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很多设计师朋友交流发现各个阶段的设计师都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比较迷茫,我最近也思考了挺久,梳理出这篇文章和大家一起共勉。
你有没有思考过,阶段性产生迷茫焦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会不会有时候觉得别人随便就能拿到大厂offer,获得一份稳定的好工作,自己却还处在迷茫的困境中。
- 迷茫期:没有目标,对工作、设计提不起兴趣,没有一点热情。
- 自我怀疑期: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与工作的岗位不匹配。什么都想学习但不知道应该选择学什么。
- 无计划期:有明确的目标,但是不知道该具体怎么去做。
有研究表明,在职业生涯的困境中,40%的人在迷茫期,50%的人在自我怀疑期,10%的人在无计划期。想一下目前自己处于哪个阶段?
- 迷茫期根本原因:对自己的了解不够清晰,自己喜欢什么、性格是什么样子、兴趣有哪些,都只是模糊的认知。
- 自我怀疑期根本原因:对自己的不肯定,对自己的优势不清晰,对行业信息了解过少
- 无计划期根本原因:没有提炼对向往设计岗位的技能,缺乏详细的计划并且严格执行的能力
首先我们先来打破一个大家的思维误区:只要改善弱点,就能成功。
很多人心中都会有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我的缺少哪项能力,我就去学习。我们总会在无意识的去改善弱点,比如说看见被人什么都会,好厉害啊。我不会动效啊、不会C4D啊、不会插画啊等等。我要抓紧时间把这些东西学会。
我们先来听一下木桶理论:我们每个人都像一个木桶,而我们身上的每一项能力都是木桶上的一块木板。在旧的木桶理论里面,短板会决定木桶可以装下多少水,因此我们拼命的补充短板。
但这个时代早就发生变化了,当下是一个多人协作的时代,于是新木桶理论成为了时下更适用的思维方式,主张长板和长板之间的协作。我们要不断训练自己的长板,然后用自己的长板和别人的长板合作,以此来建立一个更高的木桶。术业有专攻,所以我们千万别错误的将时间成本投入到了弥补自己的短板上,而错过了修炼长板的时机。
多而不精只能够让你不被淘汰,只有一专多精才能更加深入的在职场进行下去。达到更高的层次,成为T型人才不能只有一横(知识广度),没有一竖(知识深度)
在面试中,面试官经常会问,和别人相比,你觉得你的优势是什么?
我相信谁都能回答这个问题,可是你真的知道你的优势是什么吗?
- 知识:指我们所学的设计专业知识,比如知道怎么样会配色更好看,怎么样去做交互会更流畅等等。在知识层面上,你所知道的越多、越系统,就越能为你所用。
- 技能:指我们有能力去做好的事情,比如能快速的搭建一个C4D场景。能画出一幅大家都觉得很棒的插画,能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很好的阐述等等。在工作中,任何事情都有需要一些技能。
- 天赋:指的是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表现出来比别人突出的能力,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
举例:
事件的背景和当时的情况:去年项目改版的时候, 我的设计leader希望我能担任这次改版的主视觉设计师。因为之前的主设计师离职了,项目紧张没时间招聘设计师
我要完成的任务:我需要在这次改版中呈现自己的能力,完成改版任务,做好改版主视觉设计(配色好、自驱力、系统性)经验:没有做过主视觉设计,但是很想试一试。我平时喜欢积累消化一些设计知识理论,对于色彩比较敏感,也和设计师朋友们参加过大厂项目的改版练习。
所做的行动:我花了两天时间,整理了竞品风格,相关设计理论,整理了一份详细的改版计划,时间节点,风格探索定义(时间管理、全局观、专注力、动手能力、执行力)
得到的结果:改版的效果leader和boss都挺满意,得到了同事的肯定,拿到了绩效奖金(沟通协作、任务管理)
利用STAR原则探索自己的优势并把自己的优势列出来
试着想一下,有没有遇到一些情况我们刚接触新的设计的时候(插画、动效、交互等等),很有兴趣,尝试后很想要去做好。而有些设计尝试过后就决定放弃,提不起兴趣,没有动力。
兴趣:是我们的选择倾向,我们可以通过它判断一件事情我们愿不愿意做
很多成功的人都会说,他们的成功是遵循心中所爱,鼓励所有人都要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并且坚持下去
在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又总是会传授给我们这样的经验:不要把兴趣爱好当做职业,这样会消耗你的热情
你怎么认为呢?
其实我们应该从成功的人身上总结经验,找到规律和答案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1960年,1500名学生从哈佛商学院毕业了。其中——1245人选择,先挣钱,然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占83%;255人选择,先追求自己的兴趣,即使要冒风险,占17%。
20年后,这1500人中出现了101位百万富翁,其中100个是选择先追求兴趣的人,1人是选择先挣钱后选择想做的事情。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将兴趣爱好当作职业来发展,更容易成功。
这是因为,当我们从事喜欢的事情时,最容易达到心流状态,心流状态是指对一件事情发自内心喜欢的时候,内心就会聚集源源不断的能量和动力,促使我们可以在长久的工作中感到快乐,增强了职业上的舒适性,因此获得职业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最大。那么,设计相关是你的兴趣爱好吗?
假如你喜欢画画,你可以随心所欲的画想画的,火柴人,各种奇思妙想的东西。但如果你是一位插画师,你就不能过于随意,因为你是在用你画画的技能在交换薪水,所以你得根据老板需求,或者是想要什么而画画。
当一项技能是爱好的时候,你不需要把它训练的多么精进,因为你没有对手。
但如果一项技能是作为职业,你就需要把它练就的足够好,因为在行业内有很多同类的竞争对手和你一样,拿着这项技能换取薪水。你只有越厉害,越接近高级水平才越能获取到更多的职业报酬和就业机会。
性格:性格和我们的生长环境息息相关,比较难在短期内去改变它,你了解你的性格吗?因我们需要通过性格测试来判断自己适合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但性格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如果你对某个职业一直梦寐以求,就需要了解这个职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性格特质,从而自主的去培养它。
有些人比较内向,喜欢一个人呆着对于色彩比较敏感。那么画画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画画的时候心灵是很放空的
有些人比较外向活泼,喜欢有韵律的东西。那么动效设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有些人比较细心,喜欢整理文件,发现用户的需求,那么交互设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价值观:是我们人生的北极星,我们会在兴趣和性格中筛选出非常多适合做的事情,但是我们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每件事情都去做一遍,因此就需要找出最值得做的事情,而价值观就是最终找出,什么事情最值得做。
价值观没有对错。有的人喜欢钱,有的人喜欢安稳;有的人喜欢自由,有的人喜欢随大流。
有人热爱设计,把设计当做一辈子的事情来做,也有人觉得设计就是一份工作,迫于生活养活自己就好。
1. 自身必备重要能力
系统知识
系统知识对于每个职业来说都相当重要,对于设计来说更加重要,设计越做到后面越需要系统的知识、方法论去支撑你的设计。
很多人在做一些零散的设计的时候能够做好,可一旦要求做全面一些的东西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好。或者是你做了一个设计别人觉得很棒,别人问你是怎么思考的,运用了哪些方法,你可能回答不出来。这正是因为缺乏系统的知识积累,拥有系统知识的人,会在做构思画面布局、设计的过程中运用在画面当中。做完后阐述设计时候有理有据。让人不禁点赞。
可以看这里:https://www.uisdc.com/zt/ux-rules
眼界
我之前看一个设计群里在讨论一个问题:一个眼高手低、一个手高眼低。这两个设计师你会选择哪个?
我想说的是对于设计师来说,眼界高低决定了设计的高度。眼界低是不可能做出好的作品的。
在你提升你的眼界的时候,你的作品上限也在不断的提升。眼界能够去判断设计基本的的好坏。有没有遇到一种情况就是一些大师的作品别人都说好,自己却看不懂。那是因为你的眼界还没达到一定的层次。无法判断好与不好。
成长意识
成长意识也可以称为危机意识,意识到自己的危机,解决危机提升自己。有了成长意识,才会主动地去制定目标和采取行动,具有了成长的动力。
这一点对于设计师来说很重要,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情况下,不进则退。就像一个陷入绝境的人,如果没有了求生欲望,彻底放弃,那等待的就只有死亡。有了成长意识,就会去思考要达成什么、要如何去做,最终行动起来。如果没有,就只能原地踏步,得过且过。有成长意识的设计师会意识的自己的不足,去研究掌握并且深入。
2. 结合前面的系统知识、眼界说明一下
比如你意识到你缺少系统的设计知识,那么你该怎么去做?
深度看书
很多人在发现自己缺乏某方面的知识的时候会去看社区讨论、看一些平台文章。在浮躁、快节奏的社会中,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去完成一件事情。讲究碎片化。这样获取的知识是不完善的、零散的。一些平台的文章都是设计们前辈自己看完后梳理总结的知识点。看完可能会有很不懂的地方。想要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还是得静下心,把相关的设计书籍研究吃透,这样才能在你的脑海中积累成属于你自己知识体系
相关书籍推荐
平面视觉类:《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超越平凡的平面设计:版式设计原理与应用》、《配色设计原理》、《顶级配色全书:你不知道的色彩心理分析》、《文字设计的原理》、《设计中的设计》等等
UI交互设计类:《UI设计黄金法则》、《形式感+:网页视觉设计创意拓展与快速表现》、《破茧成蝶》、《在你身边为你设计》、《UED体验设计之旅》、《用户体验要素》、《简约至上》、《增长黑客》等等
插画类:《插画教师》、《自由绘画:插画师要知道的84个创作技巧》、《成为插画师你该知道的大小事》、《彰显生命力:动态素描解析》、《人体结构:设计与创造》、《画家之眼》、《美学书: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等等。欢迎大家评论区补充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这是我最近在读的一本书,作者是安德斯·埃里克森。里面提到每个领域最杰出的人,往往是练习时间最久的那个人。刻意去「吃书」每天拿出半小时到1小时的时间去看书,并写下总结。定下目标,刻意的,专注的去练习。不要欺骗自己(对自己诚实,不要做无效的表面工作)。读完一本书后思考,并且及时给自己反馈。
很多人号称自己有 10 年工作经验,其实,他只是把 1-3 年的工作经验,重复了几次而已…… 重复,不带来进步。真正的进步,来自「刻意练习」。
正确的学习方法
将自己的所学的知识,所读的书,应用在工作项目中或者自我练习中。在读书和实战项目不断的穿插进行,并且作出及时的总结。会让你的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如果光读书不思考,或者光做项目不做项目总结复盘。那么长期以来就是一直在原地踏步,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提升。提升自己本没有捷径,掌握属于你自己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是最大的捷径。
3. 你意识到你审美差,那么你该怎么去做?
多看、多思考
设计大神很多,现在也有很多设计平台可以看到大神的作品,多看看优秀的设计作品,提升自己的设计审美。看完后觉得自己很喜欢的作品,去分析,为什么人家能做的这么好。久而久之形成思考模式,这样你就能分辨出什么是好的设计,消化知识成为自己的,最终才能做出好的作品。
设计网站有很多:Dribbble、Behance、站酷、Pinterest、花瓣等等。nterest作为国外的花瓣,设计师还是得多看看国外的设计风格以及设计水平,还是有很多可以学习的。
采集资源、设计资源积累
养成收集设计资源的好习惯,每天或者每周话5-10分钟去采集好的作品到自己的资源库里,为自己的灵感做准备。这都是自己的宝藏。工具的话推荐使用Eagle,可以保存各种格式的图片,而且高清,操作简单好用。不过需要RMB。如果囊中羞涩的同学可以使用花瓣,花瓣也能很好的分类采集图片,不过最近的花瓣不太稳定~
很多人对于自己当前的职业不满意,有转行的想法,在转行前先了解清楚该职业能力要求和结合前面的问题认真思考自己适不适合
目前互联网行业设计师主要分为:平面设计师、视觉设计师、UI设计师、交互/体验设计师、电商设计师、插画师等.
1. 平面设计师:
概述:平面设计师是在二度空间的平面材质上,运用各种视觉元素的组合及编排来表现其设计理念及形象的方式。一般人认知的平面设计师是把文字、照片或图案等视觉元素加以适当的影像处理及版面安排,而表现在报纸、杂志、书籍、海报、 传单 、标志、 VI 等等纸质媒体上,也就是在纸质媒体上进行美术设计及版面编排。
主要工作:平面设计师主要做一些线下logo设计、物料设计、宣传海报、营销文案的配图、宣传手册、VI品牌设计等
2. 视觉设计师:
概述:视觉设计师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视觉传达设计主要以文字、图形、色彩为基本要素的艺术创作,在精神文化领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人们的感情和观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主要工作:视觉设计师的工作和平面设计师比较接近。主要做品牌类的东西、IP形式、视觉风格定义、产品识别系统、运营类H5、运营类海报等
3. UI设计师:
概述:「UI」的本义是用户界面,是英文User和interface的缩写。UI设计师简称UID(User Interface Designer),指从事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工作的人。
UI设计师的涉及范围包括高级网页设计、移动应用界面设计,是目前中国信息产业中最为抢手的人才之一。
主要工作:UI设计师主要做一些图标设计、设计规范制定、视觉风格定义、沟通开发完成实现还原、移动端页面设计、网页设计、基础交互设计等
4. 交互设计师:
概述: 交互设计师(InteractionDesign)是指参与完成对产品与它的使用者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分析、预测、定义、规划、描述和探索的过程的设计师,即定义人造物的行为方式的工作者。
交互指的是产品与它的使用者之间的互动过程,而交互设计师则是秉承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以用户体验度为原则,对交互过程进行研究并开展设计的工作人员。
主要工作:交互设计师主要做一些页面流程、用户操作流程图、用户调研、收集用户反馈、用户行为分析、交互说明、交互文档等
5. 电商设计师:
概述:电商设计是平面设计和网页设计的结合体,好比在淘宝上看到的广告设计图,就是捕获不少消费者的眼球的,除了美观,设计师还要注重图片的用户体验。
主要工作:电商设计师主要做一些店铺装修、商品主图、活动专题商品详情页、直通车、产品修图、合成等
6. 插画师:
概述: 以绘画插画为职业的人,分为自由插画师和职业插画师。需要求插画师个人风格比较强或者擅长多种风格。插画越来越重要,应用的越来越广。
主要工作:替插画师主要做一些书籍、杂志、报纸、说明书、小说、教科书等刊物绘制插画、封面,也从事绘画、贺卡 、 海报 、广告、喷画、幽默画等。分为电子插画和纯手绘。
看到这个标题大家的肯定会第一时间觉得谁会想去小公司啊?更多的是在大厂和设计公司之间选择。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你去选择公司。而是公司是去选择你。这里有很多的因素,学历、工作年限、工作项目、专业能力等等。不同的阶段能去的等级也不同。
- 大公司:大公司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岗位分工明确,设计师专职做好自己的工作,重视设计方法论,专深人才。
- 设计公司:设计流程化专业,接触的项目比较多,一专多精人才。
- 小公司: 灵活的工作方式以及更多维度的设计体验,多精人才。
不管是什么公司,都有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历、工作年限、工作项目等、专业能力等)去做选择。
一个好的公司的衡量标准:专业知识强大,眼界高的设计领导;重视设计方面(积累实际项目作品作品);拥有充足学习时间。
在工作了一定的年限和在一定的领域当有相对专业的经验积累时,试着这些东西展现出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打造属于自己的IP。
比如说到微信大家会想到张小龙、插画大佬会想起@手指断了a、说到交互体验会想起刘津老师等,这些人都是在一定专业领域中的大佬。
当然你们可能会说还达不到像他们那么厉害,这里我想说的是找出自己擅长或者想发展的设计定位形成刻板形象。插画需要有自己独立的风格,设计需要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将自己的长板发展起来并且和自己紧紧关联。
输出分享:前面讲到看书学习,是输入。那么有输入必然要有输出。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积累的项目经验以及自己独到的见解分享给大家。可以通过写文章、发作品、回答相关专业问题等形式分享。需要长期坚持,如果只是心血来潮那么很快你就会坚持不下去。分阶段性的目标去完成,不要急于眼前。可能一开始没有人关注,长期持续的输出一定会让你很大的收获,潜移默化的改变。
上瘾模式: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打游戏很容易上瘾,为什么我们能在王者峡谷一待就待几个小时。我总结为三个关键词:明目标、快反馈、强社交。排位机制:游戏目标明确,上分;击杀了人和获得了称号及时反馈获得快感;很多人一起玩经常讨论怎么玩,想要超越别人。
那么是不是可以运用在设计学习当中?结合前面的持续输出
- 目标明确,一个月发一篇文章作品在设计平台
- 获得设计平台精选给自己买个小礼物奖励自己,如果没有获得总结经验继续输出。
- 在一些设计交流群分享自己的输出,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得到他人会自我的肯定持续坚持的重要动力,我最近在经营自己的公众号,每天看着新增的用户人数也是很开心。
前段时间有幸能够听到三位设计大佬刘津老师(破茧成蝶、生命蓝图作者)、李欧(蔚来UED总监)分享自己的职业经验,收获良多。
其中刘津老师的职业生涯较为丰富,我分享一下刘津老师的职业生涯:刘津老师先后从事网易 · 担任UED主管、阿里巴巴 · 担任交互设计专家、宜人贷 · 担任UGD负责人、京东金融 · 担任用户体验总监、自由职业者 · 天赋挖掘导师。
刘津老师最后选择了做一个自由职业者。前期经历过大厂色设计经验但却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毅然放弃已经拥有的,通过设计的沉淀后选择追求自我。这一份魄力是很少人能达到。在经过长时间的设计积累。所养成的逻辑能力、眼界审美、思考方式是和别人不一样的。
在写这文章之前我做过一份设计调查。
有个问题是:你认为设计师是吃青春饭的吗?为什么?95%的人都这么认为。
其中有一个回答我觉得很棒:好的设计和年龄没多大关系,跟自己的心态和思想有很大关系。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没有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目标的去工作。那么不管是什么职业都是吃「青春饭」。
问卷中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重新选择,你还会选择做设计吗?99%的回答是:YES。既然已经选择,就抱着这份热爱,坚持并且做好设计!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句最近很喜欢的话。
文章经过长时间反复的修改,最后才呈现给大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欢迎大家点赞留言。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左言右设」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热评 小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