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never :上周日,我们以「哪些日常场景中,缺少一个易用的小程序」为命题,举办了光涧实验室第一场 Design Workshop「Do It Today Vol.1」。大家在 8 小时里密集地体验了这种高效而且有趣的设计方法,产出了几十个问题、几百个主意以及五张富有洞察的故事板。
我们想通过这篇文章总结一下此次 workshop 的收获,也希望能把关键节点所运用到的流程、工具和注意事项分享给大家,以便各位把方法论复用到之后的工作或生活中去。如果你想更详细的了解 Design Workshop 的流程,可以参考《我们用这个设计方法,从零开始做出了「轻芒杂志」》。
当天 20 位参与者分成了五个小组。主持人王俊煜再次强调了 workshop 挑战的命题(哪些日常场景中,缺少一个易用的小程序),明确了 workshop 产出(产出产品具体的概念设计)、以及目标用户(我们将这次 workshop 的目标用户定位为小程序的专业发烧友和业余爱好者)。如果你想更详细的了解不同的用户画像,可以参考《Persona:我们在为谁做产品》。
之后,主持人在白板上绘制了一个简单的小程序用户体验地图,这个地图在之后的分享环节中会不断被修改完善。
在「介绍目标用户」、「分享好用的小程序」和「专家分享」三个环节中,大家都把捕捉到的要点转化成用 HMW (How Might We) 的方式提出的问题,具体流程下文会做讲解。然后,通过对这些 HMW 进行分类、整理和投票,每组选出其中一个 HMW 作为他们具体要解决的问题,开始头脑风暴问题的解决方案,再对产出的解决方案进行投票,并在此基础上产出具体的方案草图和故事板。
最后,在「设计评审」环节,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故事板,其他参与者分别从 User Advocate(用户),Optimist(乐观主义者),Pessimist(悲观主义者),Feasibility(技术可行性),Idea Generator(点子大王)这五个不同的角度提出意见,给小组团队更多的反馈。这次因为时间有限,我们没有进行更多想法改进和落地的后续讨论。
活动结束后,我们向参与者收集了反馈,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参与者认为特别有收获的环节以及这些环节的实操经验。
Take-away 1
How Might We 这种方法非常好,我今后自己会用,也会推荐给团队使用。
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找到正确的问题。
在 Workshop 中,俊煜举了一个例子帮助大家生动地理解了 HMW (How Might We) 这种方法。如果我们要解决「如何让飞机上的熊孩子闭嘴」这个问题,与其直接跳到「去批评熊孩子」,「去和熊孩子的父母理论」这样的解决方案,不如反过头来想一想,我为什么想要让熊孩子闭嘴?这样就会重新问一些问题,比如:「在飞机上想睡觉,HMW 让熊孩子不吵到我?」,经过这样 HMW 的重新提问,一副好的降噪耳机也许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案。
当天上午的三个环节「介绍目标用户」、「大家互相分享好用的小程序」、「专家分享」,我们都在持续地使用 HMW 的方式进行记录。每当听到一些有启发的点、新的认知、有疑问的点,大家就把它转化为 HMW 的问题,记在手边的便利贴上。比如仅仅是「小程序的二维码」这一点,就可以衍生出很多 HMW 问题:HMW 让用户更愿意扫二维码?HMW 让用户更频繁的扫码?HMW 让商家愿意配合小程序贴二维码?
当「专家分享」环节都结束后,大家将手中记录的即时贴贴到一面空白的墙面上,边贴边将相似的问题归类。所有人都可以动手参与归类的工作,把自己的 HMW 贴到现有的分类,或者新建一个分类,也可以修改别人的分类。这个过程我们要求所有人都不说话,不进行讨论和评价,尽可能地展示和理解这些问题。但不用在分类上追求完美,10 分钟应该就足够了。
接着大家为这些 HMW 问题投票找到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每个人会有三张贴纸,为自己认可的 HMW 投票。如果我们认为一个问题非常值得解决,是个重要的机会点,甚至可以把三票都投给它。当主持人把票数最多的几个 HMW 转移到用户地图的对应位置时,我们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在哪些环节,潜在的问题或机会最多。
如果是第一次使用 HMW 的方法,很可能不知道如何提问。我们当天 workshop 时也出现了这个情况。大家在接受大量信息的同时要再输出问题,一下子不知从哪问起。建议大家在实践时请一位有经验的人做示范,将他问的问题分享给全体,或者每隔一小段时间大家就互相分享一次各自提出的问题。
△ 已经分好类的 HMW 问题,有的问题已经转移到了用户地图对应位置
Take-away 2
喜欢结构化头脑风暴,以及用投票来收敛 idea 的过程。
在活动前我们收到的问卷反馈中,很多人表示做头脑风暴时思维枯竭,经常半天也写不出一个点子,或是团队成员写出来的几个主意都差不多。这次 workshop,在各组针对自己选出来的 HMW 问题想解决方案的环节,我们首先给大家讲解了头脑风暴规则,接着使用了 N*N 的方法来组织头脑风暴,所有人在短短 16 分钟内产生了 320 个主意,十分高效。
介绍几个很实用的规则,可确保大家能无拘无束产出想法:
- 不做判断:要时刻保持开放乐观的心态,不要对别人的主意有任何判断,要用 yes and 的心态去从心底接纳那些即使是看起来很「傻」的主意,在这个阶段不做评判。
- 数量大于质量:先往多了写,以后再担心如何分类的问题。
- 鼓励狂野的想法:和第一点对应起来,我们鼓励疯狂的想法,也许最后正是这些疯狂的想法引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 不要害怕借鉴别人的 idea:鼓励大家去 copy 和改良团队成员的主意,大家也不要觉得自己的主意被 copy 了是种损失。
- 图形化:尽量简洁,能画图就画图,这样也为分类整理环节提供便利。
这里有个小技巧,为了避免陷入细节,我们在所有环节只给大家提供很粗的白板笔,天然的让大家只写最主要的事情或用图形示意。
当天每个小组有 4 个人,每人在 4 分钟内在四张即时贴上写下 4 个 idea(解决方案),然后将自己的 4 个 idea 传给下一位,再用 4 分钟产生 4 个 idea。以此类推,16 分钟后,每人都产生了 16 个 idea,每组共计 64 个 idea。
△ 动图为用彩纸做的 4*4 方法示意,实际操作中建议用同一颜色即时贴
思维枯竭对应的另一极端是 idea 太多收不回来,有参与者表示之前在公司做脑暴经常一开会开一上午,一群人坐在会议室里面天马星空,收集了一堆点子之后就没有后续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接着对这些 idea 进行整理。
在 workshop 中,每组把刚产生的 64 个 idea 在白板上进行归纳分类,每人拿着小圆点贴纸,可以无限次数地为自己喜欢的 idea 投票。和上面为 HMW 问题投票一样,这个过程我们不允许讨论。大家尽可能了解小组其他成员的想法,并且在其中发现值得做的有意思的点。
在对 idea 进行了解和投票之后,每个人都要画出一个方案草图,用简单的三屏草稿纸来描绘「用户是怎么进入到这个小程序的」、「用户做了什么动作」、「用户得到了什么结果」。每个组会产出四个方案草图,大家在组内对这个四个方案草图用小圆点贴纸进行投票,不但要投出喜欢的方案,还要去贴具体喜欢哪点设计。之后的故事板就会从大家最喜欢的部分里提取出来。
△ 白板上分类的 idea,以及 4 位成员产出的方案草图及投票
当天,有的小组进行到画草图这一步后,对于将要形成的故事板无法达成一致。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会用两种方法来推进进度。第一个方法是再收敛,很多情况下,有争议是因为组员的背景信息不同,导致大家心目中的场景设定、目标用户有偏差,给出的解决方案不能互相认同。这时就需要将命题进一步收敛到一个非常具体的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当天有一组认领的命题是「HMW 让用户更好的完成医院的就诊流程」,大家会先将这个命题的场景缩小到「去一家普通三甲医院看病,可以挂得到号,各环节排队人很多」这样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再去各自设计方案,大家的思路就不会偏差太大。第二个方法就是引入决策者,在投票等方法也没能产出结果时,一定要引入决策者来拍板,前提是决策者能从各个角度理解大家的 concern,综合考量后才能拍板。
Take-away 3
行业专家的分享,让我们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得更高。
当天我们请了两位专家来做分享,目的是希望能为大家带来更多和小程序主题相关的信息输入,提供启发。
第一位分享嘉宾是范怀宇,轻芒联合创始人,前豌豆荚技术负责人,专注于移动开发十余年。他主要从技术角度,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了分享:
- 交互,小程序在可行性上目前能做出什么样的东西。
- 设备,小程序对手机设备有什么样的权限,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 微信服务,小程序寄附在微信当中,可以从微信得到什么样的功能。
- 获取和回流,小程序作为比较新的产品,和其他传统产品的区别。
这些信息让我们更系统的知道小程序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为后续方案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行性」方面的信息。
△ 小程序的获取和回流
第二位分享嘉宾是阿禅,Jason Ng,互联网创业者和知名的中文原创博客「可能吧」的作者。2017 年阿禅在业界第一个提出微信小程序要连接线下场景。他分享了很多小程序的使用案例,提到如果小程序只是把 App 功能简化复制一遍而没有挖掘新的场景,那么开发者很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比如无法获取新用户、损失原有 App 老用户以及丧失一些可以做营销推广的能力。成功的小程序应该能够提供和线下场景特别相关的服务,更好的利用还没有被开发的用户流量和用户时间。如果这个使用场景还具有可传播性,那就会更加完整。这些分享启发了大家找到更多可能的「日常场景」和小程序的使用机会,为后续方案设计提供了更多脑洞。
Take-away 4
好的讨论和工作流程设计,会让人不觉得疲惫。
一个持续 8 个小时,不让使用电脑手机,每个环节都要专注思考,高效产出的 workshop 是非常耗费体力和脑力的。但我们当天的 workshop 在效率上收到了非常好的反馈,而且所有的环节都没有超时的情况。这里可以跟大家分享两个简单有效的小工具:所有人可见的日程表和 Time Timer 计时器。
Workshop 开始我们就把日程表写在墙上,每做完一个环节就划掉一项,用来时时提醒大家进度。
下面是深受大家欢迎的计时器,从破冰环节 30 秒的计时,到长达 1 小时的方案设计,这个小帮手用最醒目的方式提醒着我们要专注,要有产出。
结语
五组参与者最后选择以下的五个场景产出了故事板,描述产品的核心主意、用户会从哪里接触到产品、会如何使用。
- 如何帮用户更好的完成从入店到选餐的过程?
- 如何帮用户更好的完成线下购买决策?
- 如何实现家庭信息共享?
- 如何帮经常出差的人更好的做行程管理?
- 如何更好的完成在医院就诊的流程?
由于 workshop 比实际业务理想化许多,部分参与者会感觉在这样环境中产出的成果离落地还有不小距离。其实在真实业务中,workshop 通常会持续五天。一个产品的诞生很可能是多次 workshop 不断迭代的结果。这次 8 小时的 Design Workshop 是一个精简版(而且还不包含用户测试环节),预期不是产出一个作品,而是能够通过这一天的体验,在实践中熟悉 Design Workshop 最核心的方法。
而且,在日常的 workshop 中用户测试也是产出原型后必不可少的环节,团队可以通过真实用户的操作方式、评价、表情得知用户喜欢那里、不喜欢哪里以及为什么不喜欢,从而进一步迭代产品。
之后我们也会考虑开展为期两天的 workshop,将更多的实际环节包含进来,让大家能更深入地体验。
「更多团队设计方法论案例」
================明星栏目推荐================
优优教程网: UiiiUiii.com 是优设旗下优质中文教程网站,分享了大量PS、AE、AI、C4D等中文教程,为零基础设计爱好者也准备了贴心的知识树专栏。开启免费自学新篇章,按照我们的专栏一步步学习,一定可以迅速上手并制作出酷炫的视觉效果。
设计导航:国内人气最高的设计网址导航,设计师必备: http://hao.uisdc.com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MG动画设计与制作
已累计诞生 653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