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UI 设计领域已经是一片红海。
这几年培训机构已经打破了市场的人才供给关系,连基层 UI 设计岗位的竞争都非常激烈和残酷。甚至有的培训机构教学员各种造假,把各大公司的产品胡编乱造成自己的作品。互联网的其它技术领域也都纷纷抱怨竞争压力大。
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我们如何破局提升竞争力?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人才何况不是。在当前市场净空不足的情况下,设计师唯有打破现有技术瓶颈,上升到新的空间去寻找更大的舞台,提前布局才能赶上时代的列车,在物联网时代享受人才红利。
说到物联网设计,智能穿戴是其中一大热点。自 2013 年,Google 发布了 Google Glass 以后,引爆了整个可穿戴市场。智能穿戴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时代的关键入口,是连接人和物的钥匙。
下面我以人机交互的视角「人、机、环」,从用户分析、应用场景、智能穿戴现状及环境三个大的维度分析,最后提出智能穿戴用户体验设计的方法。
1. 用户分析
△ 数据来自腾讯研究中心
用户是人机交互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只有了解目标用户特征、行为偏好以及应用场景才能更好的服务用户,设计出用户体验好的产品。
用户特征
目前智能穿戴的用户大多数为喜欢追求新奇事物、偏爱科技的年轻人,以 80、90 后为主。
年龄分布在 18-40 岁,其中 80 后占 38%,90 后占 36%,00 后占 10%。这些消费人群大多分布在北京、广东、浙江等发达城市。
85% 用户是男性用户,用户的学历普遍较高,大学以上学历占 85%,本科以上学历占 57%。目标用户学历高,因此学习能力较强,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高。
由于智能穿戴覆盖范围较广,部分产品的受众为老人用户,例如智能防护腰带等。针对具体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可对用户进行分群。
消费心理及行为偏好
消费心理:用户喜欢追求新奇事物、偏爱科技,尝鲜是购买的主要驱动力。同时满足虚荣心理,被赋予高科技、智能的光环,成为关注的焦点。
行为偏好:女性消费者的虚荣心弱于男性消费者,相比应用功能和品牌,女性消费者往往看重智能手表的外观设计,女性消费者对智能穿戴则更看重外表,把它当作科技气息的配饰。
18-40 岁的消费群体更注重体验,有 68% 的人愿意为体验买单。
如今消费升级,消费分层,消费者由注重物质享受转变为追求精神享受,更多消费者愿意为精神享受支付更高的金额。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从人性的角度,把人类的需求层级分为五层。
物质是第一层需求:生存需求。而精神层面的需求是第三层需求,这也就是为什么消费者注重体验感受,愿意为体验付费的底层逻辑。
△ 马斯洛需求层级
2. 应用场景
智能穿戴并非狭义上的人体可穿戴设备,而是覆盖各行业的智能化未来。
市场涵盖了医疗、保健、游戏、娱乐、音乐、时尚、交通、教育等,甚至还有动物、宠物的智能穿戴设备,农业、畜牧业、林业的可穿戴。
△ 服务行业的应用 Athos 智能运动服
医疗智能穿戴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医疗智能穿戴将有更多的潜在市场。健康是生命的本源。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生活变得数字化。
记录每天行走的步数、消耗的卡路里,减肥的运动量;记录心率、睡眠情况来改善睡眠质量。智能穿戴把人体静态、动态的生命体态特征进行数据化,给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个性、优质的医疗服务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智能可穿戴设备提供实时健康检测以及远程医疗服务,这将会颠覆传统医疗。
△ 远程医疗
医疗智能穿戴将会改变现有医疗模式。
医院由被动为患者提供服务转变成主动帮助潜在患者预防,通过生病前期的表现来提供医疗服务。
未来物联网下的医疗健康,可以连接到云端,与所有医院和相关的医疗机构链接,提供医院管理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应用服务,简称「健康云」。
智能穿戴通过云端传输数据,医生或人工智能可以实现远程医疗服务直接诊断。
特别是老人或高危病发人群,例如「心脏病」患者,及时有效的监测数据是保护他们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重要基础。
智能穿戴随时随地监护患者心率,与医院后台大数据进行连接,当心率发生异常时,自动识别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做出趋势判断,在关键时刻自动连接医院进行急救报警。
在未来,健康云覆盖到每个家庭。
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查看自己的病历、在线就诊,如 POC 诊断设备,只要戴上医疗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随时随地看病,通过联网获得诊断报告。
随着医学需求拉动,在医疗智能可穿戴的带动下,专家预言智能穿戴市场将会迎来新一波的热潮。
生物印章技术:随时监测人体健康
△ 生物印章技术(biostamp)
智能穿戴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小型计算机,分为体表智能穿戴与植入式可穿戴。
生物印章是由美国电子系统公司 MC10 研发的一种新型医学薄膜体检仪,使用方便,适于携带,轻薄如一张粘纸,贴在皮肤表面或皮下,可以随时监测人们的身体状况、生理指标,记录血压、脉搏、心律、呼吸频率等身体健康状况。
可以作为长期监测的工具,为人们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可为患有的疾病提供预警作用。随时随地监测,提醒医生和患者病情发展的情况,以便及时就医。
未来智能穿戴能嵌入到我们的消化系统、感觉器官、血管甚至细胞,实现人机共生的未来。
智能眼镜:远程医疗手术
△ Mendez 博士使用 Google Glass 给患者进行检查
Google Glass 智能眼镜通过将信息映射在镜片上,解放了双手,带来新的交互方式,翻阅信息、拍照、搜索都无须双手参与就可以实现。通过增强现实连接真实世界与数据世界。
Google Glass 智能眼镜在远程医疗的应用,可解决部分偏远地区医疗水平不足的问题,为病人提供远程手术。
医生可以更加高效办公,它的指令能快捷呼出某个文档方便即时查看,并且它还能具备 AI 自学能力。医生能随时快捷地调看病人的健康记录、病历等信息,减少医生在电脑上翻阅查询资料的时间。
△ 使用 Google Glass EE 进行会议
血糖测量智能穿戴
△ omron 血糖测量手表
苹果研发的测量血糖的智能穿戴设备 One Drop 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甚至目前市场上已经研发出可测量血糖的智能手表。
对于需定期测量血糖的患者,传统的穿刺皮肤获取血液样本的测量方式极不方便,还存在卫生的问题。简单的佩戴智能设备的方式获取到准确的测量结果数据,对于患者来说非常便利。
获取的数据能够上传到 iPhone 和 Apple Watch 的「健康」app 上。由于糖尿病需要长期管理,因此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记录和提醒,让糖尿病病人知晓自己病情。
临产监测智能穿戴
临产前 6 周左右的准妈妈可以以租赁的方式租用产品。
穿戴设备是通过贴在准妈妈的腹部的传感器和手机 app 进行蓝牙传输数据。通过宫缩的数据来提供临产征兆,准妈妈可以在手机上观察实时结果以及历史情况。判断假临产,减轻准妈妈不必要的焦虑,同时减少频繁跑医院。
智能防摔腰带
△ Active Protective 医用可穿戴智能腰带。
皮带上的传感器能准确判断用户是否即将发生摔倒。
通过倾倒的方向性准确判断出即将摔倒的位置和部位,提前采取保护措施,并且在危险瞬间快速充气,释放气囊,起到缓冲作用,降低摔倒时骨折的风险。
解决老人摔倒损伤问题,与此同时,智能腰带还会通过蓝牙寻找附近的紧急救援。还可以应用到高层建筑工人的防护应用场景中。
宠物智能穿戴
△ Whistle 宠物智能穿戴
如今宠物不再是单纯的「玩物」而更多被当作亲人,朋友甚至被当作孩子一样来呵护。
通过项圈或皮下植入智能穿戴,除了可以实时定位防止宠物丢失,还能设置宠物每天的活动量目标,关注宠物的健康成长。
通过云端与附近的兽医进行对接,定期对宠物进行健康体检及宠物保健。
可以实现宠物与主人之间的自由交流,根据新创公司 Whistle 联合创始人 Steven Eidelman 的介绍,该设备上的加带仪会监测宠物的活动,根据宠物活动、休息的时间、运动量来判断宠物状态是否不佳,及时发现宠物的病情。
农业智能穿戴
△ 腾讯、美团进军智慧农业
△ 美团 「未来食物农场」
农业智能穿戴将人们从传统的田间作业中解放出来。
它可以为农作物播种、施肥、虫害防治、收割等。同时,通过农作物的传感器及时采集环境的各类实时数据,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和策略定制。根据虫害状况数据,制定喷洒的农药剂量。
根据土壤及阳光等综合数据分析,发出施肥量的指令等,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除此之外,农业智能穿戴将实现生产、流通、销售过程的全程信息感知、传输。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追溯。为农产品安全保驾护航。
在物流过程中,通过 RFID 射频识别技术实现产品信息的采集和跟踪,有效提高仓储和物流的效率。构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自动监测。
美团、阿里饿了么等互联网巨头已经纷纷布局智慧农业。美团「未来食物农场」 实验基地在北京郊区已正式落成。
畜业智能穿戴
智能穿戴在猪流感、畜流感频发期,可以更好地监控牲畜生长和健康情况,能在流感疫情第一时间进行治疗和把控,把危害降到最低。
同时最大限度的保障进入市场的猪肉、鸡鸭鹅的食品安全,为人类的健康饮食提供保障。
通过 RFID 射频识别为动物贴标签,进入市场后,消费者可通过扫码等方式了解食物的来源及其安全性。
△ 戴 RFID 射频识别标签的鸡
根据 Indepen-dent 网站介绍,苏格兰公司开发的动物项圈,内置的重力感应器,能让农户追踪奶牛的活动、健康信息,及时发现奶牛生病的情况,另外还能检测到奶牛是否在发情期,有效确定授精准确时间,增加奶牛受孕概率,使奶牛产量最大化,节省饲养成本。
△ 戴智能项圈的牛
林业智能穿戴
智慧林业是智慧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穿戴开辟了植树规模化的道路。
通过传感设备和智能终端,对林业资源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和管理,更透彻地感知生态环境状况。
传感器使林业系统中的森林、湿地、沙地、野生动植物等林业资源建立链接、相互感知。
人们可以随时获取需要的数据和信息,改变以往「人为主体、林业资源为客体」的局面,实现林业客体主体化,有效遏制生态危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
3. 智能穿戴现状与环境
自2013年,Google 发布了 Google Glass 以后,引爆了整个可穿戴市场。
苹果、三星、英特尔等公司都发力推出各种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可穿戴相机、VR 眼镜和头盔。小米、华为、阿里巴巴,Google、高通风投、J.P.摩根等企业都一致看好并投资了该领域。
然而经过一波热潮后,智能穿戴并没有预期那样持续地增长,智能穿戴科技市场整体萎靡。甚至有人质疑智能穿戴到底是不是一个真实的市场?
一波热潮过后变冷的原因是什么呢?
1. 智能穿戴变冷的原因分析
缺乏创新,非刚性需求
部分穿戴并不是刚需,初期用户只是为了追个新潮,赶个时髦,被赋予高科技、智能的光环。然而,对于非刚性的需求是不能持久的。
其次目前智能穿戴市场主要集中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甚至走向价格战的恶性竞争。低价不是用户的主要购买驱动力。
因此用户会变得理性,用户的热情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
简单的功能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如同鸡肋。
只有找到刚需的产品形态,才能真正突显产品的价值。
智能穿戴产品的核心是为人提供更有效、更便捷的生活方式。真正的智能穿戴不仅外观时尚、佩戴舒适,而且还具备高效精准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融合人工智能成为人类的私人保健助手、贴心的智能管家。
技术环境尚未成熟
智能穿戴的续航能力和计算能力等技术未成熟。
每一个新技术的发展至少经历三个阶段:
- 新技术概念炒作期,形成热点,但实际市场上并没有形成,热点会慢慢冷却。目前智能穿戴正是处于这个阶段。
- 开始有巨头进入布局,寻找可以落地的场景。随着技术的成熟、市场会慢慢形成。
- 资本助推和热炒,引发各行各业加入。这时会重新热起来,这才是真正的持久热度。
目前智能穿戴产品主要集中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手环普遍采用皮肤吸引光学信号的变化实现心率测量。由于受周围光环境、使用者的配戴情况影响,目前还存在较大的误差。
另外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大家采用的技术差不多,交互方式简单粗爆,目前智能穿戴还处在一个可有可无的状态,很多用户认为作用不大。
应用场景未被挖掘
智能穿戴要从产品供应链转变成顾客需求供应链。
商家不再是单纯卖已有产品,而是要根据消费者的生活场景,发现痛点与机会点,制定场景,提供新产品、新服务,让用户体验升级,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隐性需求。
学习完用户、应用场景,以及智能穿戴现状和环境后,我们算是对智能穿戴有了一个相对全局的了解。那么我们在智能穿戴的用户体验设计上需要注意些什么?
消费升级改变了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智能产品的需求理念转向了「体验」需求。使用不方便、体验感知差是用户最不能接受的因素。智能穿戴的设计需要考虑佩戴的舒适度、佩戴的位置。
△ sproutling婴儿监测器
△ Mimo智能婴儿服饰
1. 创建角色模型,构建行为路径
智能穿戴的用户体验设计要从人机交互的角度,关注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因素。
例如:人与智能穿戴、智能穿戴与其它智能终端以及各种传感器之间的关系......固定佩戴在身体哪个位置?还是元件化,可在不同位置、多种方式自由佩戴?
因为往往每只手最多只能佩戴 1-2 种配饰。如下图所示:
△ 多个智能穿戴的佩戴尴尬
在确保用户体验顺畅的前提下,哪些信息呈现在智能穿戴上?哪些信息可以分配到关联设备上?信息如何呈现?操作方式如何?我们需要认真审视每一个功能存在的必要性。
结合用户使用场景和用户类型创建角色模型。
绘制任务流程、泳道图、构建智能穿戴产品用户体验模型。明确用户的使用目标,洞察用户行为背后的动机,关注关键任务和主要使用流程。
采用故事板的形式描述出用户完成任务的过程。通过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等方法进行用户研究,深入了解用户的真实使用情况。
从用户的使用心理、行为、动机以及情境进行分析。从用户认识、感官、情感体验、接受信息的角度来解读智能产品的用户体验。
结合当代技术展开设计思考。基于「以人为本」的用户体验设计理念,以用户为导向,提升智能穿戴的可用性和易用性,设计出满足用户情感需求的产品。
2. 不同周期,不同体验策略
产品萌芽期
目的是为了快速验证市场需求,往往聚焦于产品的核心功能,解决用户的核心痛点需求,产品设计更注重产品的功能性和可用性。
产品成长期
提升服务体验成为用户的基本需求。
产品成熟期
用户体验上升为提高用户满意度,让用户愉悦等更高层次的需求,追求使用产品的情感增值体验。在整个产品体验过程中表现为满足的心理和愉悦的情绪。这就是设计师要追求的产品的用户体验目标。
3. 解放双手,重塑体验
相比计算机、pad、智能手机,智能穿戴与用户有着更亲密的接触。
它是人与物之间进行有效链接的钥匙。与用户如影随行,甚至成为用户身体的一部分。
例如:植入式智能穿戴。如果说 pc 时代,用户与计算机的黏度是按小时来计算,那么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与智能手机的黏度则是按分钟来计算,用户的碎片时间基本都被手机占用了。到了智能穿戴时代,用户与穿戴设备的黏度将发生更大的变化,以秒为单位进行计算。
智能手机、pad 等传统移动产品主要以屏幕互动,手势交互为主,而智能穿戴的出现让人机交互将发生较大的转变,产品形态越来越小型化、微型化。
因此智能穿戴的交互方式远远超出了传统移动产品的范畴,重塑现今的交互体验也就变得势在必行。用户需要一种更加自由方便、不受屏幕限制,不需要繁琐的输入,如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那样和智能设备互动。用户与智能穿戴的大部分交互属于微交互,只是为了实现单一任务的系列操作行为。
语音交互便成了智能穿戴主要的交互方式,只需通过声音就能实现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方向指示、检索和翻阅资料、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发送电子邮件等功能,解放双手带来新的交互体验。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甚至可以连接真实世界和数字世界。
然而语音交互并不适合所有应用场景,特别是私密性的信息交互。
因此智能穿戴的交互模式是多模态的。
4. 多模态交互
- 视觉交互:屏显
- 听觉交互:语音
- 触觉交互:触摸、震动、手势操作
- 物理按钮交互
5. 多设备交互
跨设备体验生态形成,多设备之间无缝连接,设备间通过云共享传输信息,跨设备、多情景的交互满足用户对内容和服务的复杂需求。用户可以在任何一个终端,自由获取信息。
智能穿戴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时代的关键入口,是物联网连接人和物的关键。智能穿戴并非狭义上的人体可穿戴设备,而是覆盖各行业的智能化未来。随着医学需求拉动,在医疗智能可穿戴的带动下,专家预言智能穿戴市场将会迎来新一波的热潮。
智能穿戴要从产品供应链转变成顾客需求供应链。从用户刚性需求出发,商家要根据消费者的生活场景,发现痛点与机会点,制定场景,提供新产品、新服务,让用户体验升级,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隐性需求。
智能穿戴消费者大多数为喜欢追求新奇事物、偏爱科技的年轻人,主要是满足虚荣心理,被赋予高科技、智能的光环,渴望成为关注的焦点。大多数用户愿意为体验买单。
智能穿戴的设计需求考虑佩戴的舒适度、佩戴的位置。从人机交互的角度,关注「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因素。创建角色模型,构建行为路径,关注用户的主要任务,了解用户真实的使用情况。在产品的不同周期采用不同的体验设计策略。智能穿戴的交互解放了双手,以语音交互为主,多设备、多模态的交互方式。
吴玉玲 精深设计 16 年,9 年28人+团队管理经验,4 年设计总监经验,担任过多家企业设计总监。热爱设计、较强的产品思维、商业思维,持续学习并输出新的设计理念和新的管理方法。
擅长及研究方向: UI设计/交互设计/UED设计/UXD全链路设计/物联网设计/用户体验与智能产品设计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UXD全链路设计」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这么设计才好玩
已累计诞生 671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已发布2条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