卡住。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让我觉得惊艳和生活场景中使用的情况,下面我也想把我认为做的好的地方做一个小总结:
1. 窗口真实自然
它的 UI 窗口界面材质,完全模拟的真实光影效果,不同角度看到的光影是和真实世界一样的,不是一个假光影或者假材质,投影也和真实世界保持一致。
窗口缩放会有一个比较舒适的最大值,缩放到极值的时候也会有比较好的回弹效果。所有的窗口,都具备真实物体该有的属性,靠近后就能像触摸一个现实中的物件一样,可以直接手指滑动点击,比如密码按钮如果你手戳在上面不放的话,按钮也不会弹起来,尽可能贴近用户生活经验。
当走到窗口背面,再选中激活一个窗口,会自动翻转到正面。打开窗口后,一开始窗口都是面向我,走动后,再次选中,窗口会自己旋转到合适的方位,方便我操作,这个交互还真的挺丝滑。
2. 空间计算效果好
想要在任何场景下打开控制中心,只需要通过抬眼就能实现,而抬头向上看是不行的。把抬眼和抬头分离,交互上更细致。苹果把眼睛的日常行为研究的很透彻,让用户专注到主交互流程上。
在空间感的打造上,主界面图标在左右移动的时候是有 3D 效果的,上下的移动会稍慢,中间的移动会更快,并且消失的图标有 3D 模糊效果,最大程度突出空间感。
空间音频效果做的也非常接近真实情况,比如视频通话的时候,界面朝向哪边,声音就会从哪边发出。把窗口放在不同的位置,声音也会跟着变换位置。在不同的沉浸模式下,声音也不一样,在房间会有回声,在户外就没有,特别细致的设计。
空间计算非常强大,比如玩水果忍者时,能自动识别空间中的现实物体,让切爆的水果汁液溅射到现实物体之上,而且可以很好的根据造型附着,虚实融合做的非常不错。
3. 加粗显示很重要
文字和图标加粗做的非常好。尤其对于多人互用设备时,不能第一时间贴合用户视力情况,那么在以眼为主交互的情况下,加粗这个操作就显得比手机上重要的多。苹果不仅做了文字加粗,包括图标也会同时加粗,把图标当成字体来统一处理。
4. 智能
如果打字输入比较多的话,它会自动提示链接实体键盘来操作;界面在不看的时候,会自动模糊掉,降低渲染消耗;在移动的时候,会自动弹出,让你切换模式等等。在很多细节处都做了打磨。
5. 多设备互联便捷
在 Vision pro 里扫码,可以很好的利用投屏功能投到电脑上,然后在电脑上扫码登录微信,比较好的解决了戴头显扫码的问题。它的自动投屏和 Airdrop 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可以帮助其他人看到你在操作什么,另外也可以方便传文件。其他竞品虽然也都能做这些事,但太过繁琐。
6. 眼动手势,轻松自由
眼动+手势的操作简直是划时代的,非常精确。结合一些娱乐应用时,比如我玩了几天的割绳子,还有一些音乐游戏等,可以摆脱手柄硬件,直接上手就玩,而不需要考虑充电、收纳、摔碰等问题。当然,如果以这种主交互方式,也注定没法直接玩大型游戏。
7. 动效传承细节
它的动效打磨也非常细腻。因为是靠眼动和手势来操作的,所以在一些反馈上需要做的更好才能好用。苹果在这块做了很多设计,比如眼睛看到哪个导航条,颜色就会有动态的流光效果给予及时反馈。还有一些 icon 变化,space icon“两座山”会有不同点亮状态,仅看图标就能理解。
苹果把它优秀的动效基因,沿用到了 vision pro 上,所有的动效都非常自然有细节。比如窗口到了近、远处的极限时处理,边界的检测与回弹动效。
上面说了一些优点,让我印象深刻。下面也想说一些我在体验过程中发现的槽点,哪怕是苹果,做的不好的地方也是一大堆啊。
由于我有个 200 多度的近视,在用的时候只能说能用但没法把界面看的很清晰,非常影响第一次的使用体验。由于它不能把我的眼镜塞进去,所以只能要么配额外的近视镜片,要么自己戴隐形眼镜。但就算你配好了,如果想给近视的朋友或家人用,也会出现一样的问题。
作为对比 Quest 是可以把眼镜塞进去的,这一点来说我觉得 Quest 对人群的兼容性会做的更好一些。
看不清内容只是体验差的原因之一,尚有办法解决,但我觉得最难受的可能是内容太少,真正适合这台设备的内容源太少。可以说机器已经超前了,但内容制作还没能跟上。因为它的内容很少,尤其是刚激活的机器,你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我在地铁上戴着它就是这样的感觉,我要拿它来做什么好?很多时候都想直接摘下来看手机,比如我喜欢在地铁上码字,但用 vision pro 显然就不方便。
为了能看清,我专门买了隐形眼镜。我从来没有戴过隐形眼镜,内心还挺排斥的。但为了多体验和工作需要,我花了快 1 个小时,找了 2 位同事帮忙才帮我戴上隐形眼镜,眼睛都给戳红了,所以这个过程对一般用户来说,估计比较难接受,只能是配一个额外的定制镜片来解决了。
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压脸真的很不舒服,稍微带上半个小时,脸颊基本上都会被压红。生理舒适度可能是最大的瓶颈,这也导致可能对于办公场景来说,不是太适用。另外,它的透视效果虽然已经是业内最强了,但距离理想效果还是有距离,实际上带着它看电脑或手机,还是会有点看不清。到了暗光下,效果就更差了。如果真拿来工作,要看不同的屏幕或设备,显然就不是太方便。
带出门也不是太方便,走在路上还是比较重的,而且又带了一根线,不是太安全。加上它的 FOV 比较小,旁边过来的车都不一定看的到,过马路还是挺危险的。
多人使用时非常不方便,为了眼动能够精准操作,可以设置访客模式。但这样给朋友和家人玩的时候就非常不方便,因为你看不到对方在操作什么,很难直接引导。如果碰到不理解意思的情况,那就更麻烦了,比如我想给我家 4 岁多的娃用,他其实很兴奋,很想看,但就是不懂怎么操作,也很难教。如果可以我帮他操作那才行,比如对于访客模式来说,可以投射到我手机上进行操作,应该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输入不是太方便,因为暂时还不支持中文打字,然后键盘输入也不是太效率。输入可以有 2 种方式,眼动或手戳,眼动只能一个一个的选,手戳也是只能一指禅,没法多指操作,效率非常低。
内容这块,缺乏杀手级应用。目前除了观影外,平时找不到用它的理由。但大屏看电影,爽是爽,却无法和其他人分享。尤其是我在朋友家和朋友们一起体验的时候,只能听到体验的朋友一直在 wow 的叫,而其他朋友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没法分享是一个痛,一个人看电影几乎是最孤独的场景之一了,用 vision pro 看的时候,就是只能自己一个人看,很没意思。
还有一些槽点,我也简单总结下:
1. 外屏有点搞笑
实际作用不大,由于 persona 生成的效果不大好,眼睛的位置经常会不准,会歪,效果很诡异,甚至有点搞笑。
2. 窗口找不到
由于窗口是固定位置,经常打开一堆窗口后,再次打开这个应用时,窗口还在原来的位置会找不到,记不住。初次使用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把窗口找回来,挺困惑的。
后面发现有一个重置试图的快捷操作:按住 Vision Pro 右上角的数码旋钮几秒钟。这样能将窗口都回到你的眼前。
3. 眼动经常需要校准
眼动刚设置完很灵敏,但是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眼动就没那么准了,这个时候只能通过重置眼动才能恢复。但问题就在于,重置眼动的设置藏的比较深,眼睛又选不中,体验就特别糟糕。
后面发现,有一个快捷键可以重置:快速按下 Vision Pro 左上角的“快门按钮”四次。由于这是个比较高级的操作,对初次使用者不够友好。
另外,只要稍微用久一点,比如半个小时以上,眼睛真的很容易累。包括整个脸部都被压的很难受。
4. 手势会有误操作
捏合动作会带来误操作,所以不能看电影吃东西,不能用拇指+食指这个确认手势来拿东西,得用其他手指。
5. 交互
体验的不一致,在主图标页面,底下的页签不可以直接用眼睛选择翻页,一直选不中。但在某些页面,底部的页签又可以点击。手滑动翻页没有眼动+手势确认好用。手滑动的阻尼比较大,阈值也比较高,经常导致手势的动作变大,然后滑到一半给弹回去了。
主界面图标排序没有做的很好,首屏是默认内置应用,在后面是按 A-Z 来排。没有按下载顺序排列,可能就会导致后面下载的应用慢慢挤到很后面,不是太方便找到。
由于是眼动交互,所以有时候打开一些下拉菜单时,本来用眼睛已经选到了,但在选的过程中又会被折叠,这个体验真的蛮累的。
它的控制中心是通过眼神上抬打开的,这就导致在看电影的时候,经常容易把它误触出来,非常干扰整个体验。
6. 视场角很小
Vision pro 的视场角很小,才 90°左右,这就导致周边的环境会看不见,是黑的,而且戴着设备还会漏光,所以其实沉浸度比较一般。
我这几天高频使用 vision pro,发现了很多问题,那苹果为什么要把这个显然还没有做好的产品推出来呢?
其实想想,它可能不是为了靠卖产品赚钱,而是为了卖概念。猜测苹果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是,让每个人都想拥有它。不一定都会买,但只要足够多的人想要拥有它,那么对于这个初代产品来说,它就已经成功了。就像当年买苹果手机需要“卖肾”一样,虽然是一个夸张的说法,但不得不说,用苹果手机确实会被认为是一个身份和潮流的象征,连发个 QQ 空间说说,都要把手机型号作为标签。
初代产品卖的贵,其实在营销上很可能会成功,当年特斯拉也是一样。刚上市的时候,是打环保的概念,卖的特别贵。贵的东西买的人少,但真正会买的又是真的非常喜欢才会去买。因为花了高的成本,所以会更加珍惜,也会更多心理暗示,会和朋友分享看到的优点,总不能说自己交了智商税,所以就算有些瑕疵也容易被忽略掉。
对于一个产品来说,贵但并不那么好用,负面评价其实比例并不高。
真正最差的产品其实是便宜又难用的,因为价格相比同类产品便宜一些,所以有些想要尝鲜的人,可能因为冲动去买了。反正也不贵,就买来玩玩,结果发现不好用。
这个时候他的牢骚就多了,本来可能也没那么喜欢,然后又没发现它的好,更容易看到差的一面。接着不但自己会给负面评价,更会向身边的人宣传它的差,看到朋友想买,甚至会主动阻止,“这么烂的东西你也买啊?”。
口碑没赚到,利润也没赚到,后面再想把产品往高端带都很困难,就像小米,后面也是花了非常大的代价才把屌丝气质拿掉一部分,但其实很多人内心还是很难把它和高端挂钩,这就是品牌口碑的负向影响。
回头看看苹果的销售策略,它的很多做法就可以理解了。它想讲另外一个故事,打造一个全新的概念,造一些全新的名词、甚至会拒绝讲 VR,MR 这些词等等,都是为了和以往的同类产品区别开。有很多地方可以体现,比如它完全回避大型 VR 游戏,完全不支持手柄,然后哪怕会被人嘲笑也还加上一个根本没做好的 eyesight 功能,也要讲这个故事。
它的整个故事里,会教育大家,戴 vision pro 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让大家接受这个概念很重要。把价格卖的很贵,但让大家想拥有它。我在地铁上戴着的时候真的会这样想,我是整条地铁最靓的仔,虽然回头率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苹果不是要做一个游戏机,而是想做一个普通的大众消费品,像手机一样,能做一些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会做的事情。苹果在努力培养大家的心智,目标很明确,等大家都接受了这个概念之后,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
到底它未来是不是能替代手机,成为最普遍的智能终端,我觉得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但肯定还有挺长的路要走。不管怎样,苹果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这个行业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空间计算加上最火的 AI 技术,到底能碰撞出什么样的未来,我回答不了,只能交给时间。但于我们每个人而言,要做的就是保持对新技术的关注,迎接新技术革命的到来。
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有学到,随手点个赞吧。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彩云译设计」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这么设计才好玩
已累计诞生 671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已发布1条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